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國際娛樂 > 正文

《聚光燈》重現媒體揭露天主教性侵醜聞

《聚光燈》(又名《聚焦》)劇照

新聞自由一直被認為是美國除行政權、立法權和司法權以外的第四權利,用以監督政府。最近在北美上映的電影《聚光燈》(又名《聚焦》),敘述了當代美國新聞業實施監督權利的一個著名案例:《波士頓環球報》揭露天主教教士大規模性侵兒童醜聞。

獲得過奧斯卡金像獎提名的演員馬克·魯法洛在影片中飾演波士頓環球報記者麥可·雷然斯。他一步步發現政府、司法系統以及天主教會遮掩並包庇波士頓神父性侵犯兒童的罪行,涉案神父高達該教區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之多。他無法抑制內心的憤怒。

電影裡的麥可·雷然斯憤怒地說:「他們知情,還竟讓這些事情發生,它可以發生在你身上,可以發生在我身上,可以在任何人身上!」

電影《聚光燈》再現了2002年《波士頓環球報》的新聞調查組揭發天主教會兒童性侵案醜聞的全過程,這個報導在2003年獲得了美國普利茲新聞獎,並引發全球範圍內的關注。

為了儘可能真實再現這個故事,電影導演湯姆·麥卡錫與編劇約什·辛格往返波士頓六次去深入採訪當事的記者和編輯,研讀法律文件和電郵,並經無數次的修正乃至重寫以後,耗時3年後將電影呈現出來。

當時《波士頓環球報》總編輯,現任華盛頓郵報總編輯馬蒂·拜倫是電影故事原型之一。拜倫說這部電影最真實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將記者描述成英雄,反而展示了記者這份職業中的不完美。

拜倫說:「我們會犯錯,我們會忽視該報導的事。這部電影展示了那是波士頓一個重要的報導,我們應該早就開始做了。但是我們的調查開始的不夠早。」

電影同時真實地反應了記者為追求真相而挑戰權威的執著。

由瑞秋·麥克亞當斯飾演的記者薩沙·菲佛在影片中對受害者救助組織的負責人說:「我在這因為我在乎,我們要將這個故事講出去,真實地講出去。」

拜倫回憶當時調查這個事件的初衷時說:「當有人說真相也許永遠都不會浮出水面,那對新聞人來說應該是獵物,我並不想把記者比做鯊魚。但這應該是會吸引新聞人的事情。」

貝基·愛恩尼(Becky Ianni)和大衛·洛倫茨(David Lorenz)是年幼時不幸經歷過神父侵犯的受害者。洛倫茨說這部電影喚起了他當年看到波士頓環球報最早的報導時的經歷過的感動。

洛倫茨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過程中不止一次地哽咽,他說:「這部電影真正打動我的是,我一直都在掙扎著試圖把我的故事講出來,這個問題很長一段時間都並沒有結束。有時我在這個掙扎中感到非常孤單。我覺得,當得知有一群跟這件事沒有關係的人在幫助我們,這讓我感動得落淚。」

愛恩尼認為這部電影提醒我們教會的腐敗並沒有因那次全球性的揭發報導而停止,她希望有更多的媒體能在幫助受害者的同時起到教育公眾的作用。

愛恩尼說:「當你是在7,8,9,10,11歲的時候,宗教就是你的世界。當你被神父虐待的時候,你會想,上帝派這個人來虐待我,我一定是一個邪惡的人。我們必須改變這個想法,我們必須讓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1116/64589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