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華爾街日報:人民幣暗藏貶值壓力加劇風險

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下跌近4%,目前正在逼近1美元兌6.82元關口,2008年-2010年期間該匯率一直穩定在這一水平,當時也是資本流入規模最大的時期,當人民幣跌回該水平,這些流入資金可能會加快撤出

市場已經更加習慣人民幣的緩慢貶值了。但人民幣匯率的下一個里程碑可能開啟一個更具有挑戰性的時期。

儘管最近幾天人民幣匯率小幅回升,但今年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已下跌近4%,大部分跌幅發生在過去一個月中。美元最近的強勢無疑是中國外匯管理機構在決定何時進行干預及何時令人民幣貶值時考慮的一個因素。

過去兩年,基於國際收支,中國政府在管理人民幣的下跌方面已耗費5,000億美元外匯存底。但美元/人民幣已從6.06元升至6.75元上方,逼近6.82元,2008年-2010年期間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美元兌人民幣穩定在6.82元左右。

匯市交易員可能會被指責誇大了此類歷史水平對目前交易的影響。但以現在的情況看,這一匯率水平的影響可能不止在心理方面。大和證券(Daiwa Securities)的賴志文(Kevin Lai)指出,美元兌人民幣匯率維持在6.82元附近的兩年也是流入中國的資本規模最大的時期,總額達到7,640億美元。當時美國的量化寬鬆政策正處於全面實施階段,數以萬億計的資金流入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

那些當初借入美元或引入美元用於融資套利交易的個人和公司可能直到現在還未撤離,並且發現他們在外匯方面並未遭受損失。但當看到人民幣匯率跌回到他們當初引入資金時的水平,他們可能會加快資金轉移的速度。

與2008年至2010年間的情況不同,當時的利差極大的支持把資金轉入中國,而且那時人民幣匯率與美元掛鈎,如今美元和人民幣的利差已大幅收窄。這就是美聯儲加息對中國資本流動情況影響巨大的原因。

面對如此大規模的資金外流,不作為、放任人民幣進一步貶值,而不動用外匯存底,這可能會令央行感到壓力。而中國央行同時還要考慮,如果動用外匯存底,會造成貨幣基礎收縮,進而抑制提振經濟的努力。隨著人民幣的下跌,外匯存底每支出一美元,基礎貨幣中就有更多數量的人民幣被移出。

2008年至2010年期間流入中國的大量資金並非一定會流出,但資金外流將繼續暗潮湧動。過去湧入的資金可能會給中國的未來蒙上陰影。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105/82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