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美藥企十倍差距背後:美國乃"研發之王" 中國乃"銷售之王"

作者:

黑天鵝成了鉗制個股最有力的武器。近期的醫療板塊似乎成了驚弓之鳥,頗有草木皆兵之勢。

處在風口浪尖的長生生物,成為了舉國上下「討伐」的對象。一篇《疫苗之王》不僅將其推向退市邊緣,而且也引發了整個市場對A股醫療板塊的思考。市場專業人士也迅速撇分兩隊,一方堅決看好未來大健康下醫療升級的萬億市場;而另一方則用腳投票,生怕撞著下一個「長生生物」。

長生生物作為個股,突發「疫苗」黑天鵝,一部分是公司流程故意疏漏引致的個案,而更深層次則是當前中國醫療市場「逐利性」下催生的「副產品」。本期《數說》梳理了A股市場醫療版圖以及其與美國醫療股的對比,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中國「醫療事故」頻發的原因。

2017年中美新藥審批數量對比:八比一「碾壓」美國歷史新高

市場專業人士認為,美國醫藥板塊競爭尤為激烈,據悉,一個獲得FDA批准的上市藥物,需要藥企篩選10000個候選化合物,耗費時間是12年左右,耗資是15億美元,這也造成了美國醫療行業的高壁壘特徵。

根據數據統計,2017年,美國獲得FDA批准的新藥數量有46個,已是美國過去十年歷史的新高水平。

而中國2017年CFDA公開的藥品審評報告顯示,CFDA批准的新藥與仿製藥的總和是369個,是同期美國的8倍左右。

中美醫藥公司市值對比:美國千億美元16家中國千億元市值僅3家

首先,一個直觀的統計數據告訴你,中美兩國上市的醫療板塊公司到底有多少。以wind行業分類來看,在中國的上市公司中,隸屬於醫療板塊的有290家。其中,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有64家(占比22%),製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板塊則多達226家(占比78%)。橫向來看,美股醫藥市場則分別是953家、295家(占比30%)、656家(占比70%)。

從市值來看,美國上市藥企動輒千億美元級別,而且美國醫療市場呈梯隊排列。數說君梳理了美國上市藥企市值TOP20後發現,美國最大規模的藥企幾乎均是跨國藥企且16強均躋身遷移美元行列,諸如強生、輝瑞、默沙東、諾華製藥等,這些藥企從研發生產到市場銷售實際上是擁有一條高度整合的產業鏈的。

橫向對比,中國藥企市值明顯是低於美國的。千億元市值的公司僅3家,分別是恆瑞醫藥、康美藥業和雲南白藥。恆瑞主打創新藥,康美與雲南白藥則主攻中醫藥,因此前三大既非全球性公司也非全產業鏈的公司。

中美龍頭藥企研發投入比:中國僅為4%美國高達18%

市場有人調侃稱,中美醫療市場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市場,因為美國有最好的研發和藥,而中國有最好的銷售代表。經數說君查看,這句玩笑話還真說對了。

目前,恆瑞醫藥、復星醫藥、科倫藥業、海正藥業、上海醫藥、健康元、天士力、人福醫藥、麗珠集團、步長製藥是A股市場上研發投入費用投入最多的十家醫藥股。恆瑞以17.59億元問鼎,復星醫藥研發投入達15.29億元。

但橫向對比美國來看,國內藥企的研發投入簡直是微乎其微。美國市值最大的強生公司研發也是最多的,金額高達105億美元(注意單位對比);默克集團、諾華製藥、輝瑞製藥等研發投入緊隨其後,折算下來均有幾百億人民幣。

或許有人認為,絕對值不具有說服能力,畢竟美國藥企市值也是千億美元級別以上的。因此,數說君找了研發投入比例來更直觀地感受中美藥企的差異。

美國幾大龍頭公司的研發占比極高。默克集團研發費用占比高達25%以上;美國禮來公司研發逾23%;諾華製藥為18%左右;強生公司研發投入占比算是偏低水平,大約占14%左右。統計數據顯示,美國龍頭藥企研發投入占比平均高達18%。

橫向來看中國藥企的研發費用占比,恆瑞醫藥的研發占比12.71%已是龍頭中的高水平了,而康美藥業、雲南白藥研發在龍頭中則是墊底水平,分別僅為0.62%和0.35%。將這十大醫藥龍頭統計來看,研發占比平均僅4%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就連美國醫藥小公司的研發投入比例都高的出奇。一些營收僅為5萬美元的公司,卻能斥資千萬美元去進行研發,而這樣的公司在美股比例非常高。可見美國醫療股「研發主導」的文化影響極大。對比中國來看,研發投入比最高的公司,這一比例也僅為50%左右,換句話說,是沒有公司願意做研發、營收不匹配的「虧本生意」的。

中國藥企內心OS:研發輸了但銷售不能輸

如果說中國醫藥公司研發是弱項的話,中國醫藥板塊的銷售投入相比來看則絲毫不弱。從銷售費用來看,步長製藥、上海醫藥、復星醫藥、恆瑞醫藥、華潤三九無疑是A股的TOP5,其中步長製藥銷售費用高達83億元,而其去年一整年的營收僅為139億元,銷售費用占比也躋身A股前五;反觀其研發費用,年報顯示為5.5億元左右,僅為銷售費用的十五分之一。(如果讀者沒有忘記的話,上文中我們曾提到恆瑞醫藥的研發是A股最高,僅為約18億元)

從銷售費用比來看,海特生物、舒泰神、龍津藥業、步長製藥和新天藥業是A股TOP5,比例中樞約為60%。也就是說,每掙1元,其中銷售費用就高達6毛。

長生生物:「疫苗之王」也是「銷售之王」

看完A股的銷售版圖,數說君也看了看長生生物的「行業地位」,一個有趣的發現是,長生生物這支「疫苗之王」也是當之無愧的銷售之王。

長生生物銷售人員僅20餘人,但平均每位銷售代表的銷售費用卻高達2332萬元;此外,每位銷售人員的平均耗資居然是每位研發人員平均耗資的29倍。也難怪市場有人戲稱,「中國有兩支最優秀的銷售代表,一支是房地產銷售代表,另一支則是醫藥銷售代表。」

此外,國農科技的「銷售實力」也絲毫不弱於長生生物。去年其銷售費用同比大增518%就引發了深交所問詢。據悉,國農科技曾經是深交所的老五股之一,原名「深安達」,但上市28年市值卻不到20億元,連續5年被ST。這樣的醫藥股卻仍能橫行於A股市場,可謂自帶「不死鳥」體質。

昨天,長生生物戴帽復牌,再度跌停,「銷售之王」的隕落也不禁引發我們對A股醫藥板塊的思考,一個亟需研發投入的行業,卻屢屢以銷售「制勝」,這種短視趨利性的行業環境下,滋生一個「長生生物」真的那麼出人意料麼?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數說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801/1151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