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反腐引發經濟暗戰 習近平幕後神秘人現身

據說有親習背景的微信號「學習小組」近期解讀出現在喉舌上的經濟方面「權威人士」,指其獲官方出版社發行單行本,是特殊待遇。所謂「權威人士」,官微解讀為習近平本人,也被外界猜測或是習近平的智囊團。

神秘「權威人士」獲特殊待遇

1月11日「學習小組」發文稱,中共人民出版社把「權威人士」《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五問中國經濟》這兩組文章彙編成書,並將於近期推出該書英文版。

文章說,這是一個極其特殊的待遇。只有在中共總書記發表講話、中共召開黨代會和中央全會、召開全國兩會、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重要文件等少數重要情況下,人民出版社才會出版單行本。

1月4日,人民日報頭版和二版都出現「權威人士」談中國當前經濟的文章。頭版的標題是「權威人士再論當前經濟形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新常態」;第二版標題是「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性人士談當前經濟怎麼幹」。

點此看大圖片

這一神秘「權威人士」在「七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權威性人士談當前經濟怎麼幹」中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包括處置「殭屍企業」。而處置「殭屍企業」,「必然會帶來一些衝擊,而且這些衝擊很可能會從經濟領域延伸到社會領域。」文章承認,「帶來社會陣痛是不可避免的」。

此前,2015年5月25日,中共黨報《人民日報》罕見的在頭版頭條和二版頭條發表了專訪「權威人士」的兩篇文章,以問答形式解答中國經濟熱點話題。

「權威人士」是哪個?

1月4日「權威人士」文章發表後,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微信「俠客島」火速對「權威人士」進行了解讀。

俠客島官微依舊拿毛澤東以往以「權威人士」的身份製造新聞說事,提示大家注意文章中「霸氣側露」,只有中共最高領導人才有的「口氣」和「文風」,而且自問自答的說與讀者想到的是同一個人。

俠客島的文章明確指出,使用「權威人士」製造新聞的做法是中共一貫的策略,其出現的基本語境是,「這件事很重要,需要由高級別領導人來發表看法,但又不方便挑明了說。」本次這兩篇人民日報文章是在「定調子、給信心、找方向」。

在文章的最後,俠客島總結說:1月4日人民日報的七千多字文章,雖然長,但對中國經濟有興趣的人都應該仔細讀一讀,尤其是「各地區各部門」的管理者們。

不過,對「權威人士」的身份,媒體人還有不同看法。

《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劉杉表示,發表文章的人,對中共當局宏觀決策具有影響力。另有分析人士認為,「權威人士」可能根本不存在,而代表一個「集體」,應是代表習的智囊團。

2015年11月2日,《新京報》曾發文披露中南海智囊團8個特殊成員,包括經濟學家吳敬璉林毅夫、李稻葵、李揚、胡鞍鋼、樊綱、李光輝、辜勝阻等。而中財辦主任劉鶴更被認為是習近平經濟智囊中首個重要成員。

據媒體總結,1946年起中共媒體首次使用「權威人士」對外發稿,幾十年來黨報文章中「權威人士」這個詞共出現了1770次。

有分析認為,「權威人士」配合中共政府宣傳需要始終會存在,「權威人士」在代表中共當局向各界傳遞信號。

網友評論

微博網友_44729060:用詞-權威人士,封建社會的作風,目的?不適合當今的。

baiping_51142:世界上還有哪個國家的報紙發表重要文章不用真名實姓,用什麼「有關部門」「權威人士」?

還有網友指出,「不知道權威人士是誰,只要《人民日報》保證這個權威人士不是自己就行。」

也有網友認為,「權威人士和有關部門在我國都屬於未解之謎,一般人搞不清」。

「反腐」引發的經濟暗戰

中共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2015年9月13日正式對外公布後,香港南華早報》刊發文章指出,「一部分人的權力將被轉交到另一部分人的手上」。文章說,習近平反腐和改革遇到了強大阻力。既得利益者不會善罷甘休。
 
去年6、7月間,大陸發生罕見大股災,當局派出國家隊救市失敗後,竟然出動公安「暴力救市」。有消息指股災背後涉權貴集團惡意做空,他們圖謀利用金融危機引發政治危機。

股災隨後引發金融反腐風暴。迄今為止,中共金融反腐已抓出金融界大批「內鬼」。

有消息稱,中共高層已經將這次大陸股災定性為一場「經濟政變」。

阿波羅網於飛報導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113/675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