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前人民日報總編胡績偉:保守派六大法寶戰勝胡耀邦

第一,靠老教條。無論是馬克思主義還是毛澤東思想,還有八十年代以後成為最大教條的四項基本原則,經常成為那些保守派用來打壓對手的「尚方寶劍」。第二,靠老資格,什麼事情都是一個人說了算。鄧小平仗著自己在黨內的老資格,當共產黨這個家裡的最大的「婆婆」,專斷獨行。

在整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左」和右的勢力此消彼長,鬥爭激烈,社會也在偶爾的停滯中發展,總算也有成就。令人遺憾的是,以鄧小平為首的勢力卻在最後能戰勝胡耀邦,他們靠的是什麼?作為親歷者胡績偉總結出了保守派戰勝胡耀邦的六大法寶。本文節選自《爭鳴》2009年6月號,胡績偉口述,姚監復整理。

胡績偉舊照

(一)從我和鄧小平的三次交鋒談起

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就存在著兩條路線的鬥爭:一條路線是自由民主的路線,一條是專制壟斷的路線。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胡耀邦,他實行的是一個自由民主的路線,追求的是一個自由民主的社會;後者的代表人物是鄧太宗,他搞的是一個專制壟斷的社會。以前對鄧的評價就是集權專制或獨裁專制,我的看法卻稍有不同︰集權專制主要指政治上的專制,但鄧小平不僅在政治上專制,對整個政策,對政治、經濟、軍事、思想都是專制的,「壟斷」一詞比較全面。

作為這兩條路線鬥爭的親身經歷者,我以本人和鄧小平直接交鋒的三次經歷為例,簡要地說明「專制壟斷的社會」究竟是什麼樣的。

第一次交鋒,發生是1979年6月的五屆人大兩次會議期間。當時,我既是四川代表團成員,還是主席團成員,鄧小平則是主席團的領導小組成員。在小組討論的時候,我做了一個《發揚社會主義民主,健全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發言,中心思想就是︰民主是一個國家制度,不是一種作風。要依法保障人民享有管理國家的權利,如選舉權、監督權和罷免權等。我還在發言中對汪東興提出了尖銳的批評。當時人民住房很緊張,可身為國家領導人的汪東興卻嚴重違反黨紀國法,利用職權,在中南海內非法耗費國家大量資金,為自己和子女修建豪華住宅,建築面積達五千三百八十七平方米,每平方米造價達一千二百八十六元,比人民大會堂和北京飯店的造價還要高出一倍以上。據估算,這個錢如果用來修居民樓,可以解決一千戶人家的住房問題。我提出,這種違法亂紀的行為,發生在我們主席團的成員中,應該予以罷免。這個發言得到了其他代表的擁護,可是鄧小平卻批評我:「這是中央政治局決定的名單,你還提意見?!」他還把這個發言印發到各個代表團,惹得大家議論紛紛。事實上,鄧小平這種說法是不對的,雖然人大的所有文件都經過政治局批准,如果經過批准而不能討論,那就不要列在議事日程上去。既然列到議事日程上去,那就是要大家討論提出意見。我這麼說,他也不說什麼話,也就算了。其實,我這個發言不是代表我一個人,而是代表了三個人,還有我們人民日報人大代表王若水、政協代表余煥春。「對汪東興實行罷免權」這個話,不僅我在四川代表團講,王若水也講,余煥春在政協也講。我講得很簡單,他們講得很具體,比如豪華住宅的防震牆玻璃是多少層、花多少錢等,結果影響很大。這樣一來,就引起中央的注意。以後的一個會上,汪東興就不能不做檢討,接著中央撤銷他的中央辦公廳主任,他後來提出辭去中央副主席的職務,也獲得批准。汪東興的問題算得到了解決,說明我的發言是沒有錯的。

這是我和鄧小平的第一次交鋒。從這件事我看出︰第一,在鄧小平眼裡,人民代表大會僅僅是個橡皮圖章,不用討論,通過就行;第二,官官相護,維護貪污腐化;第三,鄧在政治上十分保守。在提出「兩個凡是」以後,汪東興是積極擁護,而且處處打壓反對「兩個凡是」意見的急先鋒,即使他犯了嚴重的貪污罪行,鄧還是保護他的。從這一點也看出鄧的政治立場。

第二次交鋒和一九八一年批判白樺的《苦戀》有關。當時的《人民日報》明確表示不參與批判,於是《解放軍報》就寫了一篇文章批,胡喬木還幾次催促我要《人民日報》轉載。我和幾位負責同志交換意見後一致認為,軍報這篇,還是使用文革時期大批判式的調子,扣上什麼「反社會主義」、「賣國主義」之類的政治帽子,很多文藝界的人士看了之後都很反感,所以《人民日報》不登。其實,《苦戀》這篇小說里無非說了這麼一句話︰「我愛祖國,可祖國不愛我。」後來胡喬木就向鄧小平告狀。鄧小平召集了當時的文聯主席周揚、中宣部副部長朱穆之、新華社社長曾濤,還有我,一共四個人,當面責問我為什麼不登。我說,那篇文章完全是一種文革時期「扣帽子、打棍子、無限上綱」的那一套,我們不轉載。周揚、朱穆之、曾濤也同意我的看法。我還說,儘管他這個話不完全符合事實,但到了沒有飯吃、只能去河裡抓魚、吃生魚的地步,在這種條件下說出「我愛祖國,可祖國不愛我」,也情有可原,只能說作家在寫作語言上考慮不夠周全。鄧小平就抓住這點說︰「既然有不夠的地方,咱們還是可以批判的,你們人民日報自己寫一篇。」周揚就出來承擔責任,說這是作家出的事,應由文聯負責寫一篇文章進行批評教育,然後交《人民日報》發表。這樣一來,鄧小平也不能不同意,但他最後又講了一段話,認為現在文藝界思想混亂,反對社會主義、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想還很嚴重。他還以詩歌《將軍,你不能這樣》、話劇《於無聲處》等文藝作品為例,認為這些都是傷痕文學,「文革」都已經過去了,不應該再把這個話題拿出來。

這裡,鄧小平此時已經提出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而且他把傷痕文學歸罪於中央領導的軟弱渙散。那時的領導人主要是胡耀邦,這話的矛頭自然也是指向他的。從這裡可以看出,鄧小平是一個要搞思想統治、思想壟斷的人,而提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思想也是毛澤東的繼續。這說明從那時起,鄧小平已經提出了「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主張,而且已經開始認定胡耀邦是支持自由化的,已經對耀邦定下了以後趕他下台的罪名。

第三次交鋒發生在一九八一年三月。當時胡耀邦組織《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社論,指出十一屆三中全會規定了今後的方向應該是反「左」為主。這篇文章發表以後,鄧力群就叫他的秘書向中央告狀,說這篇文章只講反「左」,不講反右。於是鄧小平就說,這篇文章有很大的偏向性,應該有「左」反「左」,有右反右。我當場就頂他,我說,小平同志,你這個話也對,但不全面。毛澤東在《矛盾論》裡講過,任何時候都有主要矛盾,領導人應該抓主要矛盾,在反「左」反右的過程中,反「左」應該是主要矛盾。我還列舉了鄧小平、陳雲已經講過的主要講話,用子之矛攻子之盾。我這樣一說,他也沒辦法再說,只好承認。後來,鄧力群在會議後組織人起草會議紀要,用了很長的一段話引述鄧小平的「有『左』反『左』,有右反右」的講話,好像《人民日報》這篇社論還是錯了。鄧力群叫他的副主任給我打了一個電話,說雖然這篇社論是胡耀邦組織的,但勸我應該把這個責任承擔下來,不應該把責任推到胡耀邦身上。這個話完全是此地無銀三百兩,意思就是讓我把這個責任推掉。我對他說,《人民日報》登的東西都由我來負責,如果是錯了,我當然要承擔責任,更不會推掉。況且這篇文章本身沒有錯。他們把紀要原稿給我們看,我們都不同意,這樣對胡耀邦的個人影響也不好。當時華國鋒還是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是秘書長,大家都在推胡耀邦當總書記。我說,你們在這個時候發這個紀要,會產生很不好的影響。這就把鄧力群揭露了。他後來也把這個通報壓下來。鄧力群之所以這樣做,實際上體現了鄧小平的意見,要反「左」也要反右。

這次會後,我發現鄧小平是一貫的「左」傾。「左」傾這個問題太複雜了!但是,簡單地說,就是如果跳過資產階級革命而直接搞社會主義革命的,就是「左」,這已經成為一個共識。毛澤東的主要錯誤是「左」,不是右。在1972年,周恩來傳達林彪的錯誤就是「左」傾,江青他們就反對,王若水寫了一封信問毛澤東,林彪是「左」還是右,毛澤東最後說林彪是右,右得不能再右了。這說明「左」右之間的鬥爭歷史比較長久,直到今天,是反「左」為主還是反右為主,仍然是一個問題。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是反右,鄧小平後來說五十年代末的反右是「擴大化」,胡耀邦悶頭著手平反冤案,結果發現百分之九十都是錯的,那你怎麼說是「擴大化」呢?!在寫「九評」的時候,寫作組的領導人是鄧小平,他的極左思想和毛澤東是一致的。那個時候《人民日報》發表了幾篇文章批極左,但也不敢直接批,而是批假右真「左」。

胡耀邦後來的罪狀就是「一手軟」,「一手硬」。「一手軟」指的就是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活動的縱容。從1979年西單牆到1980年北京大學的選舉、1986年中國科技大學和上海的學潮,胡耀邦的罪名是在領導精神文明建設時「軟弱渙散」。(關於鄧一貫反右的問題,我有專門文章,這裡不多說。)

(二)兩條路線的鬥爭:是自由民主?還是專制壟斷?

胡耀邦和鄧小平代表了兩條截然不同的路線:一條路線是自由民主的路線,一條是專制壟斷的路線。

這兩人之間長達十年的鬥爭,首先表現在思想言論自由方面。我用一個很形象的說法形容耀邦同志是一開始就插上了兩個「騰飛的翅膀」,自始至終都堅持思想理論研究自由和言論出版自由。而鄧小平卻在意識形態方面搞專制壟斷,一開始請來了兩個老謀深算的狗頭軍師作為左右助手,專門打壓思想自由和言論自由。胡耀邦批判「兩個凡是」,但鄧小平復出給中央的信卻講的是︰「我們世世代代都要以完整的、準確的毛澤東思想為指導全黨全軍全國人民,來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這裡面有好幾個「凡是」。鄧小平以後還提出了四項基本原則,其實這就是四個「凡是」。我們就比較隱晦地在《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系列的文章︰針對提出無產階級專政,我們提出是人民民主專政;針對堅持黨的領導,我們提出的是︰只有改善黨的領導,才能堅持黨的領導;針對堅持社會主義,我們提出有真社會主義和假社會主義;針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我們提出,毛澤東思想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這些亮出爭論的鮮明主題的文稿,都是胡耀邦推敲、審查、批准發表出來的,在當時影響非常大。

民主和專制兩條路線的鬥爭,同時還表現在經濟政策上。在一九七九年十月發起關於「生產目的」的討論中,胡耀邦強調社會主義生產的目的是為了人民,不是為了生產而生產,不能「以鋼為綱」,也要注意輕工業和服務業,不能忽視人民的生活。1981年四月,他發起了「人民群眾是主人翁」的討論,對「包產到戶」表示支持,一直到完全取消人民公社為止。在這些討論中,鄧小平的勢力卻多次出來阻撓,例如當時有個張浩事件,讓當時在安徽的萬里很被動。後來萬里調到北京分管農口,這才逐步把包產到戶推廣開來。胡耀邦支持搞承包,還提出要發展農林牧副漁,胡喬木就公開表示反對。他給廣東省委寫了一封信,說魚塘承包是搞資本主義,讓當時的省委書記任仲夷給頂住了,他寫了個調查報告給中央,說喬木這個說法是不符合實際的,人民日報也發文章表示支持。這時,鄧力群又把馬克思搬出,說社會主義不能僱工,但事實上鄉鎮企業早已僱工。胡耀邦新官上任三把火,平反冤案、真理標準討論、支持包產到戶、廢除人民公社,功勞很大。

這裡須糾正一下,現在紀念改革開放,都在說搞特區是鄧小平的功勞,我認為這是不符合實際的。一九七七年冬,我去深圳,當時我站在分界線的山坡上,看見我們這邊是一片荒涼,而那邊的香港卻是一片繁榮。當時廣東的負責人是習仲勛,他提出應該學習香港。在當時有一個很大企業招商局的骨幹人物叫袁庚,主張在靠近深圳的地方開闢一個自由港口,也就是蛇口工業區。習仲勛讓我去那裡看一看。吳南生在一個帳篷里接待我,他把蛇口的規劃講給我聽。後來蛇口工業區慢慢發展成為深圳特區。特區這是習仲勛、任仲夷他們先搞的,不是鄧小平一個人的功勞。我們中國有一個很壞的傳統︰就是一切的好事都是領袖乾的;一切好話都是領袖說的。雖然鄧小平主張特區發展經濟,但是規定這是經濟特區,不能搞政治特區。原來計劃是要把香港的經驗慢慢引進來,但僅限在經濟領域。後來深圳特區發展很快,胡喬木就組織了一個代表團去看,回來得出一個結論︰特區除了國旗是紅的,其它都是白的。他對特區很反感。後來中央決定要擴大沿海五個特區的時候,胡喬木又出來反對。他寫了篇文章,叫《中國的租界是怎麼來的》。要知道,租界是帝國主義侵略的結果,但現在的特區是我們自己搞的,怎麼能相提並論?!後來海南變成了特區,有關部門又劃出一塊地方,讓資本主義國家到此投資,胡喬木就說這是賣國主義。胡喬木罵特區,其實是附和鄧太宗的意見,因為鄧是不許引進資本主義所有先進東西的,只是引進經濟領域中一些先進的東西。他把市場經濟叫做商品經濟,但市場經濟一直到今天還是政府干涉市場,市場還沒有完全的自由,所以國際上還不承認中國是個市場經濟的國家。

總的來說,胡耀邦和鄧小平的區別主要有兩點:胡耀邦主張全面改革,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同時進行;鄧小平是搞跛腳改革,只搞經濟改革不搞政治改革,而且把政治改革都批判為資產階級自由化。胡耀邦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讓八億農民先富起來,是富民政策(他在貴州的一個講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鄧小平說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鄧實際上是先讓有權有勢的人先富起來,對一些私營企業先富起來卻受到了國營經濟為主的種種限制。所以那些「先富起來」出現了嚴重的暴富。現在全國上下貪污腐化日趨嚴重,已經形成權貴資產階級,是富官政策的結果。

在鄧小平看來,發展就是硬道理,只要經濟發展了,不用管其它。事實上,僅僅盯著生產總值的提高,這是不可取的,在貌似繁榮的下面,隱藏了許多矛盾,如兩極分化等。鄧小平認為,只要把經濟搞上去了,其它都沒關係,並且用經濟發展來壓倒政治改革。他所謂的對外發展,重點是依靠國外,弊端也很多。

(三)保守勢力戰勝胡耀邦的六大法寶

在整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的「左」和右的勢力此消彼長,鬥爭激烈,社會也在偶爾的停滯中發展,總算也有成就。令人遺憾的是,以鄧小平為首的勢力卻在最後能戰勝胡耀邦,他們靠的是什麼?我總結了他們的幾大法寶,分述如下︰

第一,靠老教條。無論是馬克思主義還是毛澤東思想,還有八十年代以後成為最大教條的四項基本原則,經常成為那些保守派用來打壓對手的「尚方寶劍」。

第二,靠老資格,什麼事情都是一個人說了算。鄧小平仗著自己在黨內的老資格,當共產黨這個家裡的最大的「婆婆」,專斷獨行。

第三,靠大批判。無論是批周揚,批王若水,批我的「人民性」,還是清除精神污染,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無不扣以大帽子,用的儘是「文革」時期那一套政治手段。他們搞政治迫害,無法無天。比如在一九七九年的理論務虛會上,胡耀邦的發言是經過我們這些主席團成員通過的,但會議最後鄧小平作關於「四項基本原則」的講話,連會議領導與組織者的胡耀邦事先也不知道。

第四,搞宮廷政變。1987年召開的「生活會」,胡喬木、鄧力群等一干人在鄧小平的授意下猛烈攻擊胡耀邦,要求其做檢討,把他逼下台。事前不知情的習仲勛當時就明確表示,這是不合乎程序的做法:「你們沒有權利討論總書記的去留!」

第五,搞陰謀詭計。1985年胡耀邦做了《關於黨的新聞工作》的講話,我們對此提出了不同意見。但因為當時胡耀邦要出國,他就把各種意見統統交給了時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的秦川,要求秦川先進行修改,等他回來再討論發表。但胡喬木不經請示就把稿子先拿到《紅旗》雜誌發表,然後讓全國廣播,逼著《人民日報》也不得不登。這篇講話在海內外造成了很壞影響,一直保持開明形象的胡耀邦,也受到了很大影響。喬木這種搞法弄得耀邦有口難言。

第六,搞武裝力量。「文革」以後,鄧小平一直表示不擔當黨政主要領導職務,但軍委主席一職卻無論如何是要當的,因為只要掌握了軍權,就掌握了國家。1987年十三大通過決議,鄧小平任軍委主席。時任黨的總書記是趙紫陽,國家主席為楊尚昆,任軍委副主席。這樣,鄧小平居然凌駕在黨的總書記和國家主席之上,後人恐怕是難以想像的。「六四」以後,曾有人指責是楊尚昆命令讓軍隊鎮壓人民,楊尚昆喊冤,「我有什麼權力調動軍隊啊!」鄧小平才是最後拍板採取武力對學生進行鎮壓的人。

「六四」以後,還搞了兩次大的政治運動,一是清查運動,二是黨員重新登記(也叫清黨運動)。當時有四個人,于光遠、李銳、杜潤生、李昌,胡喬木不讓他們保留原來的黨籍。最後陳雲表示不同意,這才把這四個人保了下來。這兩個運動整了一大批人,一大批被那些保守派視為眼中釘的同志。但究竟整了多少人,現在沒有人進行研究和統計。

(四)回到新民主主義道路上來

2008年,謝韜提出中國應該走民主社會主義的道路,在國內外引起了很大反響,《人民日報》刊文表示反對。我左右尋思,感覺使用「新民主主義社會」一詞更為合適,雖然多少有些萬不得已。

自一九一二年滿清倒台以後,中國革命的性質就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這個話中共創始人陳獨秀在成立中國共黨的時候就已經講過。延安時期,特別是六屆六中全會時,毛澤東作了一個《論新階段》的大報告,還發表了一個《告全國人民》的公開信,在這裡毛也講得很清楚。毛澤東把它歸納為新民主主義社會,這是一個獨立的社會階段,需要實施幾十年。毛澤東認為,不能從資產階級社會直接跳到社會主義社會,這兩種性質不能混淆,之間存在著一個新民主主義階段。毛澤東還說過,從中央到地方,都須經過人民選舉,後來他還說,我這個新民主主義就是三民主義,就是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羅斯福的「四大自由」。

經過了抗戰和解放戰爭以後,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當時憲法和人民政協的綱領上都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新民主主義的國家,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三年以後,隨著三大改造的結束,毛澤東的想法發生了變化,稱中國馬上要進入社會主義,並且認為劉少奇所堅持的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是反動的。之後,他提出的「資本主義當權派」等等,都是要消滅資本主義。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毛澤東想當世界革命的領袖!所以他在「文革」前就已經發動了所謂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兩條路線的鬥爭。他認為蘇聯已經是修正主義,中國要搞一個最純正的社會主義。毛澤東很快拋棄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提出要搶先跑步進入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也造成了後來「文革」十年的浩劫。

我考慮過民主社會主義的提法,為什麼他們不贊同?恐怕有這麼幾個原因︰第一,民主社會主義主張搞和平鬥爭,不搞武裝鬥爭,軍隊為國家所有,政黨不能擁有軍隊;第二,搞多黨制和議會鬥爭,就不能搞一黨專政;第三,搞混合經濟;第四,不搞思想壟斷。民主社會主義這些東西,共黨都接受不了。所以,我考慮提新民主主義比較容易被接受,第一,要在黨的領導下;第二,軍隊不變;第三,經濟上維持公有制為主;第四,在共黨領導下,逐步地發展思想言論自由。我認為,在「胡趙新政」的十二年裡,是共產黨執政以來最好的十二年。我認為,在一個黨的領導下還是可以搞一定的民主。比如在台灣蔣經國時期的國民黨,比如戈巴契夫時期的蘇聯,都是先例。但是現在的中國,要出現象蔣經國、戈巴契夫這樣的人很難。鄧太宗去世以後,只能指望領導集團里產生比較先進的人物或派別,然後由他們去推動改革。我不主張「體制內」、「體制外」的說法,體制外不一定都講民主,體制內不一定就是假民主。我不認為「胡趙新政」十二年是假民主。胡耀邦提出理論研究自由、思想自由,提出從黨內民主推向社會民主。趙紫陽在民主方面比胡耀邦還強調民主,又有很大的發展。可惜「胡趙新政」僅僅十二年就被鄧小平扼殺了。可以設想,如果按照胡趙的本意,如果能夠堅持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長時間,「胡趙新政」會發展出更好的情況,就會出現更新的景象。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獨立的歷史階段,只有為這個歷史階段搞幾十年,甚至更長更多的時間,才能達到社會主義。在我看來,胡耀邦、趙紫陽的「十年新政」,是重新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十年,是成功的十年。胡耀邦沒有明確提出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獨立的歷史階段,但當時于光遠寫過關於建設新民主主義社會的一個提綱,據光遠同志對我說,後來胡耀邦給他打了一個多小時的電話,表示同意。「胡趙新政」之所以是重建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十年,是由於胡、趙堅持共黨領導和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胡趙新政」中,能夠平反冤案、反對「兩個凡是」和推行「包產到戶」的農村改革和經濟改革,是由於徹底否定了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否定了以階級鬥爭為綱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否定了中國當前處於社會主義革命的歷史階段,也就否定了毛澤東的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兩個階級、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條道路之間的你死我活的鬥爭。這樣,就重新承認了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和「論聯合政府」的現實意義,新民主主義社會是獨立的社會形態,將長期在中國存在。從1937年到1953年,毛澤東在抗日根據地、解放區和建國初期的新民主主義社會的實踐還是成功的。關於這一方面,我曾有專文來說明,這裡就不多說了。從1953至1976年毛澤東放棄了新民主主義,急於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過渡,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這是已經形成的歷史事實。

當然,關於「胡趙新政」中胡耀邦存在的若干缺點和不足之處,這不只是受到短短十年的限制,還受到很多來自鄧小平等一股頑固保守勢力的重重阻撓。要根據當時當地的特殊條件來評價,所以,我以為不要苛責古人。現在重提重建新民主主義,也不能照搬延安時期、建國時期和胡趙時期的一套辦法,也要按新的歷史條件有新的發展。有一條應該肯定,應該搞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而不應是社會主義革命。雖然反帝的任務現在沒有了,但反霸權主義、反恐怖的任務還有;以前反官僚資本主義,現在應該反權貴資本。中國長期處在新式的民主主義革命階段,並不是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階段。

對於整個新民主主義理論的創立,我已經在我的著作《胡績偉自述》第四卷中有所論述。在我的有關「胡趙新政」一系列的論述中,也已經有特別的闡明,這裡也不多說了。

2009年是特殊的一年:胡耀邦去世二十周年,「六四」二十周年,建國六十周年,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在此我建議,先從為胡耀邦、趙紫陽平反開始,以後逐漸平反「六四」,通過提高憲法地位,保障人權,推進中國社會的改革。如果說,當年胡耀邦推進社會改革首先是從平反「文革」時期的冤假錯案開始的話,那麼今後要從糾正鄧小平時期的一系列錯誤開始。鄧小平在世時搞出了許多新的冤假錯案,現在的黨政領導的首腦應該對此做出一個交待。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222/855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