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許晴前男友劉波在日本死了 曾被通緝

11月14日,著名女星許晴前男友劉波在日本去世,年僅53歲。

早上,翻微博,在朋友圈裡發現一條消息,劉波死了。

我不認識劉波,但當年剛畢業分配去的海南,結果在海安碼頭遇到颱風,在一輛大巴上過了兩晚,無聊時看了許多報攤文學,當時海南有兩本雜誌比較熱銷,一是《金島》一是《海南紀實》,後者已經改版成為純文學雜誌《天涯》,當年也是亂神怪力。裡面有一篇對海南儒商劉波的報導,於是留下了印象。

後來,我作了財經記者,對劉波也是很有興趣,因為我認識的許多人似乎都與他有交集,他不僅是北大博士,上市公司老闆,還娶了當時的大美女許睛,在當年還是很有魅力的,但不久他犯事遠逃日本,還上了紅色通輯令,慢慢也被世人忘記了。

我已經懶於文字了,於是抄我的好友李學山的一篇劉波的海南故事來講述這個人的傳奇。

梳理一下劉波的發家史就會發現,在群雄並起、大浪淘沙的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初期,此人可謂諸多弄潮兒中的佼佼者,在海南留下了一段堪稱「傳奇」的往事。

每套售價6.8萬元的《傳世藏書》

公開資料顯示,1964年出生的劉波是湖南株洲人,14歲考入武漢大學中文系(因而在圈內有「神童」之稱),獲湖南中醫研究院碩士學位後又進入北京大學讀博士,其間曾師從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畢業後做過媒體人,從事過地產、醫療保健、文化出版等領域的經營活動,參與編制出版《傳世藏書》。

1995年,劉波創立海南誠成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出任董事長,1998年收購武漢一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後,將公司更名為誠成文化。2003年曾有報導稱,劉波涉嫌欠下40億元的貸款黑洞,以及數目不詳的擔保貸款。當年9月,劉波欠債潛逃的消息在坊間流傳。

2003年7月劉波出逃,涉嫌信用狀詐騙。該案由海南警方偵辦。案件信息顯示,1997年至1998年期間,劉波提供虛假的信用狀單據和證明文件,騙取中國銀行海南分行38.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3億元)。警方透露,劉波已逃往日本。

1990年代初期,曾是湖南株洲市團委一工作人員的劉波帶著夢想南下海南,成為百萬「闖海人」中的一員,開始了他在海南的傳奇生涯。對於劉波初到海南的經歷,鮮有媒體報導,因此他究竟是以什麼樣的一種方式接觸了文化產業並很快打造自己的「傳媒帝國」,至今仍是一個謎。

劉波的傳奇生涯開始於一部名為《傳世藏書》的大書,這部大書的成功是劉波神話的原點,也是劉波構建「傳媒帝國」的原點。

劉波的一位生意夥伴評價說,「劉波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年輕的投機家,如果有條件和土壤他會成為索羅斯。他那個時代起步的人都有這個特點,一方面充滿了夢想,有一種縱橫天下捨我其誰的氣概。另一方面實現目標的手段,又多是投機性的。」而在《傳世藏書》這部書上,劉波就展示了他驚人的「運作」天才:「有個好的概念,尋找概念的一個基本載體,然後再把『概念』賣給銀行」。

1991年啟動,1996年完成全部123卷本的編纂、出版的《傳世藏書》,總印數一萬套,十六開本緞面精裝。這部巨書涵蓋經、史、子、集,以傳世善本或公認最好的通行本為底本,收集了中國5000年各門類、各學科的學術經典,已過耄耋之年的國學大師北大教授季羨林親任總編輯,2000多名古籍整理工作者一同參與整理編校——簡而言之,《傳世藏書》極有賣點。在此之後,中國圖書市場上才大量出現此類書籍,從這一點來說,劉波可謂開創了此類書籍的先例。而在銷售方面,劉波創造性地採用了出版界不曾有過的融資銷售方式,將代售費轉給了建設銀行,由訂書者到建行交款,並由平安保險、太平洋保險作擔保。

除此之外,《傳世藏書》定價高達6.8萬元,如此之高的定價在當時可謂是史無前例。因此《傳世藏書》甫一面世,在出版界和文化界立刻引起轟動,有傳言稱作為這部巨書的出品人,劉波因此賺到2億多元。

「文化商人」的「傳媒帝國」

有報導說,《傳世藏書》原來的定價為6999元,但是劉波不顧其他人的反對,堅持把價格一舉調高了近10倍,定價為6.8萬元。由於書價奇高,銷售十分困難,不得不給發行商大幅度的折扣。但是,劉波卻化劣勢為優勢,通過大量向政府機關、著名機構甚至廟宇贈書,《傳世藏書》聲譽日隆。這套恢宏巨製是劉波得以登入文化雅堂的「護身符」,也使得海南誠成集團獲得多達數億的資產評估值,成為劉波今後走向資本市場的「通行證」。劉波藉此「攀龍附鳳」,為日後遊走文化界、金融界和資本市場積蓄了寬廣的人脈。

在《傳世藏書》之後,劉波在出版界還操作過其他一些書籍,但是這些都沒有《傳世藏書》的影響力大。不過,從文化產業中嘗到甜頭並完成了原始積累的劉波已經開始著手構建一個野心勃勃的「傳媒帝國」。

1998年8月,劉波掌控的海南誠成集團收購了上市公司武漢長印20.91%的法人股,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隨後武漢長印更名為誠成文化。在這家公司的董事會成員名單中,人們驚奇地發現了余秋雨等文化名人的名字。

在劉波的包裝下,誠成文化開始由傳統產業向文化產業全面轉型。他首先置入了《傳世藏書》的部分資產,使得上市公司憑空生出5000多萬的帳面利潤;而暢銷雜誌《希望》的經營權也進入了誠成文化的「換血」計劃中。隨著這一系列的資本運作,誠成文化被籠罩在「文化產業第一股」的光環下,從1999年12月開始,股價由6.47元起步,在短短8周時間內,創出了歷史最高價24.38元,上漲近4倍。

在沒有逃匿之前,劉波的傳媒帝國已經具雛形。資料顯示,誠成文化旗下先後「擁有」《華夏WATCH》、《華聲視點》、《舞台與人生》、《這一代》(後撤出)、《少年文摘》、《中國醫藥導刊》、《大眾電視》(後撤出)、《香港風情》、《多媒體世界》、《東方文苑》等10多家雜誌。

有報導稱,在誠成文化的鼎盛時期,劉波曾收購了40多本期刊的經營權。但也有報導稱除了《希望》雜誌以外,誠成文化其他各項投資均回報不力,甚至虧損。

除此之外,劉波還投資證券公司、拍電影、開夜總會、做房地產、辦藥廠……與新華書店總店聯合成立新華音像租賃發行公司,投資1900多萬元建設遍布全國的銷售終端「新華驛站」,投資600萬元的陝西誠成郵政報刊發行有限公司,投資510萬的嶽麓書院文化教育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投資1164萬的北京東方文苑廣告有限公司,以及投資金額不詳的北京人文時空網絡商務有限公司等。

但隨著誠成文化在2003年的黯然謝幕,劉波的這一「傳媒帝國」也化為泡影。

被譴責的董事長和被通緝的詐騙犯

在劉波收購誠成文化之後,雖然風光一時,但增發新股的願望遲遲沒能實現。而此前他已拖欠了長沙、廣州、北京、武漢數家銀行的數億元貸款,資金鍊隨時面臨斷裂的危險。為了拆東牆補西牆,誠成文化背上了數億元的擔保貸款,主業和資產質量大降,2002年上半年業績大幅滑坡,在股市中「圈錢」更不太可能。無奈之下,劉波在2002年將誠成文化的大部分股權轉讓給湖南出版集團,海南誠成退居第二大股東。但由於公司遺留問題不少,捕手不到一年之後,湖南出版集團又將股權轉讓給了廣東奧園集團,隨後更名為奧園發展。至此,誠成神話落幕。

2003年9月26日,奧園發展發布「特別風險提示」公告稱,「對前董事長劉波及其海南誠成集團有限公司給上市公司造成的損害表示憤慨和譴責。」

為什麼要對劉波表示「憤慨和譴責」?奧園發展在這份公告中進一步披露說,公司目前涉及三項訴訟案件:「湖南湘計信息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借款1000萬元糾紛案」、「中國銀行海南省分行貸款擔保38.4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7億元)糾紛案」、「中國農業銀行奎屯市支行1302.8萬元圖書轉讓糾紛案」;並稱上市公司面臨著巨額銀行債務的償還。公告稱,經公司核查,涉案中的協議系海南誠成企業集團的工作人員持私刻的誠成文化行政公章,並偽造董事會決議。同時公司認為不排除劉波為逃避不良貸款責任,串通其他關聯公司行為,及懷疑劉波對公司設套,將其他債務轉嫁上市公司。

許多人或許不知道,當年去海南也曾要過邊防證,中國最年輕的省誕生了。

據奧園發展時任董事長游文慶說,當年7月份公安機關就介入了劉波案。當年9月,劉波欠債潛逃的消息在坊間流傳。

在海南以劉波之名註冊的公司有十幾家之多,但基本上沒有經營,不過這些公司看上去都出手闊綽。根據後來媒體披露的情況看,劉波的這些公司之所以出手闊綽,顯然是因為他從銀行拿到了大筆的貸款。有報導稱,中行海南分行1997年發放的日元貸款是「日本資金協力貸款」,按照規定,只能投向重大項目,並且當時海南房地產泡沫破裂,整個市場上資金異常緊張,但劉波還是拿到了這筆巨額貸款,足見劉波的「運作能力之強」。

但「運作能力」再強,終究強不過時代背景的轉換。在資金鍊斷裂並深陷債務糾紛後,劉波於2003年選擇了逃匿日本,將他毀譽參半的海南往事丟進了舊聞的垃圾堆里。

考眼力,大浪淘砂,在這個三十年前鬧海南的年輕人里,出了多少商界強人,這張照片裡你能認出幾個當今仍活躍在一線的網紅商人?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長流鎮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7/1115/102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