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我為什麼不勸你跳槽 換專業 離婚

有個小朋友在公號後台給我留言:

「我是學英語的,感覺自己的專業根本就沒有前途,現在拿著各種英語資格證書的人,十個裡面起碼有叄。一點優勢也沒有,我現在上大二,申請調系的話就要從頭開始,雖然感覺浪費了一年半的時間,但是從未來來看的話還算是進步了,你說對吧?求鼓勵。」

「那你調系的話要學哪個專業?」我問。

「太理科的肯定不可能,金融啊,國際貿易啊,或者是其他語種也都可以。只要不是這個專業就行了。」

「就沒有一個已經確定想要發展的方向嗎?」

她很快的回過來幾個抓狂的表情,「沒有啊,我就是想換個新環境,刺激一下自己上進而已。」

我們聊了一個多小時,末了她說,「其實你並不是我留言的第一個公號,我問了好多人,他們都支持我堅持自己的感覺,勇敢的去做自己啊。」

「你是唯一一個讓我放棄這個想法的人哎。雖然我承認你說的都對,但是你知道嗎?姐姐你真的一點也不酷。」

一點也...不酷嗎?

當然,在這個人人標榜個性宣揚夢想,鼓勵放手一搏,提倡跟著感覺走的時候。所有的理智都像是一盆兜頭而下的冷水,都像是萬花叢中礙眼的荊棘。

我曾經有過一位朋友,我們相遇到一場有關職業發展的講座上。

回程的路上同車,她一路大吐苦水:「你不知道在公司做行政崗多沒意思多沒前途,整天就是整理整理文件,幫老闆送個文件啊簽個字什麼的,每天的日子像是模子裡刻出來的。每天的生活都沒新意也沒激情,真無聊。」

那時候我還年輕不懂事,順著她的話茬接下去,「那就換一份工作唄,給自己一個新的開始。」

「你果然也是這麼想」,她猛地側過身來握住我的手,「原來不只是我一個人有這個念頭。」

下車之後我們交換了微信,沒過兩周,就看到她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條:

「換一份工作真的好像脫胎換骨一樣爽,新職位我來啦。」配上一杯濃濃的咖啡,和興高采烈的剪刀手。

剛開始的那一段時間,幾乎每一天都會被她發的朋友圈洗版,陽台上的一株多肉長出了新芽,公司老總講話的PPT,自己重拾英語每一天的打卡,每天的運動記錄等等,正能量滿滿爆棚。

我以為她做出的是正確的選擇。

直到約半年之後她約我吃飯,茶過三巡後對我說,「我下周就要離開里去上海工作了,不一定什麼時候回來,也不一定會回來。」

「調崗嗎?今後還回不回來?」

「不是調崗,是我又換工作啦。現在這份工作對我已經沒什麼新鮮感了,想要換個新的環境重新開始。」她說,「你也知道我中文系畢業的,又沒有什麼其他的技能和特長,在一個崗位上做久了,真的很無聊。」

她就這樣離開了,去了上海,又換了好幾份工作,每一份都是邊緣崗,每一份都不超過一年。

她在群里說,「感覺自己好失敗,比我還小兩歲的小朋友都是我的上司,而我什麼都沒有,什麼都不是。」

那是第一次,我意識到自己給出的「那就跳槽啊」建議,可能是一個無比錯誤的選擇。

無力感,大概是無關年齡,每個人都無法逃脫的一種感覺吧。

像個被關在玻璃瓶里的小蟲,無力地往四面八方去試探,覺得一切都有可能,一切都沒出路。

一段內容固定的工作,一個前途並不明朗的專業,一個相處了太久的戀人。那樣倦怠的,無聊的,穩定的日復一日。

我們太容易被無力感捕獲,也太容易為自己的無力感臆想出一個出口:

推翻重來就好了吧。

王小波在《黃金時代》寫過這樣的一段話:

自我摧毀是有快感的。所有的下墜行為都伴隨著快感,摔破一個罐子,與長時間塑造和建設一個罐子,前者讓你享受到更為強大的自我妄想。

而「重新開始」這四個字,則蘊含著摧毀和塑造的雙重魔力。

它太輕易就讓我們看到一個未知的,新鮮的,觸手可及的世界,迫不及待的推倒我們以為的,生活的高牆,腳步匆匆的向著新的世界出發,以為只要到了新的大陸,一切都會自己好起來的。

可是走到了之後很快又會倦怠,所以只能通過反覆而無用的「重啟」,為自己枯燥單一的生活注入新鮮感。

掌控自己的生活,從來都不需要重新開始的。

一個人的生活真的會被專業捆綁嗎?大學時代大把的資源和閒散時光,你真的利用了嗎?

那麼多可以去自學的技能,比如語言,比如PS,比如新媒體營運的技巧,比如財務的基本知識,你真的想過去學嗎?

一個相處了太久的戀人真的會無趣嗎?會被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從五彩斑斕打磨成黯淡的灰色嗎?

還是因為,是你從來都沒有一顆能夠發掘趣味的心呢?當來自外界的強力刺激感褪去,無論跟誰在一起你都會覺得無聊呢?

我們總急著逃離生活,卻被自己的心困於高牆之中。

我曾經有一位女友,在一家連鎖酒店做著最基礎的前台,一做就是3年,當我們都以為她已經被磨平了鬥志,準備在這個崗位上老死的時候,聽說她一舉應聘上行政經理職位的好消息。

聚會的時候大家紛紛打探她的「逆襲史」,她笑容溫和眼神淡定,

「其實真的沒什麼,我每天都在偷師我們的經理是怎麼待人處事的,怎麼處理員工之間的糾紛,怎麼平衡各個人的工作量,怎麼協調各部門的需求和關係。」

她露出一個狡黠的微笑,「這個工作唯一的好處,就是我的座位正對著她的辦公室,而她講話聲音超大還總是不關門。」

她說的輕描淡寫,我卻知道她付出的遠比說出口的更多。

她曾經讓我推薦的英語學習班,每一個周末風雨無阻的都去上課,她曾經拖著我逛書店買下厚厚的一本本有關管理的書籍,每一本都翻得爛熟。她曾經為了將酒店的工作服穿的好看,逼著自己減重了二十多斤。

或許這才是逃離無力感最正確的方式,不是不顧一切的全盤推翻,也不是一味的口稱「追夢」而輕易將生活格式化重頭來過。

我們需要逃離的從來都不是生活本身,而是自己安於現狀,抗拒改變的心智模式。

擺脫不了這種模式的人會一輩子被無力感追捕,東奔西跑疲於奔命,或是乾脆抹殺掉自己想要上進的一點點鬥志,安於做無力感的獵物,身體活了一大把年齡,心卻早已死在了二十多歲的當口。

去「挖生活的牆角」吧,為自己的不安,頹廢,無聊,迷茫尋找一條出路,讓生活更充實一點,有趣一點。

跟自己的心對抗過,才是我們真正生活過的證明啊。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陶瓷兔子的小木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725/775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