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四川女大學生凌晨接神秘簡訊後蹊蹺溺亡 簡訊遭刪

網友發出的尋人啟事(圖據網絡)

瀘州女大學生凌晨失聯,4天後在沱江邊發現遺體

「朋友失蹤了,22日晚室友最後一次見到她……」最近幾天,一條尋人的信息迅速在瀘州各大網絡和微信朋友圈傳開。信息稱這名失聯者是一名女大學生,在22日凌晨離開宿舍樓後失聯,家人和老師、同學都心急如焚,四處求助。

為尋找失聯者的下落,瀘州市民也自發地加入到了尋人的隊伍,這名叫易鳳梅的女孩,牽動著瀘州人的心。昨日下午,瀘州警方接到一個報警電話後,這場全城尋人的愛心行動劃上了句號。遺憾的是,被找到的易鳳梅已不幸身亡。

一條神秘簡訊女大學生凌晨失聯

「因為是表姐妹關係,我和易鳳梅的關係一直很好。22日上午,我接到了一個從瀘州打來的電話,對方稱易鳳梅失聯了。」易鳳梅的表姐李小芬稱,易鳳梅是成都市金堂縣人,今年19歲。得到消息後,李小芬立即聯繫了易鳳梅的父母,並於次日驅車從成都趕往瀘州尋人,同時在網絡上發布了尋人信息。

李小芬回憶,趕到瀘州後,他們第一站就是去學校,找易鳳梅的同學和老師了解情況。「據易鳳梅的同學講述,21日晚,易鳳梅曾收到一男生發來的神秘簡訊,由於已經入睡,當時並沒有注意。22日凌晨4點左右,易鳳梅醒來閱讀過簡訊內容後,將電話回撥過去卻無人接聽。隨後,易鳳梅穿戴整齊,於4點40分左右走出了宿舍樓,後來便失聯了。」李小芬說。

「我們在派出所的安排下看了監控,只看見她4點40分左右走出學校宿舍樓,但並沒有看到她走出學校大門的視頻。」李小芬說,通過視頻監控可以看到,易鳳梅當時身著粉紅色短款羽絨服,米白色雪紡襯衫打底(前有黑色細條紋格子,後面純米白色),下身穿牛仔褲,棕色中筒靴。「妹妹走的時候,什麼都沒帶,手機、錢包都在宿舍,就帶走了鑰匙。」

四天全城搜尋江邊發現女生遺體

接到報警後,瀘州警方立即展開了調查,並和易鳳梅的家屬、老師、同學們一起搜尋她的下落。「微信朋友圈、微博、包括白塔的大屏幕我們都發了尋人啟事,就希望有知道情況的人能提供點線索。」李小芬說,為了找人,他們想盡了一切辦法。

由於要忙著處理其他事情,李小芬在瀘州尋找整整兩天後趕回了成都。與此同時,易鳳梅的父母及其他親屬,依然沒有放棄尋找。四天之後,事情終於有了進展,昨日下午5點半左右,瀘州警方在接到群眾報警後,在沱江三橋附近找到了一具女屍。經家屬辨認,這具女屍就是失聯的易鳳梅。

「易鳳梅從小就很懂事,上大學以後也是如此。」易鳳梅的父親易斌告訴記者,在瀘州讀大學後,易鳳梅每個月都要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打電話問候,關心幾位老人家的身體和生活。「過年回家過年,她給家人帶了禮物,買禮物的錢都是她省吃儉用節約出來的。」回憶起易鳳梅生前的點滴,易斌難抑悲傷,他哽咽著說:「萬萬沒想到……」

家屬的疑惑:神秘簡訊為何被刪?

「今年過年,易鳳梅到宜賓,專程去陪舅舅舅媽(易鳳梅的父母)一家人過過年。」李小芬說,她見到表妹的最後一面,是她過年後上學的頭一天。當時,易鳳梅還開玩笑地說:「不就是去上個學麼,表姐還專門來送我哇?」李小芬稱,3月18日,她曾與表妹通過最後一次電話,一切正常。

「我們揣測,易鳳梅出事,與那條神秘的簡訊有較大的關係。」李小芬說,這個學期,易鳳梅當上了班長,在學校的表現也不錯。她認為,一向懂事的易鳳梅不會無緣無故做出凌晨走出宿舍的奇怪舉動,此後的失聯也讓家屬費解:失聯以後的這段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李小芬回憶,為了弄清楚情況,她第一次到瀘州時曾專門看過易鳳梅的手機,卻發現學校師生所說的神秘簡訊已被刪除。「通話記錄中的電話號碼,可能也被人動了手腳。」李小芬說,儘管如今她已無法分清誰說的才可以相信,但她始終覺得易鳳梅的死亡有些蹊蹺,並表示希望警方能早點偵破案件。

最新進展

死者身份已確認暫無法確定他殺或自殺

「25日下午,我們接到了群眾報警稱,在瀘州沱江三橋附近發現一具女屍。」瀘州市警局龍馬潭區分局的警察介紹,接警後,警方迅速派出警察趕到現場,確認警情屬實。

從現場的情況來看,死者大約20歲左右,是一名女性,沒有穿外套。警察初步檢查,懷疑其死因是溺水身亡,具體的死亡原因還需進一步調查。「結合此前接到的報警,警察推測這名死亡的女子與報警稱失蹤的女子特徵比較吻合,警察立即聯繫失蹤者家屬到現場辨認。」警察告訴記者,經過失蹤者家屬現場辨認,25日下午確認了死者的身份:死者就是失蹤者,名叫易鳳梅,19歲,現就讀於瀘州某高校。22日凌晨4點40分左右,易鳳梅離開校園後失聯,其家屬及所在學校的師生經過多方尋找無果後報警。

「目前,我們正在抓緊調查。」警察稱,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警方還無法確定易鳳梅的死亡是他人侵害所致還是本人自殺所致,該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中。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華西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326/533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