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唐三藏西天取的經在這兒?四川深山藏絕版佛經

安岳石刻

12月中旬,四川資陽市觀光局重提安岳石刻申遺。隨即,安岳縣文物局表示,2017年初,將恢復安岳石窟申遺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並稱力爭2017年底前將安岳石窟擠進《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12月14日,資陽市安岳縣城北40公里外的八廟鄉臥佛溝,67歲的文管員吳忠富得知消息後,喜悅中摻雜著擔憂:「希望能夠儘快實現,1982年發現這裡的石刻經文有40餘萬字,風化後,現在能看清的估計只有30餘萬字。」

吳忠富所說的石刻經文,位於八廟鄉臥佛對面的藏經洞,那裡約800米長的懸崖峭壁上開鑿有55個藏經龕窟,其中《檀三藏經》是現存佛經中的絕版,但面臨風化這一世界性難題,至今尚無有效防治措施。

安岳石刻

絕版經文

藏身中國最大摩崖經窟

今年81歲的唐承義,1982年當上安岳第一人文管所所長,然後鑽進石刻研究至今,成為當地有名的「土專家」。他介紹,這裡開鑿的55個藏經龕窟,已具雛形或竣工的43窟,空經洞1個。1982年時,文管所發現保存完好的15窟,佛經刻字面積152平方米,清晰可辨的共20餘部70餘卷40餘萬字。

附近的居民介紹說,唐三藏與孫悟空到西天取的經,就保存在這些經窟中,而且有一部《唐三藏經》。

安岳石刻

唐承義說,這裡確實收藏了盛唐時期民間最流行的所有經典,但經窟中只有一部《檀三藏經》,百姓一傳十、十傳百,聽成了「唐三藏」,以為是《西遊記》裡的唐僧。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胡文和統計發現,《檀三藏經》是我國現存佛經中的絕版。

安岳石刻

最早經文

驚現現代簡化字

唐承義介紹,臥佛院石經的刊刻年代屬於盛唐,刻石上有「唐開元十五年(公元728年)二月刻」的字樣,這是目前發現最早的經文。還有「唐開元十七年」、「唐開元二十一年」、「唐開元十五年」等題記,可以看出刻經是一個巨大而又歷時較長的工程。而且,經目中的《般若波羅密心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等是玄奘譯經班子傳下來的全國最早的版本。

安岳石刻

「奇怪的是,經文中出現了4個現代才有的簡化字。」唐承義說,經文中簡化的漢字「無」「義」「萬」「個」,唐代應該為「無」「義」「萬」「個」,簡化字為什麼在唐代出現,至今未有專家作出滿意的回答。

安岳石刻

風化滲水

30年模糊約10萬字

最大的4個經窟,4室相連,均大大小小分布著拳頭大的坑穴,最小的經窟還被鑿去高近2米、寬不到1米的門。

安岳石刻

吳忠富說,1958年,4個經窟被一個叫吳亭華的單身漢住家,豬圈、臥室、廚房、茅廁,4個經窟恰好夠用。吳亭華可能覺得岩壁上的經文不怎麼美觀,費盡氣力鏟掉一些。為了方便餵豬,他還在豬圈與臥室間開鑿了一扇小門。空蕩蕩的經窟不能帶來安全感,他又在門口的佛龕上鑿了幾個大洞,裝了一扇木門。就這樣,吳亭華在這裡這一住就是5年,4座唐朝經窟,就這樣毀在了他的居家夢想中。

據唐承義介紹,1982年發現經窟時,估算統計出來的清晰的經文字數為40餘萬字。經過30多年的風化,現在能夠清晰辨認的為30餘萬字。

華西都市報客戶端記者田雪皎攝影張磊

責任編輯: 王君  來源:華西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219/85360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