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關於中國的印錢速度:多少人還蒙在鼓裡?

作者:

作為投資人,無論是買房還是炒股,弄清楚市場上的資金量非常重要。過去幾年,中國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普遍採用M2衡量市場上的貨幣總量。

M2被稱為廣義貨幣,是居民和單位的存款+現金總和。有意思的是,9月15日央行發布2017年8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顯示:8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是164.52萬億元,同比增長8.9%。M2同比增速連續4個月降到了個位數,不僅如此,8月份還跌破「9」的關鍵數字,創下歷史新低。

中國近20年的M2貨幣存量及增速對比(網絡圖片)

與過去M2時不時20%相比,目前的貨幣供應量確實低得可憐。原本貨幣供應減少,資金面緊張,股市樓市難免掀起一場波瀾。然而,8月份的股市逆勢上漲了2.68%,樓市總體保持平穩。

該怎麼解釋M2大幅收縮時資產價格仍然表現得相當突出呢?較為合理的解釋應該是:M2作為貨幣總量的度量值已經失真!

現在問題來了:在M2已經失真的情況下,市場上真實的錢到底有多少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要知道現代意義上的貨幣(錢)到底是啥?

筆者認為,貨幣必須得同時滿足下面四大特徵:合法通用、交換功能、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即貨幣必須具有支付的功能,度量商品價值的功能且在較大範圍內能夠流通使用。

我們可以分成兩類:

1、非電子貨幣:紙幣;

2、電子貨幣:銀行活期存款、定期存款;

想想看,銀行存款是不是可以用來轉帳支付?帳戶資金一旦劃轉,其價值尺度、支付手段特徵表露無疑,銀行轉帳受法律保護且在全國範圍內通用,所以銀行存款是貨幣,紙幣就更不用說了。

對銀行存款來說,我們把100塊錢存在銀行里,實際上是銀行欠我們100塊錢,銀行會給我們一張存款憑證,這張存款憑證是沒有價值的。打個比方,某一天這家銀行破產了,那麼這張存款憑證就是一張廢紙。

人們之所以放心在銀行存款,就是因為相信銀行的信用。所以,在這個交換過程中會產生100塊錢的信用。

對紙幣來說,實際上也是沒有價值。如果國家沒了,這張紙幣其實也是一張廢紙。現實中我們的勞動成果之所以願意接受紙幣作為貨幣補償,那是因為人們相信國家的信用。在這個過程中人們每個月的酬勞是多少,實際就產生了多少信用!

所以可以這麼理解,從現代意義上說,貨幣增加多少,信用就增加多少,信用就是貨幣。

如果你還聽不明白,那就再舉兩個例子:

1、在紙幣沒有出現以前,一般是白銀充當貨幣的功能。A把100兩白銀存入XX錢莊(銀行),XX錢莊把100兩白銀借給B,在這個過程中信用會產生200兩白銀(A借給XX銀行的100兩白銀+XX銀行借給B的100兩白銀),而交易過後貨幣仍然只有100兩白銀,即B拿到的100兩白銀,而A在XX錢莊(銀行)存款不能隨便動用,不滿足貨幣的基本功能(合法通用、交換功能、價值尺度、支付手段),所以不能充當貨幣。

2、在現代,A把100塊錢存入XX銀行,形成XX銀行的活期存款,XX銀行將100塊錢貸款給B(假定不需要存款準備金)。在這個過程中信用產生了200塊(A借給XX銀行的100塊+XX銀行借給B的100塊)。同時貨幣也產生了200塊,即B拿到的100塊+A在XX銀行的存款100塊。因為在現代社會中銀行存款可以轉帳支付,滿足貨幣的基本功能。

可見,隨著社會的發展,貨幣的含義發生重大變化。在古代,貨幣不等同於信用,但在現代,貨幣即是信用。

好了,如果你現在承認了貨幣=信用,那現代社會中信用還有哪些,難道只有現金和銀行存款嗎?

那當然不是!

比如人們在支付寶里存錢,實際上就是支付寶欠大家的錢,我們存多少錢,信用就會產生多少。與此同時,支付寶、微信的資金可以用來轉帳支付,具備合法通用、交換功能、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四大基本功能,所以它也是貨幣。

但是,這些貨幣很多並沒有統計在M2里,導致M2失真。

那麼現在市場上真實的錢、真正的信用有多少呢?

按照《中國理財產品市場發展與評價》統計的數據,截至2016年末,中國的信用總量達到181.92萬億,遠比同期M2的155萬億多得多!

下面是近年M2和信用總量對照表:

中國近年來M2和信用總量對比(作者製圖)

如果數據統計準確,那麼它告訴我們3點信息:

1、M2已經不能真實反映市場上全部的錢規模了,大約有20%的錢尚未被M2統計覆蓋;

2、2016年末,信用總量是181萬億,這是當時市場上所有的錢的數量,相較2015年,增速16.51%,說明市場貨幣供應量仍然處於非常高的水平;

3、2016年,中國GDP增長是6.7%,信用總量(所有的錢)增長是16.51%。一般來說,社會上的錢主要用來創造財富(GDP),如若富餘,那麼將會造成價格上漲:

物價、資產價格上漲幅度≈信用總量同比-GDP同比=16.51%-6.7%=9.81%

它解釋了目前兩大經濟問題:

A、貨幣確實存在超發!

B、貨幣超發下,2015年出現股市牛、2016年出現樓市牛!

責任編輯: 趙亮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007/100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