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帝王墓被盜掘後的慘狀

作者:

帝王們往陵墓中大塞金銀珠寶等隨葬品,目的是為了自己死後仍能享受奢侈的生活,但他們卻想不到,正是這些金銀珠寶使他們死後不得安寧,有的帝王的屍骸竟被盜墓者扯斫得七零八落,甚至暴骨於荒野,景象十分悽慘。

始皇陵被項羽發掘,並取走地宮中所有隨葬品,見於酈道元的《水經注》。但考古工作者近年通過科技手段測探,地宮仍然完好,否定始皇陵曾經被盜掘。孰是孰非,尚有待今後發掘來證實。兩漢皇帝陵寢,皆被盜掘,有的陵寢多次被盜,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兩漢帝陵地宮內的隨葬品大多已被盜取一空。盜墓者為了取走緊裹在皇帝屍骸上的金縷玉衣,放火焚屍,使得那些曾經至尊至貴的死皇帝的骸骨化為灰燼。武帝劉徹茂陵遭到赤眉軍的發掘,珍貴的隨葬品大部分被盜走。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亂世梟雄董卓曾派呂布遍掘東漢帝陵與公卿陵墓,取其金銀珠寶以充軍餉。東晉詩人在《七哀詩》中,描寫屢被盜掘的東漢諸帝陵:「……園寢化為墟,周圍無遺堵。蒙籠荊棘生,蹊徑蹬竟堅。狐兔窟其中,荒蕪不復掃。頹壟並墾友,明穎營農圃……」可見當時東漢諸帝陵已荒蕪不堪。

唐朝滅亡後,後梁靜軍節度使溫韜遍掘唐朝諸帝陵,成了盜陵專業戶。諸帝陵中唯有乾陵構造堅固未能入內。

北宋滅亡後,投降金國的劉豫,被金人立為齊帝,該傢伙回到汴京後,從軍士手中得到一隻十分珍貴的水晶碗,他對軍士嚴加盤問,得知是哲宗永泰陵的隨葬品。這隻水晶碗使這個貪婪的傢伙受到啟發,特地組織了一支盜掘帝陵的隊伍,對外稱「河南淘沙隊」,遍掘河南鞏縣宋帝陵,將陵墓中的隨葬金銀珍寶全部掠光,一具具皇帝的屍骸被胡亂扔在荒野上。直到岳飛收復朱仙鎮時,派人修護諸帝陵,這些骸骨才得以掩埋。北宋帝陵於金元時期屢遭毀壞,地面建築除了殘破的石雕外,已是一片廢墟,與這些皇帝生前的輝煌與奢華形成強烈的對照。

南宋諸帝,一直懷著收復北方失地,光復祖宗舊業的夢想,故均未大造陵寢,屍體只做淺埋,名曰「攢宮」。南宋滅亡後,諸帝陵也遭了殃。《輟耕錄》與《癸辛雜識》記載,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江南釋教總攝、洋和尚楊璉真伽和演福寺和尚允澤,在元朝宰相桑哥的支持下,率眾遍掘諸帝陵,搜取隨葬財寶,並暴諸皇帝屍骨於荒野。這幫人發掘理宗趙昀墓時,打開棺槨,有一股白氣衝出,死皇帝屍體未腐,狀如安睡,珠寶環繞屍體,棺底墊著織錦與金絲網罩。盜賊們搜光棺中寶物,又倒懸起趙昀屍體,取出其口中的夜明珠,控出腹中防腐的水銀,然後將屍體拋於野外。南宋諸帝與楊太后陵寢無一倖免。後來,楊璉真伽令人找到趙昀的頭骨,將其截開當酒杯,又令手下收取諸帝屍骨,在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南宋故宮中造一座13丈的白塔壓之,名曰「鎮本」。

清朝滅亡後,清東陵多次被人盜掘。1928年,乾隆帝裕陵與慈禧太后定東陵,遭到最為嚴重的破壞,陵內隨葬品被洗劫一空。是年7月初,國民革命軍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趕走守陵人,切斷交通,然後派兵分頭髮掘裕陵與定東陵。

慈禧定東陵地宮首先被打開。保護地宮的牆壁有兩道,一道是用鐵筋澆鑄,一道是漢白玉砌成,名為「金剛牆」。工兵用炸藥炸開了第一道牆,再拆下幾塊金剛牆上的石頭,便進入了地宮。這是一座用漢白玉砌築的地下宮殿,名曰「金券」,金券正中是一座尺余高的漢白玉石台,名曰「寶床」,那拉氏的梓宮便擺在寶床上。士兵們用刀斧劈開金漆外槨,再小心翼翼地撬開紅漆滇金內棺,滿棺的寶物便暴露在這幫盜匪的眼前。一名參加盜陵的連長事後在《世載堂雜憶》一書中記述當時的情景:

「當時將棺蓋揭開,見霞光滿棺,兵士每人執一大電筒,光為之奪,眾皆駭異。俯視棺中,西太后面貌如生,手指長白毛寸余……珠寶堆積棺中無算,大者由官長取去,小者由各兵士陰納衣袋中。於是司令長官下令,卸去龍袍,將貼身珠寶搜索一空。」

那拉氏的牙齒被撬開,口中含的稀世明珠也被盜陵者劫走。據說這顆夜明珠分開時是透明無光的珍珠,合攏時是一顆圓珠,夜晚放出綠色寒光,百步之內可以清楚地照見人面。

乾隆裕陵地宮中滿是積水,深處有四五尺,有的盜陵士兵不小心滑落深水中淹死。地宮有4道石門,9個券堂,布局構成「主」字形,進深54米,總面積達300多平方米,相當於一座地下宮殿。弘曆信佛,故地宮的門上刻著菩薩浮雕像,石壁上刻著四大天王和代表色、香、味、聲、觸五種人類欲望的「五欲供」,石壁上還刻著無數佛家經文咒語。看來生前享盡榮華富貴的弘曆,幻想死後能去西天極樂世界瀟灑走一回。地宮的每扇石門重達3噸,門上有萬斤銅管扇,門後有頂門石。工兵設法打開了前三道門,但最後一道石門無論如何也打不開,於是工兵使出拿手戲,對這道門施行爆破。士兵們進入地宮才發現,其內積水很深,將巨大的棺槨浮起,離開寶床頂住了石門。地宮中有弘曆與兩個皇后、三個皇貴妃的棺槨。盜陵官兵將棺槨打開,又遍搜地宮,將隨葬珍寶搶掠一空。

裕陵與定東陵被盜後,清朝遺臣組織人急赴清東陵,重斂弘曆、那拉氏等人屍骨。參加重斂的寶熙,在《於役東陵日記》中記載了當時目睹的慘狀:慈禧太后遺體倒伏在殘破的棺蓋上,滿頭蒼白的長髮散而不亂,扎辮子的紅頭繩尚在。當重斂者小心地將屍身翻轉過來時,發現遍體長滿白毛,口角處有扯裂痕跡。另一位親歷者劉人瑞,記述了他在裕陵地宮目睹的情形,持燈進入地宮,見有白骨數節浮於泥水之中。重斂者找到4具頭骨,屍骨破碎,不辨男女,其情狀比西太后陵悽慘百倍。重斂者開始找到4具頭骨,有一棺槨壓在倒塌的石門下,人們從中找到一具頭骨,體積較大,據此判斷是弘曆的顱骨。後又在地宮西北角的深水裡發現一具漂浮的女屍,居然沒有腐爛,大家推斷這具女屍可能是孝儀皇后,即嘉慶帝顒琰的老娘。那些骸骨支離破碎,無法辨明死者的身份,遺臣們討論了幾天,最後也顧不得什麼禮制,只得將其合葬一棺了事。1984年,清東陵文物管理處對裕陵和定東陵進行了整理,開棺結果驗證了當年清朝遺臣們重斂弘曆與那拉氏等人骸骨時的記載。

中國歷代王朝的帝王陵寢,不被盜掘者甚少,而越是朝代久遠,帝陵被盜掘者越多。帝王老爺大造陵寢、把大量隨葬品埋入陵墓的本意,是想死後仍然享受奢侈豪華的生活,卻不料結果卻適得其反。想這些帝王活著時專制獨裁,殘暴好殺,臣民稍有冒犯,非關即殺,並動輒發掘死者墳墓,開棺戮屍,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死後也要遭此酷刑。按照迷信的說法,此為報應;按照事實的說法,正是帝王禍害人民,建造規模龐大的陵寢並將大量珍寶奇物帶入陵墓所導致的結果。小民百姓一抔黃土,數尺木棺,反而可以入土為安,不至被人亂盜亂掘。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國,亦無不掘之墓也。喪亂以來,漢氏諸陵無不發掘,至乃燒取玉匣金縷,骸骨並盡,是焚如之刑,豈不重痛哉!禍由乎厚葬封樹。」(《三國志•文帝紀》作家皇帝曹丕這句話,可謂點明了古代帝王遭此下場的原因,一句話,都是財寶惹的禍。

 

責任編輯: 寧成月  來源: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808/42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