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張倫: 中國歷史又到了臨界點

作者:
這樣一部片子引發舉國熱議的現象,也讓筆者自然回想起四分之一世紀前——八九巨變前夕「河殤」的播出。沒人可以預見明日的歷史會是怎樣,正如人們無法預測霧霾會是多少,何時可最終消失。但人們對霧霾的忍耐似乎已逼近至一個新的臨界點,這又是清晰可見的,沒有人可以忽視的。這也許就是柴片從一個歷史的角度給我們傳遞的最重要的信息吧!

新型中產階層的一個宣言

柴靜有關霧霾的影片在網上播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巨大的爭論,柴靜及其片子在受到普遍的好評和讚揚的同時也遭到許多批評甚至是人身攻擊。似乎很久以來,中國的網絡和媒體、社會整體沒有就一個論題現象有過如此廣泛的討論。這本身已構成一個歷史事件,不僅折射著中國當下的種種問題,也透露出許多有關未來的信息。在一個相對正常的社會裡,像這類環保片也可能引發爭論,但很難會受到如此眾多的批評和指責。因此,是從這個角度看,柴靜受到的批評所顯露的東西遠比那些對她的讚揚所展示的東西要來得深刻。這裡嘗試著做幾點分析。

很顯然,這種讚揚和批評的兩極化,正如許多觀察者所言,是中國社會共識破裂的表現。但什麼人和為什麼要批評柴靜,顯然可能又不是三言兩語、用這種共識破裂所能全部解釋的。首先,就風格來講,這部片子從形式到語言、風格,具有明顯的理性、都市文化、具較強的權利意識和較寬的全球視野等特徵。片子本身及結尾時那句「歷史就是千千萬萬普通人創造的,有一天他們會說不,我不滿意,我不想等待,我也不想推諉,我要站出來做點什麼,我要做的事就在此刻,就在此地,就在此生」,在某種意義上講,或許可視為經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形成的新型中產階層的一個宣言。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不難理解也完全可以預見:在官方的某些機構出於環保的「政治正確」給予片子的攝製和播放一些配合後,面對如此大規模的公共討論,因片子的刺激連帶的社會批判意識的高漲,官方的另外一些部門出於政治考慮必然會下令限制甚至是禁播這部片子。也是從這個角度講,將柴片視為中共維穩、推行某種政策、或是某種政治權謀的產物顯然是難以成立的。

如果我們不能從國家機器內部的不同集團、部門和利益以及其運作的不同方式來分析理解現在這個政權的特徵,我們大概是很難理解中國今日的國家政治的。事實上,柴片裡關於與霧霾相關的部門的描述已經向我們展示了這一點。柴片揭示的國家機構的問題與柴片代表的中產階級文化和意識的崛起所對國家構成的挑戰,都是未來歲月里中國的國家改革所不能不直面的課題。

「同呼吸」不「共命運」現象

其次,儘管此片主體上是以一種批判、檢討的立場出發拍攝的,但無論怎樣講,這批評者本人是這個時代的成功者之一。從社會心理角度來看,在那些利益嚴重受損、被社會邊緣化的某些人士來看,或許片中柴靜那很西化TED演講的方式都會是無法忍受的某種做作和表演,社會下層的憤怒和不耐,社會心理上的失衡是這次柴片事件中對柴個人及其片子的某些批評甚至是攻擊產生的背景。事實上,中國當下也確實存在著種種「同呼吸」,不「共命運」的現象,進而讓許多人情緒性地反感、牴觸這部以「同呼吸,共(同面對霧霾)命運」為標題的影片。中國的民粹情緒正在醞釀和蔓延,從這次許多對柴的批評和攻擊中我們能再次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而文化價值的崩頹和混亂,顯然也為這類批評攻擊準備了土壤。

此外,那些一直持自由派立場,因維權等這幾年受到打壓的一些人士尤其是其中較年輕者,對現行體制因最近幾年官方的持續打壓和環境的惡化已逐漸持一種徹底的拒斥態度,任何與官方有關或者是某種合作的事業在他們的眼裡都開始變得可疑,欠缺道義的合法性。如果在這種有關中國發展,涉及社會整體命運的事務上不抱持一種對體制直言強烈的批判態度,任何作品和個人都是曖昧軟弱甚至是有幫凶之嫌的。這種態度是可以理解的,而造成這種局面上官方的責任也是顯見的,體制在造成中國當下各種危機上所具有的根本性的責任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持這種態度的人士有時在對待國家的問題上顯出的過分整體主義的態度和簡化的傾向,顯然也會是造成他們的某些被動甚至與社會大多數人感受分離的一個原因。這應引起這部分人士的注意。

還有,柴片中那些明顯的自由派思想要素如強調公民社會、市場在治理霧霾上的作用、改革國家權力機構以便公民參與、信息開放的必要等等顯然會讓迷信國家、熱衷中國模式的一些國家主義者不快。至於時時拿西方國家來作為治理霧霾努力方向、參照系,也一定會讓那些民族主義情緒強烈,充滿盲目的民族自豪感的人們憤怒不已,「柴靜是美國間諜」說大概應是出於這類人之口。

從一個歷史角度傳遞的重要信息

而最後,正如我們從這幾天的各種反應中已經了解到,相關的利益集團是不會希望看到柴靜這類片子影響到自己的利益,正如在中外歷史上屢屢發生的,像片中那位中石油總工程師那樣所言「不懂石油的人不能制訂標準」、「搞不好會出大事」,利益集團會以各種政治和技術上的口實來為自己論證,對柴片進行批評甚至動用各種手段壓制。

這從各種角度、立場構成的對柴靜的不同的批評和攻擊造成的巨大聲勢,事實上恰恰證明了柴片的意義和價值,就是它激發了人們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將霧霾這樣一個關係民族命運人們生命福祉相關的問題凸現出來,引起人們的思考以及對未來中國變革方向的探討。這是中國下一步變革的必須。筆者多年來一向有個直感,由於三十幾年來中國社會的分化,環境和經濟或許是能夠從民間的角度觸發整體性的大規模社會議題的兩個領域。此次柴靜「穹頂」一片,似乎給了筆者某種佐證。而這樣一部片子引發舉國熱議的現象,也讓筆者自然回想起四分之一世紀前——八九巨變前夕「河殤」的播出。沒人可以預見明日的歷史會是怎樣,正如人們無法預測霧霾會是多少,何時可最終消失。但人們對霧霾的忍耐似乎已逼近至一個新的臨界點,這又是清晰可見的,沒有人可以忽視的。這也許就是柴片從一個歷史的角度給我們傳遞的最重要的信息吧!

《動向》2015年3月號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動向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321/531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