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習近平:可圈可點的730天

習近平給中國社會的失望群體以希望,也為習近平爭取了時間,贏得了蜜月期。

2012年11月15日,中共18屆1中全會上,習近平當選新一任中共領導人。習近平主政屆滿兩年之際,他在中國國內的政治蜜月依然膠著,民間的「習大大」熱有增無減,《人民日報》把習近平贊為「中國的新設計師」。國際上,習近平被視為是毛澤東鄧小平之後中國出現的又一個強勢領導人,美、俄、日等國都在從不同視角重新打量中國。

BBC中文網記者白墨邀請了在香港的時政評論員張煒和在北京的時政評論員韓德強一起,首先就習近平執政兩年來的作為做一個盤點。

張煒曾在八十年代任天津經濟開發區主任。八九年離開中國後,曾在英國劍橋大學等多個學術機構講學、研究,現居香港。韓德強有「中國新左派領軍人物」之稱,是網站「烏有之鄉」的創辦者之一。現任北京航空管理學院教授。

記者:首先,習近平主政屆滿兩年,他最主要的「政績」、給世人印象最深的「大手筆」有哪些?

張煒:江澤民胡錦濤相比,習近平上台是有備而來。他從80年代開始就從基層做起積累經驗和政治資源,為接班作準備。所以他一上台就立刻展現出個性。無論從鞏固個人權利還是維護中共執政,他都做了幾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首先是大力反腐。習近平的反腐改變了兩個規則,一是「刑不上常」的規則,二是通過中紀委對地方垂直領導,派出中央巡視組,改變了「政令不出中南海」的局面。通過改變這兩個規則,習近平大大鞏固了自己的權利,這是他作為一個政治家的成功之處。

第二是不失時機地打出了「全面改革」這張牌。提出了「讓市場決定資源配置」。這個概念過去是不敢提的,過去只能說「發揮市場的作用」。他還提出「把政府權力關進籠子」,這些主張都是朝著有利經濟發展的方向走的。這張牌給中國社會的失望群體以希望,也為習近平爭取了時間,贏得了蜜月期。

在國際舞台上,習近平表現出積極進取的姿態,一改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策略。

在國際舞台上,習近平表現出積極進取的姿態,一改鄧小平的「韜光養晦」策略,特別是對日本有意表現出強硬的態度,希望通過日本這個棋子改變中國在國際戰略格局上的位置。

韓德強:習近平上台後作的最明顯的也是難度最大的一個動作就是反腐,令人刮目相看。反腐已經成了「風暴」了,全國上下弄得「官不聊生」。

第二個值得欣賞的是他在外交上取得的成就。中俄成為真正的戰略夥伴,中國的活動餘地大多了,與美國討價還價的餘地也大多了。與普京的聯手除了機遇,更是主動的選擇。從自由主義政治哲學角度,這是兩個獨裁者惺惺相惜,而從老百姓的角度,俄羅斯的老百姓喜歡普京,中國老百姓喜歡習近平,你不是要民主嗎?這就是民主。

記者:中共每一代領導人都講反腐,到了江澤民、胡錦濤時代更是一上台就高舉「反腐」大旗,把「反腐」重要性提到了「亡黨亡國」的高度。那麼,習近平的反腐與江、胡的反腐有何不同?

張煒:首先力度不可同日而語。他在一年半的時間裡抓出了59個部以上領導幹部,這個速度和力度是過去沒有見過的。其次是我前面提到的,習近平的反腐改變了兩個規則,改變規則就給下面的百姓以希望,起到了振奮民心的作用。

而從對反腐意義的個人認識上,習近平與江澤民和胡錦濤有很大不同。習近平作為「紅二代」,他是抱著「保江山」的歷史使命來反腐的。而江和胡都是一種「看家」的心態。

韓德強:習近平的反腐與他的前任的反腐,從老百姓的感覺來講是太不一樣了。現在當官的吃飯不敢吃,泡澡不敢泡,豪車不敢坐,這種感覺過去沒有過的。

記者:習近平的「敗筆」之處呢?換句話說,他暴露出的力不從心或「軟肋」之處?

張煒:習近平反腐的目的是「保江山」,而不敢對產生腐敗的制度本身下手。這就給他留下了一個很大的風險——他的反腐得罪了中共的整個官僚系統。

習近平還表現出政治上的人格撕裂。他想把毛澤東與鄧小平二者柔和起來,但他不是被扯到毛的一邊,就是被拉到鄧的一邊,從目前看,他是滑向毛的一邊。

韓德強:從老百姓的角度看,習近平還是有點鞭長莫及,中國社會的許多「潛規則」還是沒有改變。老百姓還是抱著一種觀望的態度。

記者:習近平入住中南海730天,世人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習近平?或者說,習近平希望人們看到一個怎樣的習近平?

張煒:習近平希望向世人展示的,是一個有抱負的、進取的,要使中國中興、使黨中興的一個強人領袖形象。習近平上台兩年,已經樹立了這個形象的雛形。習近平的目標,是要做「毛澤東+普京」。

韓德強:習近平贏得了左、右政治勢力的支持,不同政治光譜的人都從習近平那裡找到了自己需要的那段光譜。

記者:那麼,習近平是否已經樹立起絕對的政治權威?今後八年中將會面對怎樣的挑戰和變數,他是否能繼毛鄧之後成為「習偉人」?我們在明天(14日)的《習近平:後八年的挑戰和變數》中繼續分析。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BBC中文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1114/47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