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中共運動中被殺的四位最著名辛亥元勛

第一號:武昌起義打響了第一炮的鄧玉麟 第二號:辛亥革命時蜀軍政府副都督夏之時 第三號:朱德的仁兄弟——蔡鍔護國軍麾下的虎將何海清 第四號:兩次參加護法討袁的宋鶴庚

1950年,中共發起鎮壓反革命運動,許多留在大陸的國民黨黨政軍人員被殺,其中包括四位著名的辛亥革命元勛,這四人在改革開放後都獲得平反。本文選自2011年10月21日博客中國,作者黃老道。

1911年,辛亥革命武昌起義革命軍總司令部(圖源:VCG)

第一號:武昌起義打響了第一炮的鄧玉麟

鄧玉麟,號炳三,土家族人,1881年出生於湖北省巴東縣。1926年北伐戰爭時,曾任北伐軍左翼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參加荊沙、宜昌等役。

1911年秋,鄧玉麟受命擔任秘密軍政府調查部長和軍事籌備員,全盤負責起義的聯絡和籌辦彈藥、軍旗、文告以及外國領事館的照會等工作。10日晚7時,武昌城內工程第八營在熊秉坤的指揮下打響第一槍,鄧玉麟聽到槍聲,帶領士兵率先衝進軍械庫,繳獲了大量武器彈藥,遂與臨時總指揮吳兆麟等人率南湖炮隊迅速馳登蛇山,集大炮數尊轟擊清政府湖北督署,以援助衛部隊由長街進攻。一時城內火光沖天,槍聲大作,鄧所發炮彈全部命中清廷督署,迫使清政府總監瑞徵、總參議鐵忠鑿牆逃跑。如果說,武昌起義是熊秉坤部打響了第一槍,那麼,鄧玉麟則是率南湖炮隊打響了第一炮。

北伐之後脫離軍界,寓居上海。抗戰爆發後拒絕日人收買,遷居武漢。武漢淪陷後又遷居長陽,1943年回到家鄉巴東居住。在各地期間曾於多處籌資興辦學校、實業。解放前夕拒絕去台灣,留駐家鄉。1950年底在鎮反運動中被捕,次年春以「組織反革命暴動」的罪名被處決。據說董必武曾電示巴東縣政府刀下留人,但電報到時,鄧老已經命赴黃泉。1982年7月湖北省高等人民法院宣布無罪平反,恢復辛亥革命人士的榮譽。

第二號:辛亥革命時蜀軍政府副都督夏之時

夏之時,字亮工,四川合江人,1887年出生。(904年,東渡日本,進東斌學校步兵科學習軍事。1905年8月,加入同盟會。1908年年初回川,1911年四川保路運動興起。10月22日(九月初一),他率步兵一隊隨東路衛戍司令駐防成都市龍泉驛。11月5日夜,策動駐龍泉驛新軍步兵3排,工兵、騎兵、輜重兵起義。9日,至安岳,在安岳他被舉為革命軍總指揮,11月22日上午,進入重慶,即日成立蜀軍政府,被推為副都督,通電全國,宣告重慶獨立。

1920年曾出任川西護法軍總司令。四川護法失敗後退出軍政界,隱居成都辦學,1928年赴滬就醫。1938年為躲避日軍,返回合江,研究佛學及文物古玩,不問世事。1950年鎮反運動中被捕,10月6日以「組織策劃土匪暴亂」罪名被槍決。1987年11月,四川省合江縣人民法院宣布給其平反,恢復辛亥革命人士的榮譽。

有一部有關他的夫人董竹君的電視劇《世紀人生》提到了這件事。董是一位傳奇女性,出生在上海,是一個洋車夫的女兒,早年被迫淪為青樓賣唱女,後結識了夏之時,進而跳出火坑,結成伉儷。婚後,隨夏之時踏上了去往日本的旅途。她創辦了上海錦江飯店。1997年12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著有自傳《我的一個世紀》,著名導演謝晉拍成了電視劇《世紀人生》,由李媛媛演董竹君。

第三號:朱德的仁兄弟——蔡鍔護國軍麾下的虎將何海清

海清,字鏡寰,1875年5月出生,湖南湘潭人。1895年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因作戰有功被提升為先鋒隊排長。1904年獲得官費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後,他積極響應蔡鍔在雲南昆明發動的重九起義,成功的發動臨安起義,蔡被授予陸軍少將軍銜。在討袁護國戰爭中,他率兵增援在四川納溪被圍困的部隊,取得雙河場大捷,為此蔡鍔致電祝賀,稱他為「虎將,吾之子龍也「1916年7月升至陸軍中將,任陸軍第六師第十一旅旅長。1917年,他響應孫中山發起的護法運動,任護法靖國軍第一軍右翼總司令、第八軍第一師師長、滇黔川鄂豫靖國軍前敵總指揮等職,曾率兵痛擊吳光新部,攻克重慶。1920年任雲南第一衛戍區總司令。1923年任雲南鎮守使兼建國軍第六軍軍長,同年晉升為陸軍上將。

何海清與朱德交情甚篤,雲南陸軍講武堂期間,與朱德同學,二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1925年何海清由於兩耳失聰,母親病故又須料理後事,遂解甲還鄉,在上海遇到從歐洲回國的朱德,兩人相見甚歡,何海清還資助了朱德300銀元。

1925年10月脫離軍界,返鄉隱居,興辦學校。抗戰時期,曾在家鄉組織自衛軍,自任大隊長。1950年鎮反運動中被逮捕,於11月8日夜被殘酷處死。1983年10月,人民政府宣布為其平反,確認他為「辛亥革命人員」。

第四號:兩次參加護法討袁的宋鶴庚

宋鶴庚,字皋南,1883年生,湖南湘鄉人。1902年考入湖南陸軍學堂,畢業後赴日,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九期步科學習畢,在日本期間加入同盟會。1911年回國後參加辛亥革命,光復後歷任湖南都督府第三科科長、鐵道守備連長、營長。1913年與1916年先後兩次參加討袁,護國戰爭勝利後任湘軍第一師三團團長。1917年參加護法戰爭,在湖南與北洋軍作戰,晉升第一旅旅長。1920年驅逐張敬堯後,任湘軍第一師師長,成為譚延闓系湘軍的中堅骨幹。1921年出任援鄂自治軍總指揮兼第一軍司令,進軍湖北,與北洋軍閥王占元、吳佩孚作戰。1923年隨譚延闓入粵投孫中山,被任命為湖南討賊軍湘軍第一軍軍長兼前敵總指揮、建國軍北伐軍中央總指揮等職務。後脫離軍界,1929年被任命為湖南省府委員兼建設廳廳長,1931年發表為軍事參議院上將參議。不久辭職回鄉,閒居上海、長沙、湘鄉,以繪畫、學佛、遊山玩水自娛。1949年臨近解放,宋鶴庚拿出自己私藏的槍枝,授意他的侄子組織湘鄉縣花橋警察隊,投奔中共地下武裝姜亞勛部。1950年鎮反開始,時宋鶴庚居住於上海的女兒家,被上海公安機關逮捕,押解回湘鄉。1952年1月,湘鄉縣人民法庭以宋鶴庚反抗革命罪名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八十年代,湘鄉縣人民法院複查,並報請湘潭市中級人民法院審批認定:宋鶴庚早年投身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曾參與黃興起義和討伐陳炯明戰役。1927-1930年雖跟隨蔣介石,但在解放前夕做過有益於黨的工作,應按起義投誠人員政策對待,不咎既往,撤銷原判。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025/82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