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穿美國軍裝的中國小留學生

宋知席同學說,「國際生去年收費是四萬六美金。包括學費、房間、吃飯的費用。」校長韋斯里將軍說,「我們的目標就是為我們的學生在未來生活中的成功做準備。他們的性格和正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年輕人可以學習各種知識,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性格去有智慧地運用這些知識,他們就不會成功,也不會幸福。我們就是要用道德、正直和勤奮和知識來確保他們成功。我們學校的學生不能只是獨自學習,而不參加群體生活。他們對於自己的隊友和同學都負有責任。」

中國學生到美國來留學,越來越呈現低齡化的趨勢。許多中國的青少年在13歲14歲左右就開始到美國來念初中和高中,進而升入美國的大學。這些人被稱作是「小留學生」。接待這些中國「小留學生」的美國學校大部分為私立寄宿學校,有宗教背景的,也有非宗教的,甚至還有軍事化管理的學校。我們今天就帶你參觀一所軍事化管理的寄宿學校,看看在那裡學習和生活的中國「小留學生」們。

從華盛頓開車向西一個小時就進入了連綿的藍嶺山區。倫道爾夫-馬孔學院就座落在風景秀麗的香南度山谷之中。這個學院占地有一百三十五英畝,幾乎相當於許多美國大學校園的面積。雖然這個學校的名字有「學院」兩個字,但是它實際上是一所寄宿高中。

每天清晨六點半鐘,學生們就要起床,參加在學校主樓前舉行的升旗儀式。

對了,您沒有看錯。這個學校的學生們穿的都是美國空軍的軍服。倫道爾夫-馬孔學院是美國唯一的一所按照美國空軍軍校的建制設立的高中,已經有124年的歷史。學校的校長韋斯里將軍退伍前是美國空軍的軍法官,在他的辦公桌前還擺放著一把軍刀。

韋斯里將軍說,「我們這所學校是由美以美教會在1892年創辦的,到現在我們和這個教會還是有密切的關係。我們在1917年,也就是美國參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不久開始了軍事化的建制,一直持續到現在。我們是為大學輸送人才的學校,但是也有青少年預備役軍官的課程。1975年以前,這個學校一直是陸軍的體系,75年以後改成空軍。我們學校是美國唯一的空軍青少年預備役軍官的學校。我們學校還有兩架小飛機,開設了飛行課程。有許多學生來到我們學校就是喜歡飛行。」

雖然學校的面積很大,但是學生並不多,全校一共有305名學生。令人驚訝的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竟然有57人,幾乎占了學生人口的五分之一。每個家長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好學校去念書,但是這些中國家長們怎麼會選擇把孩子們送到這樣一個位於深山之中,受到軍事化嚴格管束的學校呢?

來自北京的彭怡菲今年17歲,是12年級畢業班的同學,明年即將上大學。她最初聽說這個學校是因為一個小學同學在這裡讀書。

彭怡菲同學說,「我爸媽就是想著這邊有同學在,不會那麼孤單。而且他們也覺得如果有這個Program的話,學校管得嚴一點也挺好的,這樣的話我不會在這邊光玩了,肯定在這邊學到東西。」

陳子寅同學說,「我媽媽她其實是希望我來軍校的。因為她自己也是當兵的,她原來在解放軍,後來退役了。其實就是適應適應就好了,也沒有多麼難。你只要服從命令,所以我覺得這裡並沒有很大的困難。」

孫天怡同學說,「在國內七年級初我父母就打算把我送出國了。之後就一直在準備。到了八年級大概十一月的時候選定了幾個學校,然後我媽媽就飛到美國,開始轉各種學校。後期吧她又根據我本身的性格啊缺點優點啊綜合地看了一下,然後選了這個學校。」

在倫道爾夫-馬孔學院,每個學生每天早上六點半起床,然後整理內務,吃早飯,參加升旗儀式,然後就是一天的課業,晚上十一點鐘熄燈之後,網際網路也就斷掉。一天之中,每個學生必須要軍容整潔,宿舍要乾淨利落,如有違反,必定受罰。來自瀋陽的宋知席是剛被提拔到的學生官,但是今年就被處罰過一次。

宋知席同學說,「我上完課以後測試得換衣服嘛,換完體育課的衣服我還得換回軍裝。然後我就回寢室了,把衣服放到床上。但是房間管理很嚴,你如果房間清理的不好,宿管檢查以後就可能把你的電腦、手機全都收走不還給你。等下午我回來之後,發現電腦手機iPad都沒了。」

校長韋斯里將軍說,「空軍條例規定不許體罰。但是很奇怪,現在的年輕人對收走他們的電子產品更難受,這種懲罰就更有效。」

倫道爾夫-馬孔學院的辦學目的是要向大學輸送人才。這裡的教學班級並不大,每班只有不到二十人。數學教學部門的負責人巴爾老師說,在他的班上,成績最好的都是中國學生。

數學老師巴爾說,「在我的班上,成績最好的都是中國人。我班上一半的學生都是中國學生。但是他們也像美國學生一樣,最好的升到頂層,也有成績一般的。有的中國同學在課堂上很活躍,有的則不怎麼說話,或者並不專心。所以並不像一般人心中的成見:中國學生都是數學最好的。」

教世界歷史課的哈里曼老師辦公室的柜子上貼了一張中國學生送給他的字幅。哈里曼說他已經忘了是那個中國學生寫給他的,那是六年前的事了。不像巴爾老師的數學課,世界史是門文科,歷史老師哈里曼老師說,語言確實是一些中國同學的障礙。

歷史老師哈里曼老師說,「我覺得這是主要的障礙之一。中國同學來自中國各地,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但是也有一些九年級的中國同學英文非常好,幾乎聽不出口音。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但是中國同學在我的課上都非常認真努力,寫的作業能夠列舉很多的細節。」

在藝術課上,我們遇到了幾位中國同學,他們結成小組在給XX製作的道具上漆。這個道具將用在《羅密歐與朱麗葉》表演的舞台上。

倫道爾夫-馬孔學院是個費用很高的私立中學。對於從國外來的學生,費用就更高。

宋知席同學說,「國際生去年收費是四萬六美金。包括學費、房間、吃飯的費用。」

這個價錢幾乎就是在美國上大學的費用了。實際上,這個學校的學生們所學課程和所用教材都和維吉尼亞州的其他高中並無不同。那麼明明可以在其他學校學習的內容,為什麼要花這麼多錢來到這所管理嚴格的軍校里來學呢?

校長韋斯里將軍說,「我們的目標就是為我們的學生在未來生活中的成功做準備。他們的性格和正直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年輕人可以學習各種知識,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性格去有智慧地運用這些知識,他們就不會成功,也不會幸福。我們就是要用道德、正直和勤奮和知識來確保他們成功。我們學校的學生不能只是獨自學習,而不參加群體生活。他們對於自己的隊友和同學都負有責任。」

那麼,韋斯里將軍所說的這種性格培養在中國學生身上是否起到作用呢?

孫天怡同學說,「來了這邊就是更獨立了,因為父母不在身邊嘛,然後又是一個純英文環境,父母有時候幫不上什麼忙。遇到什麼事情還得我自己去做決定。」

宋知席同學說,「我來了以後就是學會了怎麼服從學校的規章制度。」

彭怡菲同學說,「我在這邊變得成熟了好多。在國內感覺視野沒有那麼大。在這邊認識從全國各地來的人,全世界各地來的人,感覺視野變大了。」

陳子寅同學說,「就是更加獨立。」

這些獨生子女離開父母,來到異國,父母肯定是想念的。那麼,同學們放假之後回到中國,父母見到的又是什麼樣的孩子呢?

陳子寅同學說,「我第一次從美國回到中國以後,我媽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兒子長大了』。」

彭怡菲同學說,「他們就覺得挺驚喜的吧。我原來就是吧,頭髮就是散著吧,有個頭簾啊,現在看著非常的精神。穿上校服後很精神,一個小姑娘有點軍人的范兒那種感覺。」

孫天怡同學說,「在這一點上,我媽還是挺欣慰的。她覺得說,12年睡懶覺的惡習,天天六點半強制性的起床,居然給硬掰過來了,她覺得還是挺高興的。」

宋知席同學說,「我記得我回國以後第一次見到我媽,她第一反應不是說我長大了。她說,『你英語比以前好多了』。」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6/1223/856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