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10年前 英國的那一場油庫大爆炸

那是2005年12月11日的凌晨....

倫敦北部Luton機場附近的居民被幾聲巨大的爆炸驚醒...

起火的是附近的Buncefield油庫.....

這裡曾是英國第5大油庫,距離倫敦市中心大概40公里。自二戰時起就為英國皇家空軍提供燃油,當時有26個儲油罐和400個油櫃...

這裡儲存著英國5%的燃油儲備....在這場爆炸中燒盡...

凌晨6點01分時,邦斯菲爾德的一個大型油罐爆炸,之後半小時內引起了附近20個油罐相繼爆炸。

三次巨型爆炸分別在6點01分,6點27分和6點28分。

接連的巨響和震感使附近房屋的玻璃全部震碎,爆炸後的大火將天空染成橘色,火焰高達60-90米,在倫敦市內都可以看到邦斯菲爾德方向的大火和濃煙。

最大的一次爆炸記錄為2.4級地震.....

邦斯菲爾德地區是一個大型的油料儲存區,這裡有多家儲油公司,因為工廠只被允許在最小的安全距離內發展,這使得先後發展的多家儲油公司基本上毗鄰建設,甚至互相滲透,形成當時Buncefield油庫地區的情況。

爆炸產生了強烈的衝擊波...幾公里外民眾的窗戶都被震碎,40公里外的倫敦都聽到了爆炸聲。。。

爆炸發生後,沖在最前面的永遠是消防隊員。

交通部門立刻封鎖了油庫附近的兩條高速公路,警方對爆炸現場周圍實施戒嚴。

180名消防員參加了救火,他們鋪了30公里長的軟管泵,向大火噴了1500多萬升水,25萬升泡沫。

大火燒了60個小時終於熄滅。。

由於油庫附近正好是英國第7大的Luton機場,爆炸後一度引起混亂,有人傳說是恐怖分子劫持飛機撞毀油庫,也有謠傳爆炸已造成8人死亡。

爆炸後的兩小時,政府負責人召開發布會澄清爆炸屬於意外事故,並非恐怖襲擊。共36人受傷,無人身亡。

事發在周日的凌晨..工人們都還沒有上班。油庫距離居民區又較遠。才有了這樣0死亡的結果。

事故發生一個月之後,2006年1月獨立事故調查委員會成立。2006年2月21日發布第一份調查報告。之後一共公布了9份報告。直到2008年7月才宣布調查結束。

主要的原因,是當晚,工人開啟了閥門由輸油管向其中的一個儲油罐供油。

然而...那天晚上,那個儲油罐的正常液面高度,高液面高度,和超高液面高度的三個液面傳感器全部卡住失效。。。

就連在罐頂獨立於電腦控制的防溢出開關也失效。

(連續四道防線全部失效)

以至於電腦不知道油罐已滿,還在源源不斷的往油罐里輸送汽油。

控制室的人也沒有觀察出異常。

終於,汽油從油罐溢出,順著油罐流到旁邊放溢堤里...

後來方放溢堤都被灌滿,油從放溢堤里又溢了出來。

這都是高度揮發性的汽油,在凌晨6點的時候,汽油蒸汽已經瀰漫了附近整個油罐廠區

白色的全是汽油霧...

跟空氣充分混合的汽油霧.....

後來蒸汽雲被附近加油的油罐司機發現。司機立刻報告油庫人員。按下報警器開啟消防泵。就在這時。發生了第一次爆炸。爆炸之後的半小時內,引發了附近20個油罐相繼爆炸。

事後調查

幾個營運公司對這個事故有直接責任。那個油罐的液面傳感器,在當年8月開始就有14次卡住失效的問題。然後沒有人及時有效解決。

當晚,在液面傳感器被卡住之後,控制室的人也沒有發現異常,沒做出警報。

事後對幾個公司罰款超過400萬英鎊。

然而整次事故的總損失超過10億英鎊。

這成了整個歐洲在二戰過後最大的一次火災和爆炸事故……

倫敦政府當時怎麼處理的?

倫敦政府在那次事故中準備比較充分,因為英國在1999年就已經頒布了一整套的法規,規範工業事故發生後警方、消防和企業各方的責任,定期開展事故救援演習。

此次事故救援中,應急物資十分充足。

同消防人員一起工作的,還有對周邊水源進行監測的英國環境保護署的專家們。

油庫附近有兩條主要河流,專家從爆炸發生後就對河水水質進行實時監控,觀察是否有爆炸造成的污染物進入河中。

環保部門和消防局合作,直接將消防廢水引入救援現場的地下排污系統。滅火工作結束後,統一進行處理。

當時那些夾雜著滅火劑、石油、汽油殘跡消防廢水沒有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嚴重影響。

英國政府努力保證公眾的知情權。警方在事發當天上午就將油庫附近的2000多居民疏散到附近體育中心

第一時間通過媒體否定有‌‌「恐怖襲擊‌‌」的可能,打消了英國公眾和媒體對‌‌「恐怖襲擊‌‌」的猜測,避免了社會恐慌。

警方、消防局和衛生部門每天定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通報最新信息。

各部門還分別開通熱線,接受公眾問詢。

衛生保健局的網站詳細介紹了油罐爆炸對健康的影響,並對附近居民提出相關保健建議。

2006年1月英國成立獨立的事故調查委員會,自2006年2月21日發布第一份調查報告以來,一共公布了9份報告,直到2008年7月才宣布調查結束。

由於委員會深入而全面的調查,事故的完整過程和和深層原因被逐步揭示。同時在倫敦政府和民眾的積極配合下,整個城市並沒有慌亂,而是成功、平穩、有序地應對這次事故。


後記:在這場事故的調查報告發布後,這場事故成了在英國每一個學化工和安全生產的學生都要學習和分析教訓的一場事故。

(在英國還有一個都會學到的是1976年的Piper Alpha鑽井平台事故)

事兒君是在6年前在Safety and Loss Prevention課上學到的這起事故。講這門課的老師就是當時事故獨立調查委員會中的一人....

事故發生之後,在祈福,震驚之餘....糾清事件發生的原因...吸取經驗和教訓,把這些教訓傳遞給接下里一代又一代新的年輕學生和工程師們。才是更重要的事情。

我們不會忘記。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英國那些事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815/598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