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百團大戰"殲敵數據"成謎 中共各版本數字差異"很有規律"

—百團大戰「殲敵數據」眾多,哪種更接近事實?

作者:

八路軍的百團大戰具體戰績,迄今尚無定論。限於史料,本文亦並不能夠得出殲敵人數的具體數據,惟希望能夠通過比各種公開的檔案材料,更接近史實一點點而已。

延安《八路軍軍政雜誌》公布的數據:斃傷日軍20645人,俘虜偽軍18407人,消滅敵偽據點2993個

目前大陸學界對百團大戰戰績最主流的說法,主要依據的是1940年12月25刊登在延安《八路軍軍政雜誌》第二卷第十二期上的由八路軍總司令部、野戰政治部聯合公布的《百團大戰總結戰績》一文。據該文統計:

「在百團大戰中,先後參加與我作戰的敵人,計有第一百十師團及二十五師團全部,二十六師團、三十六師團、四十一師團各二個聯隊,三十七師團及三十五師團各一個聯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七第九混成旅團全部,第十五第六等獨立混成旅團各一部,此外還有偽治安軍、偽蒙軍、偽滿洲軍、偽警備隊、偽警察、偽憲兵及日寇特務機關和所有移民等。其中遭我打擊最大者,則為第四混成旅團,計已消滅殆盡,第二第三混成旅團消滅過半,第三十六師團及百十師團二十七師團均遭嚴重損失,第八第九第十六等混成旅團均各損失一個大隊,及第五第十等混成旅團全部。」

具體數據如下:

(一)消滅敵偽之有生力量,計斃傷日軍20645人,斃傷偽軍5155人,斃傷敵偽騾馬1,馬22匹。(二)俘虜日軍281人,俘虜偽軍18407人,俘日寇武裝移民56人,俘騾馬1510匹,軍犬29隻,軍用鴿57隻。(三)消滅了敵偽據點共2993個,其中最大最險要者,計有……。(四)繳獲了大批武器計:……(五)繳獲與破壞交通器材計:……(六)破壞交通的成績計:……(七)繳獲大批軍用品計:……(八)破壞煤礦5所,其中以井陘新礦為最利害,據最後調查,該礦損失一萬萬日元,破壞倉庫11所。(九)偽軍反正者計14次,共1845人,日軍自動攜械來投誠者47人。(十)解放煤礦工友10120人,鐵路工友2055人,被迫修路同胞673人。」(據《中共黨史參考資料·16冊》)

第十八集團軍總部整理的《百團大戰各階段作戰概述》中的數據

但上述數據並不是最原始的。更早一些時候,即百團大戰剛剛結束,第十八集團軍總部立即作了總結,曾整理出一篇《百團大戰各階段作戰概述》(也稱「1940年百團大戰戰鬥匯報」)。在這個材料中,關於戰績,有如下統計數字:

大小戰鬥:1824次;攻奪敵人據點:293座;斃傷日軍:12645人;斃傷偽軍:5153人;俘虜日軍:281人;俘虜偽軍:1407人;偽軍反正:1845人;日軍投誠:7人;繳獲:步馬槍5437支,手槍281支,輕機關槍179挺,重機關槍45挺,山炮16門,重炮3門;破壞鐵路948里;破壞公路3044里。

這一統計資料與前者大多數項目數據相同或相近;但在最主要的兩項數據上,即「斃傷日軍」和「俘虜偽軍」兩項上,差距非常大。前者從12645躍升為20645;後者從1407躍升為18407。何以數據會如此大幅度的躍升,就筆者所見材料,目前尚無法解釋;且躍升的數據是整千性的(8000;17000),非常奇怪——按常理,如果出現某部隊殲敵數據遺漏,重新算入的話,新補入的數據為整千數的機率非常小;何況多個補入的數據是整千數。(有學者稱「問題主要出在抄寫或排印時的訛誤上」,見:王人廣,《關於百團大戰戰績統計的依據問題》)

華北版《百團大戰總結戰績》中的數據

其實,還有另外一份也比「最主流數據」要早的統計資料,而且該資料可以說其實是前述「最主流數據」的母本——那份刊登在延安《八路軍軍政雜誌》上的《百團大戰總結戰績》,其實早在10天前,也就是1940年12月15日,就已經刊登在八路軍總司令部駐地太行區出版的《新華日報》(華北版)上了。

這個華北版的《百團大戰總結戰績》,與延安版的《百團大戰總結戰績》之間,存在著許多重大的區別。最主要的5項區別如下:

(1)攻克據點——華北版:293;延安版——2993。(2)日軍投誠者——華北版:7;延安版——47。(3)俘虜偽軍——華北版:1407;延安版:18407;(4)繳獲炮彈——華北版:8185;延安版:816;(5)解放修路同胞——華北版:66731;延安版:673。

華北版的數據,能夠得到一些其他資料的印證

不難看出,這些數字的差異是有某種規律的。但兩個版本的數據,只有華北版能夠得到其他資料的印證。如:1、這些數據可以與之前引用的《百團大戰各階段作戰概述》的數據呼應;2、1940年12月21日朱德彭德懷周恩來葉劍英蔣介石、何應欽、白崇禧的電報中提到:攻克據點293個,日軍投誠者7名,與華北版說法一致;電報中還說俘虜偽軍1471人,雖不一致,但與華北版的說法「1407人」接近。

至於「攻克據點」,不少相關著作選擇避而不談。因為按照延安版攻克了「2993」個據點的說法,就必然面臨一個無法解釋的困境: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1941年3月31日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所作的報告《敵寇在華北之現行軍事政策》中曾統計過:1940年底,日偽軍在華北共有據點2291個——這個統計或許會有遺漏,但絕不至於離事實太遠。如果採納延安版攻克了「2993」個據點的說法,一者無法解釋何以攻克的據點多過日軍的總據點;二者即便退一步承認左權的統計誤差較大,但「2993」個據點,實際上意味著百團大戰將日軍在華北的據點差不多掃光了,這顯然也不符合史實。

俘虜偽軍的數目,也以「華北版」能獲得更多資料印證。按晉察冀軍區司令部《百團大戰總結報告》,該軍區從1940年8月20日~12月4日,共俘虜偽軍747人。1941年2月1日第129師師部編制的《第129師遂行百團大戰三個階段的戰績統計表》則稱,該師在百團大戰三個階段中計俘偽軍412人。據賀龍1940年9月8日《百團大戰的一個側面——晉西北》和賀龍、關向應1940年9月25日致彭德懷、左權的電報,第120師前兩個階段共俘偽軍165人。計算下來,百團大戰共俘虜偽軍1324人。這個數目雖然無法完全契合華北版「1407」這個數據,但已充分說明百團大戰期間,俘虜的偽軍數目只能以千為單位,而絕不可能以萬為單位。(據周小寧《百團大戰克敵據點等戰績考》)

日方資料,也不能完全忽視而不納入參考範疇

以上論述,距離準確或比較準確的戰績數據,仍有極大的距離。因為第十八集團軍總部所得出的這些數據,只是各部隊匯報數據的一個綜合,而百團大戰不同於其他戰役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其戰爭形式是由諸多中小規模的襲擾戰、破壞戰、游擊戰組成,這就決定了十八集團軍總部所得到的匯報是極為零碎的,所以其數據的精準度,也就要遠遠低於如中條山戰役這樣的正規陣地戰戰役。舉個例子:

按照第十八集團軍總部向重慶的戰果匯報,日軍「第四混成旅團,計已消滅殆盡」,顯然,這一消息來自下屬作戰單位。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據戰後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編寫的《華北治安戰》記載,「第四混成旅團」在遭受八路軍「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的突襲之後,其下屬的四個步兵大隊仍參與了第二階段的多次「反擊作戰」。按照《華北治安戰》的記載,「第四混成旅團」確實在「反擊作戰」中再次遭受「重創」,其傷亡數據如下:

「在此次作戰中,雖未查明彼我全面的損失,但在第一軍方面損失最大的是獨立混成第四旅團,(根據旅團第二期晉中作戰戰鬥詳報)戰死71名,負傷66名,失蹤2名。共軍遺棄屍體1204具,俘虜240名。另據旅團戰死名簿記載,從8月20日至12月3日在旅團戰死的276名中,8月60名,9月142名,10月62名,11月8名,12月4名。在共軍攻勢時期,損失雖很大,但並不像中共方面所宣傳的那樣。」

若日軍方面的資料屬實,則「戰死276名」是遠遠不足以讓一個數千人的獨立旅團「消滅殆盡」的。雖然日軍方面的數據還有待查實,但欲得百團大戰真實的殲敵數據,須參考對照日方數據,是毋庸置疑的。

一些其他邊緣數據,也可作為參考

張憲文主編的《中國抗日戰爭史:1931-1945》中還提供了兩種數據:(1)「斃傷日偽軍5800人,見北京五所院校編寫的《抗戰中的中國軍事》」。但編輯查詢了1954年版的《抗戰中的中國軍事》,並沒有查找到該數據,該版本使用的是「20645」這個數據。不知該書所說的「5800」出自哪個版本(按常理,作者應該給出具體的圖書出版的版本,如第二種數據就給出了具體版本;之所以不提供版本,有一種可能性是該版本並未正式出版);(2)值得留意的是第二種數據:「斃傷日偽軍25800餘人,見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編《中共黨史大事年表》,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又是一組很有意思的數據:5800與25800

此外,國民黨方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代主任熊斌給蔣介石的一份報告中的意見也可以權充參考。熊斌在報告中說:

斯役敵傷亡三千人左右,偽軍二千餘人,中共傷亡亦約三千人,此數尚有參加作戰之民眾四千餘人;又中共撤退後,敵因此次鐵道破壞,民眾之力居鄉,故對民眾大多發怒,焚燒鐵道兩側村莊百餘,人民被慘殺傷害者約四、五千人。」

此處的「斯役」,指的是八路軍第一階段的進攻,並不包括此後的第二階段日軍的反擊作戰和第三階段的八路軍的反掃蕩作戰。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騰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020/82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