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楊彼得:錢多 官傻(精?)大家一起來騙補

作者:
企業要靠產品占領市場,靠銷售業績增厚企業利潤。但一旦政府補貼遍地,產品有沒有競爭力就不重要了,能不能讓消費者掏腰包也顯得無關緊要。真正讓企業挖空心思的,是如何騙取政府補貼,包括中央和地方財政的補貼。所謂市場經濟就成了騙補經濟,所謂創新創業就成了把騙補進行到底。

新能源車企業欺詐騙取巨額補貼(網絡圖片)

財政部近日公布了新能源汽車騙補調查結果,涉案車企有5家,涉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金額超過12億元。其中金龍汽車一家就騙補超過5.2億元,蘇州吉姆西客車騙補3.2億元,河南少林客車、奇瑞萬達貴州客車分別騙補一兩億元。深圳一家車廠騙補最少,但也有5500多萬元。有點駭人聽聞了吧?

其實這只是國內企業騙補的小菜一碟,其他大菜,想必是很多人聞所未聞。還是以新能源車騙補為例,在財政部大肆張揚的名單之外,有一份陣容更強大的騙子企業名單。有關部門對國內93家車企進行新能源車補貼專項檢查,發現72家企業在騙錢,騙補金額高達92.71億元。

中共政府就是一名散財童子,手裡有的是「毛爺爺」,一年到頭忙著給各行各業企業發補貼。在電力行業,截止今年4月,共有42家上市電企獲得了政府補貼30億元。每年政府給電力企業脫硫脫硝等環保補貼高達上千億元,但不少電企拿了補貼卻不脫硫,等於是「騙補」。70%的家電企業也存在騙補劣跡,比如2014年四川長虹被迫吐出4.4億元補貼,深康佳A2015年10月發布公告稱將退回節能補貼資金8996萬元。

按理,企業要靠產品占領市場,靠銷售業績增厚企業利潤。但一旦政府補貼遍地,產品有沒有競爭力就不重要了,能不能讓消費者掏腰包也顯得無關緊要。真正讓企業挖空心思的,是如何騙取政府補貼,包括中央和地方財政的補貼。所謂市場經濟就成了騙補經濟,所謂創新創業就成了把騙補進行到底。

中國有句流行語叫「錢多,人傻,快來」,現在應當改成「錢多,官傻,快來」。所謂「錢多,人傻」無非是說錢好賺,但畢竟不是錢好搶或錢好偷,快來之後也是要付出勞動的。但「錢多,官傻」則不然,政府的錢是不需要企業付出創造性勞動的,企業只需銷售記錄、財務上略微粉飾一下,就可以騙補成功,拿到數以億計的政府財政資金,把納稅人的血汗錢變成企業的「非經常性損益」,實質上算成了企業盈利。

政府補貼企業,檯面上主要有兩個理由,一是惠民,二是振興某類產業。自2007年大力推動的「家電下鄉」、「家電以舊換新」和「節能產品惠民」政策,就打著惠及農村居民、拉動農村消費、振興家電產業的旗號。出發點很好,用心良苦,農村居民覺得自己占了便宜,所以看似皆大歡喜。

但皆大歡喜只是表面現象,其真實面目實為「國家級」騙局。農村居民可能得了一點小實惠,但納稅人巨額的錢被政府慷慨地劃撥給了騙子企業。這些財政資金不僅沒有造福人民群眾,實際上也害了相關產業和相關企業。一堆靠騙取政府補貼過日子的企業,在全球化時代能夠培育出競爭力嗎?則政府補貼不僅是揮霍了公共財政,而且擾亂了市場信號體系,完完全全是中國刑法定義的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的犯罪行為。

政府官員為什麼要這樣干呢?不排除少數官員與企業狼狽為奸,以政府補貼企業的名義套取財政資金,然後官員按比例提成。但更普遍的情況是,一方面是政府從國民所得分配中拿的太多,另一方面是政府有權隨便花錢。隨便收稅,隨意花錢,是今日中國政府的常態。官員把納稅人的錢拿去打水漂之後,也從來不用承擔任何責任。有時候僅僅是為了在某個時間節點前把預算花掉,他們就會給企業以巨額補貼。

結果就是中共政府貧與富兼於一身,一方面可以隨便給企業以億計的補貼,另一方面無錢舉辦農村中小學教育、無錢養老、無錢養醫、無錢架橋修路。官員總嫌政府財力不足,所以每每在有限減稅的同時絞盡腦汁地增加稅種,想方設法聚斂民間財富。難道他們不知道被企業騙補了麼?當然知道了,但他們似乎樂在其中。

責任編輯: 趙亮軒  來源:東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0922/807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