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黨報告訴我們 什麼是"與時俱進"!

日前,網友翻出人民日報2015年和2016年有關《弟子規》的兩篇評論,前一篇稱《弟子規》內容「培養奴性、罔顧人權」,後一篇建議家長都來學習,然後再教育孩子。網友評論:不到一年態度就翻轉,這才叫「與時俱進」。

人民日報2015年4月的評論文章稱,一些家長讓孩子背誦《弟子規》,卻不知道「其中包含了一些培養奴性、罔顧人權的內容」,「一味對傳統文化頂禮膜拜,有害無益」。

人民日報2016年2月的評論文章變成,父母最應該學習《弟子規》,努力提升自己的修養水平,才能給孩子更多合理的、有幫助的建議和要求。

網友留言:「以前批判傳統文化習俗,還沒一年呢就翻轉了,人民日報真的是變色龍。」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是一本清朝出現的文學作品,內容以儒家道德為主,以韻文寫成。一般認為作者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李毓秀,後經賈存仁修訂改編,改稱《弟子規》。

其內容取自《論語·學而篇》中的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核心思想是孝、悌、仁、愛。

《弟子規》是以三字一句,兩句一韻的文體方式編纂而成。然後再以《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等部份來加以演述。列舉為人子弟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學等應有的禮儀和規範,特別講求家庭教育和生活教育。

歷代用韻語編成,傳授倫理道德的蒙學讀物中,以《弟子規》的影響最為廣大。自清代開始傳授以來,幾乎沒有任何一部蒙學讀物比它更為風行,即便是自宋代以來就長期風行的《三字經》,也幾乎因《弟子規》的傳授而廢棄。在清代,許多地方政府都曾飭令所屬州縣,將《弟子規》列為私塾或義學的童蒙必讀書籍。《弟子規》是清中期以來流行最廣,影響最大的蒙學教材。

《弟子規》內容淺白易懂,押韻順口,對兒童正確行為的規範具體明確,現今仍廣泛流行於台灣各小學。

阿波羅網於飛報導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阿波羅網於飛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205/876951.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