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榮劍:某首富 政治是你能遠離的嗎?

作者:
在壞政治的條件下,國民能不能「我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對不起,你就是躲不起!因為法治不全對所有國民權利和利益的破壞都是相同的,許多人在沒有受到政治迫害時會認為政治離自己很遠,而一旦面臨政治的衝擊時,他們又會發現政治其實離自己很近。就在兩年前,首富肯定不會有任何政治性擔憂,現在他的擔憂難道不就是來自於政治嗎?

遠離政治,親近政府,這是某個首富的座右銘,聽起來真是一個兩全之策,既不惹政治的麻煩,又討得政府的喜歡,可以一門心思地大把掙錢。沒想到的是,你不想惹政治,政治可是要來惹你,你想遠離政治,政治卻要纏上你。最近全國人民都知道了,首富有麻煩了,麻煩還不小。麻煩之下,估計首富現在正在重新認識一個問題:我為什麼無法遠離政治?

回答這個問題,首富首先需要搞清楚什麼是政治。

政治的定義很多,簡單地說,政治就是參與或管理國家公共事物的活動、規則和制度。人是社會的動物,人離不開社會交往,社會交往就是人的公共參與和活動。人的社會活動,必須遵守相應的公共規則,受到法律和制度的保障及約束,否則,大家都各行其是,社會就會亂套,陷入叢林法則,盛行以強欺弱,公共生活就無法正常進行。政治的基本功能就是要解決人的公共活動、公共參與和公共管理等相關規則和制度建設等問題。

政治有好政治和壞政治之分,政治的好壞就是看能否保證人民享有參與國家公共活動的權利、制定國家規則的權利和建設國家制度的權利。依據政治史的經驗來看,憲政民主政治是目前最好的政治,或者換個說法,是最不壞的政治。

所謂最好或最不壞的標準是:一,國家權力來源於人民授權,君權必須民授,授予的方式就是選舉,未經人民自願選舉而產生的國家權力均沒有合法性。二,經人民選舉產生的國家權力必須受到制約,制約的方式是分權制衡,即設置不同的互相獨立的權力機構並依據法律進行互相監督,同時保證人民享有對國家權力及其工作人員的監督權。三,國家權力必須逐步回歸社會,國家把管理社會的權力逐步還給社會,不斷加大社會自我管理的權力和範圍,擴大社會的自治權,真正實現人民當家做主。

好政治的上述三個標準,實際上涉及到了政治的三個元問題,即國家權力來源,國家權力制約和國家權力歸宿。憲政民主政治應該說是比較好地解決了這三個政治元問題,這也是判定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好或最不壞的政治制度的主要依據。

在憲政民主制度下,所有人都享有法定的政治權利,每個人都和政治息息相關,不管是商人還是其他身份的人,都無需遠離政治。同時,也不需要親近政府,因為政府真正是人民的公僕,人民可以隨時批評政府,監督政府的一言一行,甚至可以按程序更換政府,而根本不必刻意去討好政府。當然,在歐美民主國家,目前也存在著投票率低下的問題,這說明許多人討厭政治,遠離政治,放棄政治權利,但他們這麼做,並不意味著他們政治權利的喪失,也並不意味著他們會恐懼政府,他們可以隨時回來關心政治,並對他們不滿意的政府說不。

在好政治的制度安排下,人不必遠離政治,不必親近政府,那麼,在壞政治的制度安排下,是不是就必須遠離政治和親近政府呢?我想這肯定是首富更為關心的問題。

所謂壞政治可以由好政治來做比較,肯定是相應於在國家權力的產生、國家權力的制約和國家權力的歸宿這三大領域中所存在的問題來判斷的,如果問題比嚴重,社會參與國家和制約國家的權利沒有得到充分實現,公民的財產權和自由權沒有依法被保障,那麼,這樣的政治制度安排離好政治就差距甚遠。

在壞政治的條件下,國民能不能「我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對不起,你就是躲不起!因為法治不全對所有國民權利和利益的破壞都是相同的,不管是底層訪民、拆遷戶、中產階級還是商業大佬,包括那些高級官員,在他們的個人權利受到不法侵害時,如果不能訴諸一個公平公正的法律保障體系,他們還會有什麼政治特權可以寄望呢?許多人在沒有受到政治迫害時會認為政治離自己很遠,而一旦面臨政治的衝擊時,他們又會發現政治其實離自己很近。就在兩年前,首富肯定不會有任何政治性擔憂,現在他的擔憂難道不就是來自於政治嗎?

撇開抽象的好壞標準不說,首富對於一個國家的基本政治還是有比較明確的要求,他於2015年在哈佛大學的一次演講中曾經說過:「企業的投資自由或者資本流動自由本身就是國家法制水平的基本衡量標準。企業如果沒有投資自由權,這個社會也就無所謂自由和公平了」。首富這裡說到的自由和公平,其實就是政治的應有之義,如果不講這個政治,自由和公平怎麼可能實現?

我相信,現在許多企業家對民主沒有迫切的需求,他們普遍認為在中國實行普選制還為時過早,但他們對自由和法治還是有著強烈的訴求,市場經濟的核心要素就是自由和法治。從政治發展史的角度來看,政治民主的確也是在自由和法治發展到了一定階段之後才會成為社會的普遍關切,到了那個時候,企業家們會認識到,只有在憲政民主制度下,自由和法治才是穩定的,多數人權利和少數人權利都能依法受到保護。自由、法治和民主,是好政治缺一不可的基石。

晚清時期出過兩個企業家,很有代表性,一個是胡雪岩,一個是張謇,前者是著名的紅頂商人,一直親近政府遠離政治,和官家勾兌,亦官亦商,如魚得水,掙了不少錢,最後還是因為政治而破產,萬貫家財付諸東流。後者則在晚清政治轉型進程中積極參與政治變革,先是主張君主立憲,後來認可共和革命——清帝遜位書就是由張謇起草,當袁世凱復辟稱帝時,張謇又奮起抵抗,成為維護共和的英雄。現在史家對張謇的普遍評價是:政治家、實業家、教育家、立憲領袖、共和英雄,真是實至名歸。他的一個著名觀點是:「一個人辦一縣事,要有一省的眼光;辦一省事,要有一國之眼光;辦一國事,要有世界的眼光。」正是因為有大視野,能夠看到世界的潮流所向,張謇才能走在歷史的前頭,而不是被歷史所拋棄。

對於中國當下的企業家來說,熱衷做胡雪岩,或許可以取得一時成功,但指不定哪天就會被政治巨浪瞬間吞沒。做張謇?那也不必了,國人不必有這份期待,張謇已死!他們如果想要自我保護和自我拯救,多少有點張謇的意識和情懷就是了不起,這至少能為他們的個人自由和財產安全增添一個積極的因子。

這就是政治,你的政治,我的政治,國家的政治。

寫於2017.7.25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一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0802/971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