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在泥潭中掙扎 美國經濟高歌猛進

剛剛過去的一周使人們領略到了全球經濟版圖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六年前,美國還籠罩在金融恐慌中,歐洲也被無辜殃及,中國則是全球經濟恢復增長的引擎。時至今日,美國經濟已開始高歌猛進,其新增就業已達到上世紀90年代末以來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中國正掙扎在經濟放緩的泥潭之中,歐洲經濟仍在逐步企穩。

象徵這種轉變的是各方南轅北轍的貨幣政策信號:美國上周五公布的強勁就業數據增大了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簡稱:美聯儲)今年內上調短期利率的可能性;而中國央行上個月再度宣布降息。

中美之間經濟前景、政策策略的差異性預示著金融市場也將餘震不斷。譬如,美元有潛力繼續走高,過去一年中,美元兌其他一籃子貨幣的累計升值幅度達11%,兌人民幣累計升值2%。

這樣的背景令人不禁提出一個大大的疑問:更加強勁但仍被危機削弱的美國經濟能否像過去幾十年那樣推動全球經濟前進?

由於當前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比過去要大,因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無疑會對全球經濟造成比以往更大的影響。但美國經濟的改善以及歐洲形勢的趨穩將幫助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渡過中國問題帶來的難關。

這一前景的核心是:全球金融壓力的格局發生改變。

美聯儲官員上周四表示,31家大型銀行通過了美聯儲對其財務抗壓性進行的年度壓力測試,意味著它們擁有足夠多的緩衝資本,能夠經受住再一次經濟衰退的衝擊。這是自美聯儲在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推出壓力測試以來,接受測試的銀行首次全部通過壓力測試。

隨著美國金融機構站穩腳跟,信貸規模正在加速上升。今年2月中旬,美國銀行業的工商業貸款規模同比增長12%,與此同時,房地產和消費者貸款也出現增長,現金持有量增速放緩。

另一方面,中國政府則下調了2015年經濟增長目標。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在7%左右,增速預計仍將高於大多數其他國家,但增長動能明顯減弱。中國經濟去年的實際增長率為7.4%,為近25年來的最低水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增速將放緩至6.8%。

此外,中國經濟的問題也反映在一些以大宗商品出口為導向的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命運中。俄羅斯與巴西經濟均處於或接近衰退。

中國政府任務艱巨,既試圖在短期內提高經濟產量,又要推進經濟改革,而這兩個目標可能會發生衝突。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的債務規模不斷膨脹,並且集中在房地產領域。

北京不再片面追求經濟增長速度,時值正在迅速老齡化的中國社會亟需更全面的社會服務、更好的生活方式之際,這種政策偏好使得決策者手中有吸引力的選項變少,經濟增速減緩,政府預算更緊。

在中國舉步艱難之際,歐洲表現出一些改善的跡象,這可能成為全球經濟前景方面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歐洲央行上周四上調了今明兩年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期,這一跡象表明,該行對歐洲經濟正在立穩腳跟抱有信心。過去五年間,歐洲經濟一直是全球經濟中的「麻煩點」。歐洲央行將於周一開始實施一項規模逾1萬億歐元的刺激計劃。歐洲央行認為歐元區2017年的經濟增長率將高於2%。

荷蘭國際集團(ING)經濟學家布熱斯基(Carsten Brzeski)表示,如果歐洲的經濟增長率真的能夠達到2%,那麼對全球經濟、對中國來說都會帶來很大不同。( Jon Hilsenrath/ Mark Magnier)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310/525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