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陸智庫專家:朝鮮是負資產 北京已作出重大選擇

—張敬偉:朝鮮和緬甸促中國外交轉型

自從金正恩連續用核試與發射飛彈進行武力挑釁後,中朝關係就日趨疏遠,近期朝鮮餐廳員工集體脫北事件更讓情況急轉直下。日前,有大陸智庫專家公開發表對中朝關係的看法,直言朝鮮已經成為外交負資產,北京當局已經在既往的「血盟關係」與「正常的外交夥伴」之間作出了重大選擇。

在乖戾的盟友和正常的夥伴之間,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中國有了篤定的答案。

朝鮮被視為中國的血盟,緬甸軍政府也曾是中國鐵桿盟友。現在情勢變了,朝鮮因為陽奉陰違和一再核子試爆,讓中國背負著難以承受的外交負擔,而且也對中國東北毗鄰朝鮮的邊境地區有著不可預料的核危險。

忍無可忍之下,中國對朝鮮這個乖戾的盟友極度失望,從而加入了美國主導的對朝嚴厲制裁中。在剛剛閉幕的華盛頓核安全峰會上,「習奧會」再次強化了對朝制裁的共識。相比中國以往參與對朝制裁的網開一面,這一次中國動了真格,不再進口來自朝鮮的資源類商品。觀察家們發現,在中國丹東和朝鮮新義州的口岸通道,來自朝鮮的貨車明顯少了,而且載重量也降了下來。

再看緬甸。吳登盛時代的緬甸民主轉型,一度讓中國感到不安和焦慮,因為吳登盛政府明顯和西方世界走得更近,吳登盛去年還實現了對美國的訪問。此外,中緬合作的鐵路、水電等工程項目,也在緬甸民眾的反對下紛紛停工。緬甸靠近中方的果敢反政府武裝與緬甸軍方的衝突,也讓中緬關係變得緊張--不時落到中國境內炸彈並造成中國邊民傷亡,使中共軍方向緬甸方面發出警告。民間層面,也有很多中國人同情果敢民間武裝(據稱果敢屬於漢族)。

但是,走向正常化國家的緬甸,中國逐漸報以現實主義的立場。去年年中,緬甸民盟領導人翁山蘇姬訪問中國大陸,這是中緬關係「正常化」的轉折點:一是中國改變和緬甸政府打交道的單一外交通道,開始和緬甸社會各政層交往;二是外交效果很好--翁山蘇姬為首的民盟在隨後的大選中完勝。這一改中國亞非拉外交路線「重朝輕野」--在野勢力上台後中國面臨的外交尷尬;三是和民意支持度更高的民盟打交道,更有利於推進中緬正常外交關係。

在緬甸新政府成立後,王毅外交部長成為民盟政府接待的第一位大國外長,亦凸顯中緬關係轉型的成功。雖然王毅代表中國政府向緬甸外交部長翁山蘇姬傳遞充滿感情的「胞波」情誼,似乎是在強調中緬長期以來形成的非同尋常的國家關係。但王毅也稱,中緬「胞波」情誼超越社會制度不同,希望雙方儘快加強高層交往,共同規劃中緬下一步全方位合作。」昂山素質的回應是理性的,但也不忘中國給予緬甸的幫助與支持,特別是在「重要時刻」。她相信中國會「繼續成為緬甸的好朋友」。

正常的國家關係,歸根結底還是利益攸關關係。中國遇到翁山蘇姬治下的新緬甸,也許這個東南亞鄰國看上去不像軍政府時期對華充滿感情,但友好相處、互利共贏,這對雙邊關係而言,已經足夠了。坊間亦有傳聞,已經中斷的中緬密松電站也有望復建。

相比朝鮮這個令人不安的盟友,和緬甸這個正常鄰國打交道對中國而言絕對是好消息。

傳自朝鮮的信息是混亂的。一方面,有媒體報導朝鮮在這輪嚴厲的制裁之下,在強硬的文宣中有態度轉軟的跡象,另一方面又對韓國進行GPS進行大規模干擾,甚至發布朝鮮襲擊青瓦台的假象圖。而且,朝鮮再向美韓發布強硬措辭的威脅同時,也對中國這個「修正主義」國家充滿怨恨。輿論場也不時曝出,朝鮮大量偽造人民幣對中國金融秩序造成了滋擾。

中國強力參與的對朝制裁,已經形成了對朝鮮極大的壓迫力量。這也凸顯,中國對和金正恩政權打交道已經失去了信心。中國能夠給予朝鮮的,除了是在國際制裁的屏障中撕了一個人道主義的小口子,就是警告美國和韓國不能在朝鮮半島「生變、生亂」--但這又何嘗不是對朝鮮的棒喝!

朝鮮正逐漸成為中國的地緣戰略負資產,中緬關係卻在開啟正常化的新篇章。和共產主義的金正恩打交道,不易;和民主主義的翁山蘇姬交往,卻很投機。從中朝、中緬關係的現實看,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在鄰國外交上正變得越來越現實、越來越理智。而且,這種現實和理智外交,也使中國大國外交贏得國際社會的認可。對朝制裁兌現承諾,美國、韓國對中國也越來越少怨氣;和翁山蘇姬治下的緬甸建立正常的外交關係,國際社會也持正面。

中國不缺戰略硬實力,但依然缺乏外交軟實力和世界認可的感召力。多和正常國家發展關係,少和朝鮮這樣的盟友拉拉扯扯,是中國外交面向未來的正確選擇。

朝鮮和緬甸,映射出中國務實的外交新路線。

責任編輯: 白梅  來源:大參考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415/723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