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華爾街日報:中國是否會效仿瑞士取消匯率限制?

瑞士上周意外取消瑞士法郎兌歐元上限的做法提醒人們,各地央行掀起匯率戰會帶來不可預料的附帶損失。隨著市場逐步消化上周混亂局面帶來的影響,預計關注焦點將轉向全球匯市的其他問題上。

說到這一點就不得不提到中國。和瑞士一樣,中國暗中實施的匯率掛鈎政策正越來越難以維繫。

由於很長時間以來人民幣都是和美元掛鈎的,因此人民幣兌幾乎所有其他主要貨幣都在升值。日本推出被稱為「安倍經濟學」的經濟政策以及隨後實施的量化寬鬆措施致使日圓大幅貶值,作為全球最大出口國的中國面臨這種情況已經有兩年時間。

現在,歐洲央行也似乎準備好推出量化寬鬆措施。瑞士的決定也意味著瑞士央行減少了維持瑞士法郎兌歐元上限所需購買的歐元數量,再次表明歐元必將貶值。

人民幣進一步走高可能對中國經濟來說不是一件好事。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將於本周晚些時候公布,如果像一些人預計的那樣,無法實現政府7.5%的增長目標,那麼中國的GDP將出現24年來最低增速。與此同時,中國經濟面臨通貨緊縮威脅,同時還新出現了一股外資撤離風潮。

上周的匯市騷動對經濟增長構成了新的不利風險,因為中國的出口商品將更難在歐洲市場上售出。歐洲是中國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僅次於美國。

中國面臨的另一個風險是人民幣升值放大了通縮力量。在過去近三年裡,生產者價格不斷下跌,而原油價格的暴跌加劇了通脹進一步下降的傾向。房地產市場彷佛也在果斷推動物價走低。周末公布的最新官方數據顯示,去年12月份中國新建住宅均價同比下跌4.3%。

擺在北京眼前的一道難題是,外部的貨幣匯率波動是它所無法掌控的。如果瑞士央行允許歐元兌瑞士法郎貶值的做法引發新一輪競爭性貨幣貶值,那麼中國可以容忍人民幣再升值多少?

雖然瑞士央行和歐洲央行上周採取的政策行動看起來截然不同,但兩者還是有一個共同點:當它們無法忍受更多痛苦時,才不情願地採取了行動。

通縮之所以是央行的頭號公敵,原因在於在通縮的環境下,債務的還本付息難度加大,隨著消費者推遲消費採購、企業推遲投資,經濟增長和就業可能受到抑制。

以中國的債務水平,如果發生通縮,無疑是令人擔憂的。估計目前中國的債務總規模超過GDP的250%。中國12月份低於預期的銀行貸款增幅也顯示出經濟中的需求已經疲弱。

隨著投資者不再押注人民幣升值,另一個值得擔憂的領域是資本流動狀況。近幾個季度,已經出現了熱錢流出中國以及外匯存底減少的跡象。

2014年第四季度的數據顯示,中國外匯存底減少480億美元,至3.84萬億美元。根據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最近的一份報告,這可能反映出,在當季歐元和日圓兌美元分別貶值4.2%和9.3%的情況下,外匯估值變化的影響和資本外流的雙重作用。

美國銀行稱,去年第四季度資金流出規模從第三季度的680億美元擴大至1,200億美元。

同時流動性也有趨緊跡象。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2月中國貨幣供應減少,M2增速從11月的12.3%降至12.2%。美銀指出,由於中國央行購買的外匯驟減,M0(最窄意義上的貨幣)增長非常緩慢。

資金流出加上流動性趨緊,這凸現了中國央行面臨的挑戰。如果資本流出加速,那麼維繫匯率掛鈎政策將需消耗更多外匯存底。

這勢必導致流動性減少,除非中國央行能出台新的寬鬆措施,比如像市場預計的那樣,在明年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等。

但危險在於市場可能對人民幣喪失信心,這時即使流動性增加,也可能只是方便更多資本流出而已。這種情況下,中國效仿瑞士、放鬆匯率管制的可能性將變大。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119/502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