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白非:四個全面登台上位 三個代表落荒而逃

作者:
從提出迄今僅僅兩個多月,而「四個全面」儼然已經成為了中共新的指導思想,習近平思想框架出爐。今次兩會,「四個全面」出現的高頻次,就說明了這一切。僅就字面來看,「四個全面」很容易會被聯想起江澤民的「三個代表」。

點此看大圖片

「四個全面」是今年中國兩會的主基調。政協第一天,政協主席俞正聲就在報告中政協工作宣示要圍繞「四個全面」來開展;人大第一天,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沿襲這一做法。去年12月,習近平在視察江蘇時第一次提出了「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方略。今年2月2日,習近平在省部級領導幹部學習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的講話中,首次把這「四個全面」定位於中央的戰略布局。

從提出迄今僅僅兩個多月,而「四個全面」儼然已經成為了中共新的指導思想,習近平思想框架出爐。今次兩會,「四個全面」出現的高頻次,就說明了這一切。

僅就字面來看,「四個全面」很容易會被聯想起江澤民的「三個代表」。但二者在表述方式上,有很大差異。江澤民主政時期提出的「三個代表」,即「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儘管寫進了中共黨章和中國憲法,但早成大眾笑柄。蓋因「三個代表」屬於中共傳統的機械僵化的意識形態灌輸,空洞無物,味同嚼蠟,儼如行屍走肉。

這種偉光正的宣傳方式,事實證明早已破產。在貪腐遍地、賄賂公行、道德淪喪、禮崩樂壞、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逼近極限的時候,奢談代表先進生產力、代表先進文化、代表人民利益,無疑是既當婊子又立牌坊,睜著眼說瞎話。

相比之下,「四個全面」高明的多。與「三個代表」式的強行價值觀灌輸不同,「四個全面」澹化了價值觀意義,而是著眼於方法論,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是目標,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都是手段,意識形態色彩大大減低,遇到的阻力也更低,可以說是都是比較具有共識的問題,迎合了社會公眾的口味,相當討巧。

從當前的現實反應也可看出,相較於「三個代表」遭到的各種批評、揶揄,「四個全面」的反面聲音少的多。因為批評家們可以從歷史到現實、從理論到實務等方面,對「三個代表」進行系統性的批駁,但「四個全面」卻幾乎無法否定。小康社會、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從嚴治黨,從表述上都是比較中性的詞彙,無論是老百姓或是公知,也都對改革、法治鼓呼多年。雖然改革的具體內容、法治的實際操作、治黨的真正含義,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誰也無法從字面上否定「四個全面」的正確性。所以,當前的輿論環境的一個鮮明特點是,反對的聲音幾乎消失,以往靠批評立身的觀察家們發現自己幾乎處於失語的狀態,沒了靶子,沒了存在感,日益被邊緣化。

不僅是體制外的人士有這種感覺,體制內何嘗不是如此。很多中共高層領導,也發現隨著「四個全面」的日益鋪開,自己日益被邊緣化。但是,誰也無力去阻止這一過程。在「四個全面」的旗幟下,習近平完成了對權力格局和運行體制的重新的整合,對意識形態和輿論場的重新整合。

中共智囊施芝鴻還特別提出,要警惕「告別三個代表,迎來四個全面」的言論。但是這實際已經是無法逆轉的趨勢。其實,「四個全面」與「三個代表」任務使命有很大的共通性,根本目的都是為了延續黨天下,甚至習的使命感、憂患感更重於江。「四個全面」一定意義上是無「三個代表」之名,行「三個代表」之實。許多「三個代表」完不成的任務,「四個全面」完成了。而「三個代表」飽受的種種批判,「四個全面」卻成功躲過。這可以說是習團隊高超營銷技巧的又一體現。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東方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306/523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