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財新網:安邦/吳小暉已與鄧小平外孫女終止夫妻關係

不止一位知情人士說,吳小暉是在陳小魯的公司標基投資集團工作時邂逅的卓苒——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的外孫女、原國家科技部副部長鄧楠之女,兩人有一子,目前夫妻關係已確認終止。2014年,因海外媒體渲染安邦與鄧家的關係,鄧家曾小範圍開會討論過安邦的事宜,主流意見是與安邦切割,確認與鄧家無關。

  2014年,一手布局海內外資產,一手安排近500億元增資,安邦保險集團(下稱安邦)繼續讓業界目瞪口呆。

  二級市場上,安邦大比例增持著原本股權分散的民生銀行(600016.SH/01988.HK)。1月27日,港交所披露的信息顯示,安邦於1月21日以9.723元/股的均價增持民生銀行A股1.98億股,持股比例已達20%,占總股本的比例達到15.94%,遠超第二大股東,毫不掩飾對入主民生銀行勢在必得之架勢。

  「不像保險公司,更像個大基金。」有業內人士這樣形容安邦給外界的印象。一位曾就職於安邦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一般的保險公司,往往會比較強調提高保費收入、業績等,但在安邦,這些不是主題詞。公司上下,感覺就是『錢不是問題,只管放手去做』。」

  2014年是安邦突飛猛進的一年。這一年,安邦接連在海外收購華爾道夫酒店、比利時百年險企FIDEA、比利時德爾塔•勞埃德銀行。雖然有些項目還待被收購國監管批准,但據公開信息保守估計,安邦一年內在海外的投資額已近160億元。以目前浮出水面的國內二級市場的收購來算,安邦持有9隻股票,分別為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金地集團、金融街、華業地產、吉林敖東、中國電建、萬科A,持倉股票的總市值超1000億元。

  從中國保監會公布的資料來看,安邦的保險業務收入在業內仍屬於平平之輩。2014年,安邦全年人身保險保費收入排名為同行業第35位,原保險保費收入528.885億元;財產保險保費收入在中資保險公司中名列第16位,原保險保費收入51.35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安邦2014年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90.16億元。

  若論集團總資產,因2011年收購了成都農商銀行後又迅速做大資產規模,2014年底安邦並表後的總資產已經輕鬆逾萬億元。

  1月26日,保監會披露的信息顯示,安邦人壽出資5億元設立安邦基金管理公司的事項已獲批。至此,安邦已擁有財險、壽險、銀行、保險、資管、金融租賃、券商和基金等金融牌照,並意欲收購天津信託。

  在一系列海內外收購的大動作背後,安邦進行了頻繁的大手筆增資,目的是應付對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等監管要求。據保監會披露的信息,安邦2014年4月和9月兩次增資,目前註冊資本已高達619億元,為業界最高,超過第二名人保集團的424億元,而中國人壽僅282.65億元。在兩番增資後,安邦的股東數量從8家猛增至39家。不過,據財新記者調查,這份股東名單上,存在大量的隱秘的關聯股東關係,很多與安邦的掌門人吳小暉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綜合從各個渠道的信息看,吳小暉創業早年確實善於槓桿各種「背景」,但本人也相當勤奮刻苦,「足夠配得上他的野心」。

  增資從120億至619億

  在海內外兇猛收購背後,是安邦的持續增資。

  2014年5月,安邦人壽獲批增資至117.9億元,安邦財險則增資至190億元。2014年一年間,安邦兩番增資,資本金從年初的120億元猛增至619億元,股東由8家猛增至39家。

  安邦前身為安邦財險,成立於2004年,起初註冊資本僅為5億元。最初的七個股東為上汽集團、上海標準基礎設施集團、聯通租賃集團有限公司、旅行者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嘉興公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浙江標基投資有限公司、浙江中路基礎設施投資公司,出資比例分別為20%、18%、18%、18%、15%、6%、5%。2005年,中石化集團斥資3.4億元參與安邦增資擴股,持有20%股份,與上汽集團成為並列第一大股東。

  此後,安邦財險多次增資,2009年時註冊資本51億元。2011年,安邦集團化後再度增資至120億元。期間,上汽、中石化集團股份逐漸被稀釋,至2011年增資後,上汽占比已下降到6.317%,中石化則下降到2.817%。

  最大手筆的出資發生在2014年。工商資料顯示,2014年1月和9月,安邦保險兩次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分別將註冊資本金增加至300億元和619億元。保監會分別於4月與12月批准並公布其增資決定。

  這兩次增資後,安邦的股東由近十年未變的8家猛增到39家。從財新記者獲得的股東名冊來看,39家股東呈現了近乎平均的一種結構,持股比例大多在2%、3%左右。上汽、中石化集團的股份繼續被稀釋為1.2246%和0.5460%。

  在新增的31家股東中,北京濤力投資、北京陽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江蘇名德投資集團公司、華金能源集團公司等公司早前出現在與安邦有關的投資中,但其餘20多家此前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且並未有太多相關公開信息,但此番均以每家20億-30億元的出資規模一齊出現在股東名冊上。這些股東的註冊地址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成都、新疆、廣州等六個地區。從行業來看,主要包括汽車銷售、礦業公司及為數眾多、名不見經傳的「某某投資公司」,與安邦掌門人吳小暉有高度疑似的關聯關係。

  安邦的股東結構,某種程度上反映著吳小暉的這種人生軌跡。比如,安邦的股東中有多家汽車銷售公司、基建公司,且多以上海、浙江為大本營。(參見本刊2014年第1期封面報導「黑馬安邦」)

  經過多年運作以後,吳小暉無疑已經確立了他在安邦集團絕對的控制權,而做到「監管合規」也是內部安排的必要內容。

  關聯股東關係

  財新記者調查發現,安邦新增的31家股東中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它們幾無一例外地在2014年發生過股權變更及增資,且多集中在5月、6月及9月、10月,也即安邦的兩次大比例增資前後。安邦8家老股東中,除上汽與中石化兩家國有企業集團外,其餘6家也集中在2014年年中發生股權變更,另外2家當年的工商資料未顯示變更,但據其股東的成立時間看,也於近一兩年發生過股權變更。若將這30多家公司的股東層層剝開,會發現各種千絲萬縷的關聯關係。

  以持股1.7932%的股東金堂通明投資有限公司為例。這家公司成立於2013年,註冊地位於成都,現股東是浙江互通廣告有限公司(下稱浙江互通)。在2014年3月股權變更前,這家公司的股東是浙江瑞通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後者曾被安邦的股東標基投資有限公司、浙江中路基礎設施投資有限公司控股。

  但股東變更後,金堂通明可能並未與安邦脫離干係。工商資料顯示,浙江互通於2014年10月變更為成都棟棟企業管理諮詢公司(下稱成都棟棟),註冊資本100萬元,法定代表人為黃東東,註冊地址位於成都高新區天府大道北段966號2棟1層1號20105室,該處物業由安邦持有。這個地址恰與安邦原8大股東之一美君股資集團有限公司(原浙江標基投資有限公司)的註冊地址一致。

  在安邦增資引入的31家「新股東」里,這樣的股權變更比比皆是,如同成都棟棟這樣似乎專為承接股權而設立的公司多達十幾家,分布於成都、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這些公司成立時間接近,相同地區公司的註冊地點均為同一棟樓的不同房間。

  在安邦新增股東中,有9家公司的註冊地址均位於四川成都,發起成立的時間均為2012年12月10日,首次股東會的地點均為成都錦江賓館會議室。這9家公司分別為金堂通明投資有限公司、成都新津瑞凱投資有限公司、都江堰市文博投資有限公司、雙流國逸投資有限公司、大邑蘭新投資有限公司、成都蒲江興越投資有限公司、崇州天寧投資有限公司、彭州市盛大投資有限公司、邛崍廣祥投資有限公司。它們的驗資報告均由四川天仁會計事務所出具,會計師均為會計師李文平、王維操,均在成都農商銀行設立驗資專戶,新增註冊資本金的劃轉也通過成都農商銀行。

  到了2014年,這幾家公司的開會地點又齊刷刷地統一到成都天府國際金融中心。

  成都天府國際金融中心位於成都南城,一共由7棟樓組成,整體形似花瓣。此處原規劃為成都市政府新行政中心,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成都市承諾調整市級機關南遷計劃,對已建成的新行政中心處置變現,處置變現所得收入全部用於受災群眾安置和災後重建。2010年,安邦財險以4.92億元的價格購入了其中1號樓和2號樓。

  財新記者查詢的工商資料顯示,其中多家企業的登記證照的領取人均為黃正。身份證信息顯示,黃正為浙江溫州人,恰為吳小暉的同鄉。黃正也是新增股東之一上海文俊投資的法定代表人。

  不少「新股東」實際與安邦緊密相連。如雙流國逸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2年12月10日,由浙江創新電腦網路有限公司(後更名為浙江智達投資)出資1億元設立。2014年5月9日,浙江智達投資將1億元股權轉讓給南京藍盾汽車銷售服務公司(下稱南京藍盾)並增資。南京藍盾法人代表為陳德肋,最初股東為旅行者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也即安邦的老股東之一。

  在31家新增股東的法定代表人及董事或監事姓名中,可以看到吳家齊、吳家威、吳曉霞、陳德肋等多個自然人反覆出現在不同公司中。公開資料顯示,吳家齊為北京溫州商會會長。陳德肋為天津市汽車流通行業協會副會長、中亞華金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另擔任多家汽車經銷類公司的總經理。據《南方周末》記者調查,吳家齊、吳曉霞等人均為吳小暉的兄弟姐妹。

  有投行人士分析,安邦股東層面這些頻繁的股權變更,只是為了規避行業政策。《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第四條規定,保險公司單個股東(包括關聯方)出資或者持股比例不得超過保險公司註冊資本的20%。第八條則規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委託他人或者接受他人委託持有保險公司的股權,中國保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

  2014年4月,保監會曾發布的關於《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第四條有關問題的通知顯示,經中國保監會批准,對符合一定條件的保險公司單個股東(包括關聯方)出資或者持股比例可以超過20%,但不得超過51%。

  推擠監管紅線

  「安邦有那種能力,可以推著監管往前走,包括修訂法規。」在一兩年前,業內即有這樣的說法,並稱吳小暉和保監會很熟,對各司局長的辦公室屬於推門就進的關係。但說監管政策為安邦量身定製並不恰當,近年來保險業投資大鬆綁的進程加快,像安邦這樣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機構確實起到了有效的推動作用。

  在保險業內看來,安邦成立分公司、通過審批的速度要較同行快很多。從保監會的批覆信息來看,在過去一年多,安邦獲批設立安邦基金管理公司、安邦養老保險公司開業,安邦人壽在山西、安徽、上海、深圳的分公司也獲批籌建,業務擴張速度領先行業。

  保監會人士告訴財新記者,審批快是因為吳小暉親力親為。他常常出現在保監會,親自督促審批過程,而且往往是這邊遞交著審批,那邊同步準備著籌備工作。

  安邦是否存在超比例投資的問題,一直為業界所關心。

  據公開信息保守估計,安邦近一年內在海外的投資額已近160億元。二級市場上,公開信息顯示,安邦通過多個保險產品的帳戶持至少9隻股票,分別為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金地集團、金融街、華業地產、吉林敖東、中國電建、萬科A,持倉股票的總市值超1000億元。以持有時的大致成本估算,安邦通過安邦人壽在二級市場的投資逾100億元,通過安邦財險的投資額逾600億元。

  2012年以來,險資投資渠道及投資比例限制不斷放寬,保險資金監管政策頻繁出台,包括十三項投資新政的密集發布、險資放開投資創業板等、並在監管層面上逐步推行風險監管和大類資產上限監管。2013年9月,保監會向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管公司下發了《關於加強和改進保險資金運用比例監管的通知(徵求意見稿)》,並於2014年2月下發正式《通知》,對比例監管政策進行了調整。調整前,保險公司投資證券投資基金和股票的餘額,合計不超過該保險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25%。調整後,股票和股票型基金與未上市股權和股權基金合併為權益類資產,且投資比例不超過30%。此外,投資不動產的比例也由20%上升到30%。

  保監會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不高於本公司上季末總資產的30%」里的「公司」是指機構法人,也就是說,子公司投資權益類資產的帳面餘額需要滿足不超過子公司總資產30%這一條件。此外,除了30%這條線,一旦某公司的投資權益類資產的比例超過20%,將會被列入重點監測名單。不過,存在例外的情況,即因「非主觀原因」造成超出比例的情況下,只需報告保監會即可,但不可繼續買入。這裡的「非主觀原因」包括股價上漲等因素。

  一位保監會高層人士曾對財新記者表示,保監會按照安邦最新的總資產進行過核算,有關增持並未超限。「目前看來,安邦的投資符合每項監管指標。不過每次是買完後才報備。」接近安邦的知情人士也表示,保監會對安邦的投資一直是有實時監測的。

  業內的疑問是,這個「總資產」究竟應該是保險總資產還是保險公司的總資產?從相關文件的定義看,看來可以是後者。

  安邦人壽與安邦財險成立較晚,近兩年的發展異常迅速,但規模在保險業內仍排名較後。安邦人壽2014年全年人身保險保費收入排名為同行業第35位,原保險保費收入528.885億元,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為90.16億元;財產保險保費收入在中資保險公司中名列第16位,原保險保費收入僅為51.35億元。

  目前,2014年的財務報告尚未披露,若參照上一年的投資量和監管規定保守估算,安邦人壽2014年的資產規模需要達到350億元左右,安邦財險的資產規模需要超過1800億元,才符合監管要求。

  2013年末,安邦人壽的總資產為169.72億元,較上一年增長108%。安邦財險的總資產為1250.49億元,較上一年增長37.8%。

  雖然保費規模有限,但「安邦系」的資產規模膨脹很快。奧妙何在?安邦財險在成都農商行里持股35%,截至2013年末,成都農商行資產總額4200多億元。安邦財險的總資產,顯然計入了按股權比例計算的成都農商行的資產。

  強勢併購策略

  「吳小暉喜歡收購。他的主張基本是,想做什麼,就收購一家行業內的好公司。」有安邦集團的人表示。

  安邦對銀行業興趣由來已久。2011年9月,安邦保險斥資50億元收購成都農商行35%股權,取得控股地位。兩個月後,安邦即將旗下和諧健康險總部遷往成都。2010年7月,安邦保險出資4.92億元購置原成都市行政辦公中心1號樓和2號樓房產,此舉一度被視援助當地政府之舉——汶川大地震後,成都市政府承諾出售新行政中心,用於災區恢復重建。

  數據顯示,安邦入主成都農商銀行以來,該行資產規模迅速膨脹。截至2013年末,成都農商銀行的全行資產總額4200多億元,各項存款餘額2500多億元,各項貸款餘額1300多億元,成為成都地區網點最多、覆蓋範圍最廣的銀行業機構。

  2013年,安邦選擇大舉加倉銀行股,選擇了招行、民生、工行這些銀行股中的佼佼者。

  「3倍-4倍PE,0.8PB,現金分紅率6%-7%,這樣的資產最適合保險公司。不理解為什麼那時大家都不看銀行股。」有接近安邦的資管人士這樣看。

  三年後,安邦的目標對準了民生銀行。「來得太急太猛。」一位民生銀行內部人士如此形容。在「對安邦並不感冒」的原董事長董文標2014年8月去職民生銀行後,安邦不斷增持民生銀行,獲得了夢寐以求的一個董事會席位。

  從2014年11月底至今,安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裡10次增持民生銀行。A股最近一輪的暴漲正式從2014年12月份開始。安邦對民生銀行A股的持股比例由不足3%增持至如今的20%,斥資逾400億元。目前,安邦持有民生銀行A股總數已達到54.45億股,占該行總股本的比例達到15.94%,已晉升為民生銀行第一大股東。安邦在民生銀行的持股比例之高,在民生銀行史上從未有過。目前,民生銀行原第一大股東新希望持股比例不到7%,其他股東持股不及5%。

  2013年底,安邦曾舉牌招商銀行,以集團監事長朱藝頗為資深的金融業身份謀求董事席位,居然未果。2014年12月23日,安邦副總裁姚大鋒卻順利獲得民生銀行董事會19席董事席位中的一席,頗令業界意外。多年來,民生銀行股權結構保持相對分散的局面,第一大股東新希望從未成為控股股東,其他幾大股東持股比例亦不足5%。董文標任董事長時,在訴求各異的股東中精心耕耘,幾經風浪後,基本穩定住了民生銀行較為分散的民營企業股東,達到微妙平衡。安邦的強勢進入,無疑打破了這一平衡。不過,這次民生銀行的股東們卻並不反對。劉永好在股東大會上主動發言,他稱對安邦大比例增持民生銀行是好是壞思考良久,但最終認為應「順勢而為」。(參見本刊2015年第1期「民生銀行微妙轉向」)

  52歲的姚大鋒從安邦籌備之初即加入。他1981年在中國銀行浙江分行工作,由信貸員做到處長,2002年擔任萬向財務公司副總經理,2002年11月擔任安邦財險籌備組副組長,後任安邦財險總經理,現任安邦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安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長。2014年4月,安邦耗資50億元舉牌金地集團(600383.SH)後,與生命人壽一起入駐董事會,也是姚大鋒出任董事。

  安邦未來在民生銀行的角色,成為市場關注重點。國泰君安分析師邱冠華認為,安邦舉牌民生銀行,看上去劍指控股權,「民生銀行是目前惟一沒有真正控股股東的上市銀行」。中信證券非銀研究員邵子欽稱,安邦若控制民生銀行,在管理上將帶來何種變化,影響是好是壞,還很難看清。

  一位國有保險公司投資部人士告訴財新記者,險資投資的配置首要求穩,重倉權重股、藍籌股,收益情況跟大盤的波動情況相關度非常高;但安邦的投資策略顯然含有更強的戰略意圖。

  不過,中國保險業的投資效率一直過低,保險業的投資報酬率長期低於5%。過去的盈利模式過於依賴保費的快速增長,投資能力建設卻大打折扣,外部原因大都歸結為監管部門限制太死。安邦的運作打破了這個僵局。

  將「背景」槓桿到極致

  不只一位浙江基建圈裡的知情人告訴財新記者,吳小暉控制的基建公司在浙江名聲不是很好,在浙江的幾個公路項目路況很差,「只賺錢,不捨得投入。但因為有背景,浙江也拿他們沒辦法。」

  吳小暉確實深諳此道,從其行事風格和經歷看,他的勤奮在圈內盡知,同時也善於將所謂「背景」槓桿到極致。

  1966年出生的吳小暉為浙江溫州平陽縣人,相貌清秀、勤奮刻苦,風格強悍,是個「工作狂」,同事形容他「從早上7點開始約客戶吃早餐,常常在辦公室加班開會到凌晨兩三點」,公司周末開會「請假者直接開除」。

  「保險業處於投資運作上的最好年代,安邦看到了巨大的機會,所以吳小暉才會如此廢寢忘食地工作,一分鐘都不願意浪費。」接近安邦的知情人士說。

  吳小暉的事業線被形容為「三部曲」:首先在浙江做汽車租賃銷售起家,之後在上海做基建項目,與開國元帥陳毅之子陳小魯逐漸達成合伙人關係;而後創設安邦集團至今。

  不止一位知情人士說,吳小暉是在陳小魯的公司標基投資集團工作時邂逅的卓苒——前國家領導人鄧小平的外孫女、原國家科技部副部長鄧楠之女,兩人有一子,目前夫妻關係已確認終止。2014年,因海外媒體渲染安邦與鄧家的關係,鄧家曾小範圍開會討論過安邦的事宜,主流意見是與安邦切割,確認與鄧家無關。

  安邦集團31家股東中本有兩家公司間接有卓苒的持股,但在2014年12月,顯示卓苒已經從這兩家的股東名單上退出。一是彭州盛大投資,在安邦持股10.5億股(股權比例1.6963%),該公司10%的股份由北京集德創新互動傳媒廣告有限公司持有,後者的股東為北京標準成功投資有限公司和卓苒。但公開資料顯示,到2014年12月9日,卓苒已經不在該公司的股東名單中。二是在安邦持股3.6511%的北京眾志合誠投資有限公司,股東為北京斯隆利和投資有限公司,也於2014年12月5日發生股權變更,變更後,股東由北京標準成功投資有限公司、卓苒變更為北京振都管理諮詢有限公司、李道秀。

  1月29日,《南方周末》刊文報導,陳小魯因掌控著上海標基、浙江標基、嘉興公路等3家公司,而這3家公司又合計持有安邦保險集團51.36%的股權,因此市場有意見認為陳小魯才是安邦的「實際控制人」。傍晚時分,微信朋友圈裡傳播著一條「來自陳小魯」的微信回應:「我希望是實際控制人,可以給諸友發大紅包!我與小暉合作快15年,就是顧問,一諮詢,二站台。無股份,無工資,不介入公司的具體經營管理,只做戰略諮詢,如2013年建議安邦收購國外資產,特別是美元資產。如此而已。感謝諸友關心。」

  當晚,陳小魯在回復財新記者電話問詢時,確認前述微信回復內容是他發出的,也把事情說清楚了。「我和小暉的合作就是站台。什麼是站台?就是很多老幹部受邀參加一些活動,往那一坐就完了。現在很多紅二代也是這樣的,錢都不(用)給的。」陳小魯說。

  工商資料顯示,目前陳小魯仍為安邦的9名董事之一。

  朱雲來系前國務院總理朱鎔基之子,在擔任中金公司總裁多年後,於2014年10月告別中金(參見本刊2014年第41期「中金:告別與開始」)。當時有媒體爆出朱雲來多年擔任安邦集團的董事,甚至猜測朱雲來要加盟安邦。但其時財新記者從接近朱雲來的可靠渠道確認,朱雲來早期曾受邀出任安邦的董事,但不久後就告知安邦,不打算出任董事,也從未簽署任何相關法律文件。公開資料顯示,自安邦保險成立之初朱雲來便「被掛名」安邦保險的董事職務,至今已超過10年。但安邦一直沒有更新董事名單,後又稱工商登記出錯,沒有及時更新。在朱雲來的強烈要求下,2014年9月25日,安邦終於更新了工商資料,不再將朱雲來列為公司董事。

  業內人言,創業初期,吳小暉喜歡借位高權重之人的名氣來提升自己及其公司,也成功將幾位名人攬為董事。比如原外經貿部副部長、中國加入世貿組織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在安邦成立初也在董事名單中。2013年11月,安邦集團人事調整,龍永圖等3人退出董事會。

  安邦早期對媒體控制較嚴,刻意維持自己較為神秘的形象和特殊的「背景感」。但近年來隨著企業規模的順利布局與膨脹,已顯得不像初期那麼緊張。安邦內部宏揚的企業文化顯得相對綿柔,牆上掛著的是「水」文化、「家」文化與「網際網路」文化的標語。據稱,在安邦內部會議上,吳小暉還給員工吹風,鼓勵員工創業,可以從公司申請資金,「自己去開闢一塊天地」。

  在安邦供職過的人士也告訴財新記者,安邦人員流動性頗大,部門架構也頻繁調整,「一年可以調整好幾次,整個工作風格就是隨時變、隨時動。倒也不是說不好,這種變化快也不是什麼公司都能做得到,得有資源。」

  與安邦集團有過業務合作的律所、公關公司則透露,安邦集團對外投資很大手筆,但內部管理「手很緊」,常有做完項目仲介機構拿不到佣金鬧上法庭的情況。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財新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202/508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