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金融資」浮出水面:黃金虛假貿易 騙貸近千億

黃金,金融資

中國審計署對國有金融機構的審計報告顯示,發現銀行有3750億元人民幣貸款投放存在問題,並首次揭露了25家黃金加工企業的虛假貿易,騙貸規模接近千億元。

國家審計署網站公布的《國務院關於2013年度中央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顯示:

對工商銀行等8家銀行和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等3家金融機構的審計結果表明,信貸投放和業務創新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跟蹤審計8家銀行貸款投放情況發現,有3749.88億元貸款通過同業合作、基金理財等類信貸業務投向國家限制的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公司及房地產企業;有的企業通過貸款「空轉」套利,抽查25家黃金加工企業2012年以來虛構貿易背景,進行跨境、跨幣種循環滾動貸款累計944億元,套取匯差和利差9億多元。

對中投等三家金融機構的審計還發現,違規放貸或辦理票據業務、掩蓋不良貸款等問題183.34億元;虛增中間業務收入、帳外存放資金等財務違規問題34.98億元;12個形成損失或面臨損失風險的境外投資項目存在管理人員失察、投後管理不到位等問題。

此外,審計還發現:

由於對網際網路等新型金融業務的管控滯後,一些不法分子涉嫌利用網際網路金融等進行非法集資、網絡詐騙案件11起,涉及金額800多億元。

審計指出問題後,相關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制定完善制度及工作流程211項,整改違規問題金額200.89億元,處理844人次。

「金融資」浮出水面

今年初,與銅融資、鐵礦石融資類似的「黃金融資」進入人們的視野,4月,世界黃金協會報告顯示,中國進口的黃金中,很大一部分用來作為企業用以獲得融資的貸款抵押品。

關於中國金融資的規模,國際金融機構的估計值大致在400-600億美元範圍內。

貴金屬諮詢公司Precious Metals Insight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底,中國黃金融資規模已經達到1000噸,名義價值相當於400億美元。這份報告稱:

「黃金融資主要是從2011年開始出現並逐漸累積起來的,當時黃金在中國越來越多地被用於金融相關操作中,是各種融資方式的一個基礎。而與此同時,中國也進口了大量的實物黃金。」

而高盛則估計,2010年以來,通過商品貿易融資活動流入中國的熱錢約810億~1600億美元,占了中國外匯短期借款(1年期以下)的約31%。在這些交易中,黃金、銅和鐵礦石是三種主要的融資商品。高盛估計中國金融資的規模約在600億美元左右。

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和香港的黃金貿易額2009年不到50億美元暴增至2013年的接近700億美元,高盛認為其主要是受黃金貿易融資的驅動,中國用於貿易融資的黃金價值遠超銅融資。

5月底,青島港因大宗商品貿易融資騙貸問題遭到清查,大宗商品融資已成為中國影子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確實存在大量的倉單欺詐行為,那將導致出現一系列信貸緊縮與違約的連鎖反應。此前以銅、鐵礦石等大宗商品庫存為抵押品進行融資成為了國內許多企業獲得低成本融資的主要渠道。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625/40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