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辱罵孔子 復旦學生驅逐本校教授

近日,復旦大學高研院教授劉清平公開以極其粗俗不堪的文字辱罵孔子、孟子的言論在引起軒然大波,使得剛剛因校慶宣傳片抄襲事件陷入尷尬的復旦大學,再次捲入輿論的風口浪尖。

就事論事,這件事並非針對復旦,復旦也不會因為一個教授的不當言行而身敗名裂,當然,也完全沒有必要以百年學府的聲譽為某一個人的行為擔責。如果說呼籲驅逐本校教授劉清平的學生是原告方,那麼爆粗口的劉清平教授才是唯一的被告方,而復旦作為主管部門則是這場控告的仲裁者。

這件事往小里說,只是復旦學生為維護本校名譽,自發對劉清平教授個人之不當言行的抗議;往大里說,則是關乎整個教育界之師德問題的討論。復旦若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和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以超然的地位秉公處理,就不會讓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不惟不會受到連累,反過來恰可以向社會表明復旦重視與維護師德的鮮明態度,對校內外的老師也是一次必要的警示教育。國內高校和教育界果能以此次事件為戒,校風、學風亦為之一新,復旦則有首建之功,必將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光輝之一筆。

反之,若復旦遮遮掩掩、處理不當,只能激起更多的憤怒,使此事件在持續發酵,並且最終引火燒身,把自己變成和劉清平教授捆綁在一起的被告方,讓整個復旦為劉氏一人的不當言論買單。如果說前一陣的校慶宣傳片抄襲事件僅僅讓復旦蒙羞一時話,劉清平這種師德有缺的人將會令復旦蒙羞一世。畢竟,宣傳片只是個面子的問題,而教師的師德則是關乎教育品質的里子問題。

宣傳片事件和劉清平事件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但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它們折射出的乃是同一個問題。宣傳片的創意抄襲以及它無字幕全英文的國際范,說白了就是一種看似高大上實則崇洋媚外、文化不自信的表現。而劉清平時常掛在嘴邊矜矜自誇的國際引用率多麼高,不過是同樣的觀念在學術評價標準上的反映罷了。古代有「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的童謠。如今我們依據國際引用率的評價標準選拔出來的竟然就是這樣一個缺乏師德的粗口教授,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司馬光在其《資治通鑑》中曾有言:「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德才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人才選拔理應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對於教師這個職業而言,德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故講究知行合一,身教重於言教。對於任何一個文明社會而言,教師都是道德要求最高的一個職業。有才而無德的小人只會把學生帶壞,教成可怕的有文化的流氓。

在傳承了禮儀之邦精神並且正在追求法治的中國,每一個人皆有其不可侵犯的人格尊嚴,已經逝去的古聖先賢作為中華民族的精英和瑰寶,更應受到法律的保護與禮敬。爆粗口辱罵普通人尚且不可,更何況是古代的聖賢?辱罵事件或許是劉清平個人道德的素質問題,但把劉清平這樣的人選拔出來成為著名學府的教授,這就是當下高校乃至整個教育界人才引進和評價機制的問題了。說到底,中國大陸高校的人才選拔及評價標準過於急功近利、崇洋媚外,重科研而輕教學,重知識而輕德行,重虛名而輕實效,重指標而輕育人,重「海龜」而輕「土鱉」,重國際標準而輕本土經驗。此人才選拔及評價標準不改,則師德的重建便是一句空話。

近20多年以來,受市場經濟思維的侵蝕,原本的教育事業慢慢變成了教育產業,逐漸迷失了自己教書育人的本職和方向。學校內部推行的量化考核管理模式更是對此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本來市場有市場的邏輯,教育有教育的規律,二者完全是兩個不同的領域。但在這個市場邏輯統攝一切的資本霸權時代,又有誰可以倖免呢?在市場化催生的虛假的學術繁榮背後,被腐蝕和掏空的不僅僅是老師的師德,更是我們整個社會的道德與良知。劉清平事件既不是復旦一校的醜聞,也不是劉氏與儒家群體的私怨,它是一顆水滴,折射出的是整個教育體制的大問題。師德的缺失只是一個果,我們需要挖掘的是它的因。(作者齊義虎是西南科技大學政治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南早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614/571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