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蔣介石 20世紀中國不可多得的人物

作者:
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蔣介石的非凡歷史貢獻。一、中國第一次成為國際性的大國,為聯合國四大國 二、維護孫文的建國主張,不惜與親蘇親共的國民黨左派分裂 不惜與汪精衛、胡漢民等元老分裂 三、維護中華民國的法統矢志不渝 四、愛中國、愛國民的心永遠超過1949年以後的大陸任何領導

對於蔣中正先總統,中國大陸的國民一直存在被黨化,甚至可以說,中國大陸存在兩種意識主導人們客觀、理性評價他。主要有哪2種意識誤導了國民對蔣介石的評價呢?其一、黨國被推翻,按照中國古代的「成王敗寇」理論,新黨國必然要有合法、合理依據;其二是中國古代的「順天民意」邏輯,一個被推翻的王朝和個人,只有他失去民心,才能被人民所拋棄,新王朝統治才有依據。

現在人們不再像過去那樣跟著黨的教育意識走了,而是可以比較理性地看待蔣介石了。無論是歷史學學界,還是普通的國民,人民對待蔣介石的認識,已經不再是「人民的敵人」、「蔣家王朝的倡導者」、「官僚資產階級的代理人」、「孫中山的叛徒」等等。

然而,拋開黨對國民塑造的一個「壞蛋的」蔣介石,我們現在以民主共和維護者和孫文主義的捍衛者的角度來看蔣介石,歷史也許就必須改寫。至少,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蔣介石的非凡歷史貢獻。

一、中國第一次成為國際性的大國,為聯合國四大國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的「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大陸為了渲染自己在1949年以後的歷史,以「主權」合法的代表為意識性主導,給大陸國民塑造出一種1949年後「中國」歷史性變遷與中國共產黨存在巨大的關係,中國在國際地位上的提高是共產黨創造的。

然而,如果我們放眼歷史,客觀地看待一下「中國」,我們就會發現:在中國共產黨建立政權之前,「中國」就已經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而且是二戰後的四大國——當時法國尚且不算大國。沒有蔣介石領導國民抗日,就沒有後來的中國,更加沒有中國在國際上的四大國地位。因此,我們可以說,直接提升了中國的大國地位,是國民黨和蔣介石的歷史功勞。

敢問: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是共產黨製造出來的嗎?如果不是,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貶低蔣介石的歷史貢獻?

二、維護孫文的建國主張,不惜與汪精衛、胡漢民等元老分裂

現在的大陸,提到1927年的南京國民政府,歷史就一致地批評,認為蔣介石背叛了孫文,是革命的叛徒。然我們看蔣介石在1927年後的南京國民政府的行為,我們不難發現:蔣介石的一舉一動,除去8年抗戰,其實他基本沒有違背孫文的建國主張,即六年訓政,而後推行憲政。

回看1927年的南京政府,蔣介石為了避免紅色污染——他根據自己去蘇聯訪問的經驗,推斷共產主義會危害中國和中國人民,然後堅決地在黨內反對——在1926年開始限制共產主義,直到1927年4月12日,不惜與親蘇親共的國民黨左派分裂,然後堅持孫文的「軍政」、「訓政」和「憲政」建國主張。

在寧漢合流以後,汪精衛胡漢民等孫文近侍,為了顯示自己的突出地位,贏取新政府的特權,不惜給孫文主義改造,以表明自己的合法性。從歷史看,無論是汪精衛,還是胡漢民,他們都提出「中華民國是國民黨的,甚至阻止國民黨的訓政時期」,此時,如果蔣介石也是貪權之輩,他定能與汪精衛、胡漢民呼和。然而,歷史卻是:蔣介石在1933年積極反對汪精衛等人阻礙訓政,支持國民黨推行「訓政」和啟動「憲政」草案。

三、維護中華民國的法統矢志不渝

1949年,中華民國被推翻,並且改變了中國的國號。民主共和的中國,就被階級專政所取代。然回望歷史,孫文等人為了維護民主共和政體的不變,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去和破壞共和的人、團體進行鬥爭。

然而,一個自稱是孫文革命的合法繼續組織,為什麼會在1949年消滅民主共和?我們又該如何解釋組織的「1927年以後是堅定按照孫中山革命路線」?

中華民國,以當年孫文等人創建伊始的意願論,乃是全體國民的中國,非一人一黨之中國。然面對破壞民主共和的歷史,孫文才不得不改變,基於當時中國的現實,提出「軍政」、「訓政」和「憲政」的強國計劃。從孫文的長遠看,孫文其實也是反對黨國的,他的終極目標還是「民主憲政」和「政黨政治」。然而,我們從1949年以後的中國大陸看,至今沒有看到組織有孫文的建國主張。

反觀蔣介石,他在1949年以後,維護中華民國的決心和信心始終沒有改變,而為中國建立一個「民主憲政」和「政黨政治」的願望始終沒有改變。正如他自己所言:如果日後中國實現自由、民主和憲政,你們就會理解我為什麼這麼做了!

四、愛中國、愛國民的心永遠超過1949年以後的大陸任何領導

中國大陸,組織的領導一直被強加為國民的領導,是國民是救星,是神一般的偉人。然而,我們看到的是:農業集體化死去的農民、大躍進餓死的國民、反右時期的知識分子被摧殘、文革時期的瘋狂、對中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毀滅、改革時期95%的貧困群體.....

放眼蔣介石在台灣的行政和政績,我們沒有看到這些「折騰」。我們僅看到了今天富有、民生的自由台灣。如果沒有蔣介石父子為台灣作出的歷史貢獻,台灣會有今天的成績嗎?而且,在大陸被組織摧殘之時,看看蔣介石是如何做的:

(1).1949年,台灣進行土地改革,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由陳誠主導土改。而那時國民黨還在大陸打仗。1950年,76%的產業是國營的,政府控制的,可是10年後,計劃經濟就成功的轉為市場經濟。

(2).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宣稱,美國在積極考慮對入朝中共軍隊使用原子彈。蔣介石12月1日日記:「杜魯門與美國朝野主張對中共使用原子彈,應設法打破之。」

(3).蔣介石崇尚「仁義」施政。在大陸遭天災人禍時──54年大水災,58年大躍進、74年中越海戰等,都有人勸他趁機打擊中共,而他說,我國的黎民在受苦,應該如何救民於水火之中,不能趁此時去反攻,否則不是仁義之士。

(4).1969年,中國和蘇聯發生珍寶島衝突,蘇聯派人與蔣聯絡,蔣開始有點動心,但他說蘇俄對我們絕無好心,不願做吳三桂,做蘇俄的馬前卒。1950年中國開國周年大典,國民黨空軍準備轟炸天安門,他在最後時刻取消:「我不能做項羽,英法聯軍」等等。現在,中國大陸也有60多年的歷史了,從歷史事實論,敢問中國大陸的哪個共產黨領導做得到?

蔣介石之愛國愛民,絕非當今大陸宣傳,而且,客觀看待歷史,我們會發現,蔣介石在戡亂時期,對國民並沒有多少使用武力侵害的做法,也沒有把戰爭綁架到國民身上,反觀某組織的戰爭,卻是把組織的戰爭引向了國民。在戰爭中受害的國民,我們本不該有任何傷害,我們只是希望過好一點的生活,卻被組織給玩弄了,然後才有了20世紀50年代後的禍害。我們不禁要問:某組織和南京國民政府之間的衝突,為什麼要把全體國民都牽扯進來呢?

客觀看待蔣介石,是我們時代最需要的任務。可以這麼說:蔣介石是一代偉人,是20世紀中國不可多得的一個歷史人物。在蔣介石逝世37周年之際,僅以短論作為紀念,希望更多的國民深思49年以後的大陸歷史。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作者博客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822/433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