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要求回台灣奔喪,由於這位台灣「叛逃軍官」的特殊背景,而成為報紙上的一條新聞。
林毅夫在台灣服役
據台灣《天下》雜誌報導,林毅夫原名「林正義」,1952年出生台灣宜蘭,國民黨陸軍官校44期畢業,1979年在擔任台灣金門守軍上尉連長時,攜帶金門防衛計劃圖等軍事秘密,拋妻離子(連一聲告別都沒有)「叛逃」(游泳)到廈門,然後改名為「林毅夫」;英文名為「JustinYeFuLin」。
林毅夫後來到美國留學,返回北京後,開始在政界、學界發跡,不僅獲得「北京大學教授」職稱,而且後來在「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獲得主任頭銜,並連續三屆出任「中國全國政協委員」,成為共產黨中國的大紅人。目前在他自己網站上列出的他擔任的職務和頭銜,竟多達52個!外加14家雜誌的編委和顧問。我從沒看到過一個人能有66個職務,可見權傾一時。
但引起我注意林毅夫的不是他那些顯赫的官方頭銜和地位,而是他和「巴靈頓博士」吳征、「哥大校董」楊瀾的關係。因為在調查吳征學歷造假事件中,發現這位原台灣叛逃軍官在吳征獲得復旦大學「博士」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
早在新浪網刊出「共同主席」吳征是「美國博士」之前,吳征還僅是「香港凱威國際有限公司行政總裁」時,林毅夫就聘請了吳征擔任該中心的授課教師,並在該中心網頁的「任課人員」介紹中說吳征是「復旦大學學士,華盛頓大學金融管理博士」,比「巴靈頓博士」還高几個等級。
後來當吳征的學歷被質疑後,林毅夫主持的「中心」把吳征簡歷中所有學歷都刪除,僅保留了商界職務,但沒有做任何解釋。後來楊瀾對《南方周末》說,「從我們正式發布的簡歷來說,都是沒有錯的,時間也都是非常清晰的。如果其他地方搞錯,我們只能在發現了之後,請人家予以更正。比如北大網站上說吳征是復旦的學士,我們就請他們更正了。」
楊瀾訪談林毅夫
但疑點是,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網頁上的吳征簡歷錯得實在太離譜,因為吳征既不是復旦學士,更不是華盛頓大學博士。從楊瀾的口氣看,是北大弄錯的。那麼北大從哪裡獲得這麼錯誤的信息?一般來說,簡歷這種死的東西,都是不能發揮變動的,而且一般都是本人提供的。那麼北大網頁上的吳征簡歷到底最初來自哪裡?這個秘密大概只有吳楊夫婦和林毅夫知道。
但林毅夫不會出來澄清事實,因為他和吳征有「特殊的關係」。這可從很多跡象看出。1999年12月16日「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紀念成立5周年研討會,吳征被林毅夫安排第一個上台主講。
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是當今中國數一數二的經濟研究機構,可謂人才濟濟,雲集很多從美國名牌大學獲得真博士的經濟學學者,如陳平、海聞、易綱、楊壯、梁能、平新喬、胡大源、姚洋、周其仁等,但為什麼該中心主任林毅夫要特別青睞既沒有經濟學的學歷(中外都沒有)、更無經濟研究經歷的吳征,學術研討會不僅安排他主講,而且是第一個?
吳征和林毅夫之間的秘密外人難以知曉。但吳征高興得忘乎所以時,就會透露出一二。例如,吳征在接受北京《中國企業家》雜誌採訪時,就透露說,他是價值2,000萬美金的「人人網」的最大股東,後來「我把股份全部轉給了北大經濟研究中心」。吳征把價值這麼多的股票全部無償給了林毅夫的研究中心?如果這是真的,那麼林毅夫本人是否拿到好處?這中間有什麼交易?
雖然外人暫時無法了解全部內情,但從林毅夫的「回報」上,則可以明顯看出一些端倪。吳征在上海復旦大學進行國際政治專業的「博士」論文答辯時,並不是復旦大學專職教師、更不是研究國際政治專業的北大經濟學教授林毅夫卻要專程從北京去上海,做吳征的論文答辯主委,並對吳征的那篇所謂「博士論文」給予高度評價。
據《南方周末》報導,吳征是以美國公民身份(不經考試、也不在校學習),憑一篇7萬多字的「論文」獲得的博士學位。復旦大學知情者透露,吳征當時讀的是國際政治系(後來擴為國際關係學院),隸屬復旦法學院。法學院學術委員會13位委員審核吳征的博士論文後一致拒絕授予他博士學位。其中倪世雄教授(後來任國際關係學院院長)說,吳征的論文「英文翻譯錯誤百出,不具博士學位資格」。
據網上可查到的復旦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第50次會議(2000年7月7日)記錄,該會議由學位評委會副主席李大潛院士主持,21名委員出席。該會議決定「暫緩授予國際政治系吳征等4人博士學位。以上4人可在兩年內申請複議。申請複議時,……國際政治系吳征應提供專業課課程考試試卷……」
但在13名法學院學術委員一致拒絕、21名復旦學位評定委員全部要求暫緩授予的情況下,吳征硬是最後拿到了這個「博士」學位。這和擁有66個職務和頭銜、當今中國政壇和學界都是「大紅人」的林毅夫全力保駕、親自主持吳征論文答辯,並對那篇劣質論文「高度評價」有決定性的關係。當年吳征的那筆股票是不是產生了「特殊的價值」?
吳征的博士論文《中國的大國地位與國際傳播戰略》今年初由《解放軍報》下屬長征出版社出版。如果一篇博士論文由軍隊出版社出版,很難不讓人質疑它的學術價值。除此之外,記者在11家網絡書店上都檢索不到吳征的這本書,而且長征出版社網頁書庫中也沒有這本書。那麼這本書到底怎麼出版的,印了多少冊,賣出了幾本?在中國買賣書號非常普遍的情況下(一個書號約一萬人民幣),是不是吳征花錢買書號出的書,而且印數極少?否則怎麼書店都沒有這本書?
由於找不到這本「博士論文」,所以無緣直接拜讀。但看到兩篇有關評論:一篇是任職聯合國的殷惠敏發表在台灣《中國時報》上的,該評論說,「我也看了吳征在復旦大學的博士論文(最近出版成書),以我過去在美國念研究所和大學教書的經驗,不能不指出,那篇論文屬於鼓吹宣傳性質,而非紮實的研究成果,若拿到研究所的研討課上,勉強只能拿到C等,作為博士論文,未免太淡薄了。」
另一位中國大眾傳播學者就吳征論文所列參考書評論說,「吳征所引用的參考書第一是老掉牙的,都是六七十年代傳播學剛起步時候的作品……都是ABC水平的」。
但這樣一本被人視為標誌「復旦大學的學術水準已淪落到可悲的地步」的劣質論文,則得到了專程由京赴滬做吳征「博士答辯」主委的林毅夫的高度評價,顯然林毅夫和吳征的關係不一般。而楊瀾「校董」在香港鳳凰衛視主持「楊瀾工作室」時,就特意專訪林毅夫,誇讚他為「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政府經濟智囊」。
吳征不僅自稱「雙料博士」,簡歷中還羅列有北大、清華和上海大學三所學府的「客座教授」。那麼這些「教授」頭銜都是怎麼獲得的?吳征簡歷中僅是列出這些頭銜,但沒有給出具體是哪個系、哪個專業的「客座教授」。那麼他的那個「北大客座教授」頭銜是不是林毅夫的「北大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給的?吳征以什麼學術成果和地位可以擔任北大的「教授」?
在今年3月的中國全國「人大政協」會議上,「政協委員」林毅夫提出要打假,在做「主題發言」時建議設立覆蓋全社會的、嚴格的信用監督獎懲制度,制定「社會信用信息法」,嚴格規範上市企業和個人提供的信用信息等。那麼是不是林毅夫先從他和吳征的「特殊關係」談起,向社會和公眾做一個樣板?
□2002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