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葉勝舟: 慶安槍擊「蝴蝶效應」的八個反思

作者:
公民權利意識不斷覺醒,民意合法合理的宣洩渠道依然缺失,網際網路提供了無數麥克風可供自由表達,這對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現實的考驗。如果持續應對出錯、行動遲緩,就有可能演變為政府公信力和合法性的嚴峻挑戰。

慶安槍擊:「蝴蝶效應」的八個反思

5月2日,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縣農民徐純合在慶安火車站與鐵警李樂斌發生暴力衝突,被當場擊斃。5月14日,央視公布了哈爾濱鐵路警局的調查情況和剪輯後的部分視頻。新浪網14日11:17至11:45期間轉載了6個短視頻,5小時不到總播放數逾170萬次。慶安槍擊引發的「蝴蝶效應」,這12天掀起了全國「輿論風暴」。回顧盤點,有諸多反思。

反思一:為何應急預案形同虛設?

2003年SARS之後,我國逐步建立健全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網絡體系。2011年1月23日,黑龍江省政府印發《黑龍江省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管理辦法》。法律、法規、文件都有了,未必入腦、入手。突發事件來臨,未必成為處置者的規範、自覺行動。不知相關部門有無啟動應急預案?什麼時候啟動?採取了什麼應對措施?人命關天,不是小事;輿情洶湧,非同兒戲;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從輿情尤其是網絡輿情的反應看,這12天的新聞發布、政府信息公開是非常糟糕和失敗的。例如,5月10日,哈爾濱鐵路公安負責人回應法制晚報記者,還表示不知情,仍在「等待統一口徑」,記者多次致電綏化市委宣傳部、慶安縣委宣傳部,均無人接聽。

反思二:如何確保調查機構和結果的公信力?

央視、新華社均報導,5個監控攝影頭記錄下了事件全過程。保留監控時間記錄的完整視頻,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據,足以平息大部分質疑。為何不在網絡上完整公布呢?如果不公布,是否可以解釋原由呢?

央視14日公布調查報告的新聞,未按新聞常識清楚表明消息來源,其中有句「哈爾濱鐵路警局迅速組成調查組對相關情況開展全面調查」,似乎表明調查的責任主體是哈爾濱鐵路警局。但5月12日新華社報導引述公安部回應,「檢察機關已於第一時間介入調查」。

為什麼不在調查報告中清楚表述檢察機關的作用呢?檢察機關是獨立調查,還是聯合調查,或者監督鐵路公安的調查?網絡輿情沸騰,質疑不斷,為保證調查的公正和透明,是否可以考慮死者近親屬授權的律師參與調查或監督?只有認真、客觀、負責的調查,及時、主動、完整的公開,才是處置突發事件最好的辦法,也是維護政府公信力最好的辦法。

反思三:為何鐵路警方倉促賠償?

媒體5月5日從死者家屬處獲悉,「當地鐵路公安已以救助款的名義向家屬發了一筆補償。」5月9日,徐純合妻子的兩位姐姐聲明,「徐純合的堂兄弟與鐵路公安簽訂的補償協議無效」。5月11日,徐純合母親權玉順授權四名律師對此案重新追責,權玉順表示:「不要20萬」、「要開槍警察償命」。眾說紛紜,撲朔迷離,典型的一起「羅生門事件」。

對傷者進行救治,對困難者提供必要的援助,這是人道。但在事實、責任未釐清之前,為什麼急於提供巨額補償、賠償呢?母親還在世,也未授權,為什麼違背「近親屬」的法律含義,和堂兄弟簽協議呢?這樣的行為,更易讓人誤解為心虛、用錢消災維穩,更易引起輿論的進一步質疑。

反思四:為何一槍斃命?

新華社引述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專家的觀點,依據《人警察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條例》第二條、第九條和《公安機關人警察察佩戴使用槍枝規範》第十五條的規定,警察開槍合法。視頻中,徐純合中槍躺在椅子上,他母親從徐手中拽出防暴棍,朝徐身上擊打了兩下,某種程度上也傳遞著是非判斷的信號。

但公眾總是同情弱者。開槍警察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持槍右手被打後,「又痛又麻,當時不能精確瞄準」,偏偏一槍又擊中了徐純合的心臟。另外,在已公布的視頻中,自始至終是警察李樂斌一人和徐純合搏鬥。不能苛求旅客見義勇為,幫助警察制服犯罪嫌疑人。但車站工作人員、安檢員為什麼沒有一人協助警察呢?如果一米的近距離開槍,瞄準腿部而不是胸部,如果有兩三位車站工作人員協助,就可以制服空手的徐純合,那麼衝突就不會不斷升級,最終失控出了人命。

反思五:徐純合的行為動機是什麼?

為什麼會堵住車站進口,不讓旅客進站?為什麼以81歲老母親、6歲女兒為工具進攻警察?為什麼無視警察多次口頭警告,踹警務室門,暴力攻擊警察?

南方都市報的報導,原因是「車站安檢人員認出了這對多次上訪的母子,因擔心其上訪而不讓他們上車」。新華社等媒體披露的消息,可能一個原因是醉酒。權玉順回憶,徐純合那天喝了「一杯白酒,半瓶啤酒」;目擊者稱,「當天徐純合身上的酒味兒非常大,眼珠子通紅」、「顯得比較狂躁」;「黑龍江省公安廳刑事技術總隊的屍體檢驗報告:徐純合心血酒精含量為128mg/100ml,已超過80mg/100ml的醉酒標準。」相關部門必須進一步調查,告訴公眾未知的真相。

反思六:基層官員是否不作為?

一個官員、黨員有無擔當,平時口頭上、紙面上表態未必靠譜,突發事件中最能看出「真功夫」。

事發之後,全國輿論一片譁然,相關基層部門「擠牙膏」式地被媒體擠出點消息,形成了「平靜的暴風眼」。看不出以人為本,似乎體現了捂蓋子的「駝鳥心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官僚本位主義。矛盾層層上交,輿情天天累積,直到5月12日公安部出面回應。基層官員在此案中是否涉嫌失職、瀆職?如果有,紀檢部門應該跟進調查問責,給予相應黨紀、政紀處分。案件發生於火車站,管轄權在鐵路公安。但畢竟死者是本縣轄區的人員,慶安縣有權表達關切,參與調查,卻悶頭一聲不吭。

筆者查詢,從5月2日案發至14日18:30期間,慶安縣政府網站的報導情況:「媒體慶安」欄只有區區三條消息,且與槍擊案毫無關聯;「國內外新聞」欄的117條消息中,儘管有「黃海波嫖娼案」、「教授趴地求胯下之辱」的八卦消息,也隻字不提槍擊案;「政務動態」欄的26條消息中,只有一條提及槍擊案,就是聲名遠播的「董國生慰問5·2案件中受傷警察」,新聞的寫法、報導,也是縣領導活動模式。

反思七:能否以正義之名濫用網絡暴力?

「訪民」、「警察」、「槍枝」、「當場擊斃」、「81歲母親」、「三個未成年孩子」······一系列敏感字眼,喚起了無數的同情和憤慨。再加上相關部門信息發布嚴重滯後,信息嚴重不對稱、不透明、不通暢。大江不暢,小河泛濫,於是謠言滿天飛,戾氣遍地傳,網絡流淌著言論暴力。

有些網友抱著伸張正義的初衷,上綱上線,人肉搜索,侮辱謾罵,涉嫌侵犯其他公民的隱私權、名譽權。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後一次。5月11日,「成都嬌子立交打人事件」中的女司機,公開為她行車中的魯莽和不理智誠懇道歉,也表明「網絡暴力、人肉搜索給我及我的家人帶來了多麼大的傷害」,懇求「大家能到此為止。」

反思八:如何化解基層治理生態惡化的難題?

勿庸諱言,我國某些地方、某些領域已出現大面積、塌方式腐敗,警民缺乏互信,官民缺乏互信,本應親密無間的魚水關係,成了緊張對立的「水煮魚」關係。腐敗官員太多,腐敗行為太多,查不勝查,有歷史沿襲,也有制度因素。

慶安縣慰問受傷警察的董副縣長首先「躺槍」,被舉報偽造學歷、年齡,妻子多年拿空餉,5月12日即被綏化市紀委迅速查實停職。奇怪他為什麼多年一路綠燈?相關部門的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哪去了?有關慶安縣的「鏈式舉報」已超十起,藉此案炒熱,被舉報對象除當地黨委、政府官員外,還有公安、檢察、教育、人事等部門,大批記者湧入慶安縣城。「悖論」在於,腐敗官員一邊掌握權力、治理地方,一邊等候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落下。對是否有可能特赦腐敗官員的問題,王歧山表態「還不到時候」。這個「蓋子」能不能徹底揭?怎麼揭?止損線劃到哪裡?如何在機制上形成「不敢貪、不能貪、不想貪」的良性循環?

孫立平教授擔憂「社會潰敗」,于建嶸教授批評「剛性穩定」,真知灼見,言猶在耳。公民權利意識不斷覺醒,民意合法合理的宣洩渠道依然缺失,網際網路提供了無數麥克風可供自由表達,這對政府治理能力提出了現實的考驗。如果持續應對出錯、行動遲緩,就有可能演變為政府公信力和合法性的嚴峻挑戰。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518/55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