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美國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 是否已經成為敵人?圖

美中關係歷經8任美國總統發展至今,雙方合作範圍之廣前所未有,但是,互不信任程度也在日益加深。

在南中國海的主權爭端中美中對峙升級就是最新證明。中國和美國是否已經成為敵人?最近在紐約舉行的一場以此為主題的辯論會試圖對此作出回答。

辯論會以「中國和美國是長期敵人」為動議,四位美中關係專家分成支持和反對的兩個小組,圍繞主題展開激烈辯論。

崛起與現存大國為敵不可避免

支持這一觀點的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約翰·米爾斯海默說,根據他的研究,崛起大國和現有大國為了各自的安全不可避免地會成為敵人。「這是現有國際體系的三大特點決定的:一,這個體系沒有高於國家之上的更高權威,因此,實際上這是個自助體系;二,各國均有一定程度的軍事進攻能力,而這種能力特別強大的國家是極少數;三,必須了解國家意圖,但實際上又無法預言,沒人知道未來10至15年誰領導中國或美國。」

著有《大國政治的悲劇》一書的米爾斯海默教授說,「在這樣的國際體系里,一個國家想要生存必須變得非常強大,換言之,首先,必須成為區域霸主;其次,必須確定沒有同等競爭者,也就是在這個國際系統里確保沒有另一個區域霸主同時存在。」

他具體指出,在現代史上,美國是唯一的西半球霸主,美國門羅主義的要義就是把歐洲趕出西半球,不歡迎他們再回來。美國20世紀的外交政策就是確保沒有同等競爭對手。

米爾斯海默說,德帝國、日帝國、納粹德國和蘇聯,曾是20世紀美國四個潛在的同等競爭對手。「美國的努力就是使他們不能在歐洲和亞洲稱霸,不容忍他們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

米爾斯海默表示,「中國有著跟美國同樣的思維方式。中國模仿美國稱霸西半球,試圖稱霸亞洲。中國充分了解過去一百年的歷史,稱為百年民族屈辱史。中國希望自己非常非常強大。中國要把美國趕出東亞,成為亞洲霸主。歷史很清楚,美國不容忍同等競爭對手,如果能夠防止,美國不會讓中國稱霸亞洲,這就是美國的重返亞洲政策。美國要維持在亞洲的支配地位。」

這位教授就此得出美中必為敵手的結論:「結果就是中國朝一個方向推進,而美國則從另一個方向反推進,這就是激烈的安全競爭。這一競爭會涉入武器競爭,導致危機和代理人戰爭。這並非因為中國貪婪或挑釁,而是在這一國際體系中的最佳生存之道就是成為區域霸主。中國理解這一點,而美國則不會讓它發生。」

事實證明美中敵意在加深

彼得·布魯克斯是美國前負責亞太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美中經濟和安全審議委員會成員。他通過實際事例支持「中美是長期敵人」的觀點。他說,美中雙方都承認存在很高程度的戰略互不信任,並在繼續加深。

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從不放棄使用武力,美國堅持維持現狀;朝鮮半島最可能發生戰爭,而一旦戰爭打響,美仲介入的可能非常高。在東中國海,中國與日本就尖閣列島,即中國稱釣魚島,發生主權爭端,美國說它們在日本管轄之下,在美日安保條約範圍之內,如果中國決定挑釁,美國將予干預。在南中國海,中國主張80%在其主權範圍內,為此,中國在那裡建人造島嶼,美國已經派戰艦在該島12海里內巡航。

布魯克斯說,聲稱在南中國海擁有主權使中國有可能控制南中國海。「而南中國海涉及五萬億美元的商業利益,其中美國占1.2萬億,日本、韓國和台灣80%的能源進口經過南中國海。」

布魯克斯說,中國有反介入拒止戰略,五角大樓稱之為對美國在西太平洋干預進行的阻止、拖延或拒絕戰略,美國有擊敗這一戰略的海空戰略。中國在進行大規模軍事現代化,過去25年國防預算兩位數增長,建造航母,強調軍力投射;中國還派遣彈道飛彈潛艇艦隊、建造隱形戰機、彰顯網絡戰能力,包括針對美國的太空戰。而美國則進行亞太再平衡。60%的美國軍艦將派往太平洋,美國陸軍正擴大在那裡的存在,美國頂級武器技術將首先派往太平洋戰區,包括F-22戰鬥機、瀕海戰艦、殲35攻擊機。

布魯克斯總結:「很明顯,中國和美國不僅是競爭對手,而且是敵人。這不會很快改變。這是一個令人遺憾的事實。」

伍德羅?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反對「中美是長期敵人」觀點。他反駁道,美中關係目前的現狀不是圖生存,而是求繁榮。他認為,米爾斯海默教授預言的可怕結果是可以避免的。「因為中國也在讀他的理論。雖然米爾斯海默教授告訴中國稱霸東半球是最佳生存之道,但他揭示的結果是中美都不願意看到的。」

歷史證明敵對可以避免

戴博說,過去36年美中關係的歷史證明,儘管美中價值觀不同、出現過各種危機、雙邊關係已經具高度競爭性,但是,美中都避免了相互敵對,並從接觸中共同獲利。

戴博強調,「美中之間的敵意威脅確實存在,而且並不清楚雙方是否有智慧避免可怕結果。但是必須了解的是,美中現在不是敵人。美國並沒有在圍堵中國的崛起,事實上,美國一直在促進中國的崛起。美中交往是片面的,中國獲利多於美國,但美國也獲利。」

他表示,美國從對華貿易中獲益。中國是美國第三大出口市場,僅次於加拿大和墨西哥;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達540億美元,創造了八萬個工作崗位。

美國也從中國人才中獲益。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200萬中國學生留學美國,很多留在這裡為美國社會做出貢獻。美國現在有200萬中國移民,成為僅次於墨西哥人和印度人的第三大外國出生的移民群體。美國10位華裔諾貝爾獎獲得者中5位是中國出生的。

如果中國真的成了美國的敵人,如米爾斯海默在《大國政治的悲劇》中所說的那些可怕結果就會出現,而且美國將開始禁止中國留學生進入美國大學,並嚴格限制旅遊簽證。

戴博指出,把中國當作敵人也可能背叛美國的價值觀。「根據米爾斯海默的說法,維護美國利益的最佳途徑是減低而不是加速中國經濟的發展。而這實際上就是呼籲美國為維護霸主地位而去有意傷害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福祉。」

戴博說,必須對「中美是長期敵人」觀點做出回答的是,這究竟是必然如此還是可能如此。「如果進程可能背離,結果就會改變。米爾斯海默教授的好處在於點出了美中面臨挑戰的嚴重性,但並非必然導致可怕結果,美國的選擇是如何迎接和管理挑戰。」

建設性現實主義能影響進程

前澳大利亞總理、現任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主席陸克文表示,米爾斯海默教授的觀點在理論上是可疑的,實踐上不能反映美中關係的現實,是完全否定人的因素的危險的決定論。

陸克文認為,米爾斯海默理論的邏輯缺陷首先是自相矛盾,「他先說需要一個理論來解釋正在發生的事,因為人們無法預測未來;但後來他又說,國際關係理論可以可靠地預測未來。」其次他說,國家意圖無法預測,而實際上他的結論都建立在他所預測的國家意圖之上。比如,中國意在像美國一樣顯示或通過其行為想成為東亞霸主;中國意在將美國趕出亞洲;中國意在稱霸亞洲,而美國意在不讓其成功。」

陸克文指出,這不只是邏輯上不一致,而且是危險的,「這是危險的決定論」。根據這一預測,等於推斷出衝突和戰爭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外交或政治領導不會影響進程。「這好像說,尼克森毛澤東通過他們的外交活動是無法改變美中關係未來的。但是,他們通過他們領導力做到了。它好像說說,鄧小平個人對中國經濟的未來是不可能產生任何影響的,不用說,那也是錯的。」

陸克文說,政治領袖個人可以改變現實。在國際關係中不存在決定論。他提出了他對美中關係未來發展的選擇:「建設性現實主義,而不是米爾斯海默的進攻性現實主義,即,承認美中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台灣、網絡、太空、人權等領域存在的分歧,同時承認存在著建設性接觸的很多領域,朝鮮核擴散、反恐、全球經濟增長。通過在這些領域的建設性接觸,假以時日,積累政治資本,以處理好美中關係中的一些根本問題。」

現有國際關係限制中國稱霸

戴博說,中國非常可能成為東亞霸主。但問題不是中國現在想什麼,而是中國現在在國際關係中能做什麼。「中國受到限制。中國不可能得到夢想的一切,中國知道這一點。為什麼?中國面對巨大的國內壓力,政治合法性和穩定問題,經濟繼續增長的挑戰,不僅空氣而且水和土地的污染問題,北方缺水問題,收入差別懸殊問題,社會安全網絡極差等問題。他們的最主要目標是維持穩定,維持中共對政治權力的壟斷。這些在國際上限制了中國,中國沒有盟友,沒有軟實力。中國不像美國,在形成門羅主義時被強大國家所包圍。中國鄰國的人口、經濟實力、GDP和軍事預算總和超過中國,這還沒有把美國加進去。美國現在仍然是最強大的軍事大國。」

布魯克斯回應道,戴博忽略了中國的抱負和雄心。「問題不是中國能不能做到,而是他們正在做,如我指出的,所有中國崛起和軍事現代化的執著事實。」

但戴博說,美中關係中有競爭對手的一面,並在加劇,並很危險,應努力加以扭轉。但是,其中也有合作的一面,「無論是氣候變化、對抗伊博拉,還是參加維和行動。這是美國在圍堵蘇聯時從未有過的非常密切的方式。問題是我們如何平衡兩者並讓合作占上風。」

米爾斯海默回應道,在經濟上美中不是敵對的,但在安全領域是。因此,拿它跟冷戰時的美蘇比不恰當。他表示,可比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各國有大量經濟往來,但圍繞德國,也有激烈的安全競爭。」他說問題是,「結果,安全競爭戰勝了經濟往來。」

陸克文說,米爾斯海默的決定論卻不能解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情況。「看看二戰後的英國、法國、德國。多少個世紀它們試圖把對方從地球上滅掉。」但最後外交活動發生了作用,「1945年後,歐洲各大國終於讓外交占了上風,最終形成了雖不完美但被稱為歐盟的組織。」

成功還是失敗的外交?

陸克文指出:「有關英法關係、法德關係的歷史決定論敘事,最終通過建設性的外交途徑解決了。你可以批評其經濟表現,但至少歐洲70年沒有戰爭。這就是外交干預的成就。」

布魯克斯回應道,沒人懷疑外交努力有積極的一面,但是他告訴大家,之前他所指出的所有問題,都說明了實際上正是外交努力的失敗。他說,

習近平最近對美國的國事訪問顯示了非常緊張的雙邊關係,非常緊張的會談。說到網絡安全,中國已經竊取了2000萬個美國政府雇員的信息,包括我自己的。美國商會會告訴你們,今天在中國,他們面對的是前所未有的充滿敵意的商業環境。」

中國和美國究竟是不是敵人?現在是不是?未來是不是?專家們各執一詞。雖然沒有全美民調數據反應民意,但是,出席這次由「智力平方」主辦的辯論會的450名與會者,在辯論之後的投票顯示,不同意「中美是長期敵人」的占56%,贊成的為32%。

而在辯論之前進行的表決顯示,支持者為27%,反對者是35%。也就是說,經過上述辯論,支持者增加了5個百分點,反對者增加了21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028/635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