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長平:鄧小平一人得道,鄰居遭殃?

作者:

長平:鄧小平一人得道,鄰居遭殃?

■四川鄰水近日爆發大規模示威,後演變成警民衝突。數據圖片

四川鄰水大批民眾上周六(5月16日)上街遊行,抗議達渝城際鐵路改道至廣安,不再經過鄰水。據報導,示威失控造成嚴重警民衝突。從網絡傳播的照片及影片看,遊行參與者多達數萬。然而,如此規模的抗議活動,在人民網四川頻道及其他官方媒體發布的消息中,變成了「鄰水少數群眾」聚集遊行。

在中共喉舌媒體的報導中,只要是抗議政府的活動,無論是今天鄰水的數萬人,還是二十六年前六四運動中的百萬參與者,都是「少數」甚至「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眾」;只要是支持政府的意見,哪怕純屬造假偽裝,也是「人民群眾紛紛表示」甚至直接代表「全國人民」。

然而,了解媒體內情的人知道,即便這樣的報導,可能也是記者出於為民眾發聲的目的,千方百計發表出來的。再次點擊人民網四川頻道發布的這則消息時,發現它已經被刪除,而且出現這樣的話:「頁面去哪兒了?還好你在,順便關注這些公益吧!」然後就是一些所謂的慈善消息及捐款帳號。如此輕佻地描述一起重大事件的新聞審查,而且還要騙取捐款,這真是一個絕妙的諷刺:事關百姓生計的決策不讓你知道,發生官民衝突事件更要噤聲,從百姓口袋中掏錢的事卻一刻也不會停止。沒有決策民主及巧取豪奪,也正是這類衝突的核心問題。

達渝城際鐵路究竟從哪裡經過,廣安和鄰水兩地先後發出不同的聲音。5月7日,廣安市發展委在回復網友諮詢時稱,經廣安市委、市政府研究,提出廣安市只接受西線方案為達渝鐵路項目線路具體走向方案,並且已經向四川省發改委上報了。也就是說,線路不經過鄰水和大竹兩縣。5月12日,大竹縣宣傳部官微轉發了一條信息,稱達渝城際鐵路的路線為達州—大竹—鄰水—重慶,即東線方案。

地方利益出現爭端是正常的事情,關鍵是這些爭端通過甚麼程序解決。今年年初,四川省政協委員、廣安市政協副主席劉儒賢在接受四川一家媒體採訪時表示,鄰水作為川渝合作的「前沿陣地」,迫切需要一條鐵路來促進當地發展。很多網民也稱,「西線現有一條重慶出川鐵路與之並行,如果再修一條鐵路,其帶動空間有限,經濟意義不大。東線沒有鐵路,輻射人口1,000餘萬人,輻射2萬餘平方公里,沿途經過大竹、鄰水兩個百萬級人口大縣。」

決策需要民主制約

理由既然如此充份,廣安市為甚麼會堅持只接受西線方案呢?為甚麼鄰縣一條鐵路沒有,自己要霸著兩條呢?也許廣安市會給出各種理由,但是網民普遍相信,真正的理由只有一條,而且國內媒體都不敢提及,那就是廣安是鄧小平的故鄉。儘管鄧小平生前從來不回故鄉,但是中國官場「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潛規則依然生效。

很多人認為,廣安地處偏遠,長期貧困,根本沒有資格升級為地級市。只因為鄧小平登上最高權力寶座,它得到了四川省的特別關照,不僅升級為市,而且公路鐵路交通都得到較大的發展。在修築成都到廣安的公路時,地方政府曾打出標語「歡迎鄧小平回家鄉」。鄧小平曾在成都接見廣安鄉親代表,針對請求他回家鄉看看的要求,明確表示「不給鄉親們添麻煩」。這種恩斷義絕的態度,遭到當地及鄰近區域人的不滿。但是,精明的鄧小平知道,即便他不回去,廣安也會沾上他的光。他若回去,必然被地方官員大肆利用,對他自己倒未必有甚麼好處。

在經濟決策中,人情世故也會發生作用。然而這不應該成為主要的決策依據,更不能進入黑箱操作。更多的民主程序,透明的輿論監督,可以對人情世故構成制約。鄰水縣民眾的要求,首先當然是「要發展,要致富,鄰水人民要鐵路」,但是要實現這種要求,真正應該呼籲的是經濟決策中的政治民主。

來源:蘋果日報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519/558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