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在殺人問題上與列寧史達林英雄所見略同 但毛棋高一著

作者:
毛同志仍然是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他的內容包括「殺掉一批,另外還捉起來一批,管制一批」。無論是列寧同志還是後來的史達林同志雖然也都想到要「殺」、「捉」、「管」,但是他們的「管」只想到「捉到牢裡關起來」,或者流放到「集中營」里「管」起來,卻沒有想到將他們放在群眾中。一方面讓群眾將他們「管」起來,另一方面又能讓「群眾自己教育自己」。一箭雙鵰,豈不妙哉!

年代久遠了!1918年的普列漢諾夫雖然只有62歲,但久病在身,生命之燭光即將燃盡,然而他對於這樣一件小事情的回憶卻始終刻骨銘心。

大約是在23年前,即1895年。其時,馬克思已經去世12年了,而恩格斯也正是在這一年的8月去世的。

一個春風沉醉或是一個夏日醺風的夜晚,美麗的日內瓦「蘭多爾特」咖啡館裡坐著幾位大名鼎鼎的馬克思信徒、職業革命家們,他們有俄國的普列漢諾夫(時年40歲)和他的得意學生列寧(時年25歲),法國的保·拉法格(53歲)、茹·蓋得(50歲),可能還有沙·龍格。後三位的名字我們都不甚熟悉,但他們都是法國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其中的拉法格正是馬克思的次女蘿拉的丈夫,《法蘭西的階級鬥爭》就是他的大作。

窗外湖光山色,窗內咖啡氤氳。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第一代領導核心已經凋零,中一代革命家及青年翹楚列寧同志正品茗咖啡,情緒悠然,閒聊的卻是麻辣話題——殺人。

話題還是普列漢諾夫引起的。他們在談到法國雅各賓黨專政垮台的原因時,老普同志玩笑似地說了一句話:這個專政垮台是因為斬首機砍的腦袋太多了。

話音剛落,列寧抬起眉毛,十分嚴肅地反駁他的老師:「雅各賓黨共和國垮台,是因為斬首機砍的腦袋太少了。革命應該善於自我保衛!」

一言既出,四座皆驚。因為從來也沒有人這樣總結雅各賓派失敗原因的。就像當今也從來也沒有人總結柬埔寨共產黨失敗的原因是波爾布特「殺人太少」一樣;也沒有總結蘇聯解體的原因是蘇聯領導人「殺人太少」一樣。

當時,所有在場的革命領袖們對列寧說出如此驚世駭言全都感到十分的意外,一時又都語塞。不過這畢竟只是一次閒聊,大家也沒太在意,只是付之一笑而已。然而老普同志卻記住了他的學生的這句話,內心立即生出一種不祥的感覺。因為列寧畢竟是他的學生,他太了解他了,知道這並不是他的隨口胡勒,而是他的成熟的「策略觀點」。

這是一件塵封的往事,除了當事人外再也沒有人知道了。此後的數十年間也無人再提及此事。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勝利,老普結束了長達37年的流亡生活回國。那時無產階級革命已經山雨欲來,然而,老普卻不斷地撰文支持「二月革命」勝利後成立的資產階級政府,反對社會主義革命。直至10月,老普終於親眼看到了他昔日學生列寧成功地領導了「十月革命」,成為萬眾矚目的偉大領袖。然而這位偉大領袖的老師卻始終既不理解,也不贊同,一點點欣喜的感情都沒有。

老普同志於1918年5月30日在芬蘭因肺結核病逝。死前的一個多月里,一直在寫他的一份《政治遺囑》。老普同志生前曾經交待過他已經放棄了與布爾什維克的鬥爭,只要布爾什維克還掌權,他的《政治遺囑》就不公布。所以這份《遺囑》居然塵封了81年,直至蘇聯解體、俄共垮台後的1999年11月才重新被挖掘了出來。

老普同志在《政治遺囑》中追述了上述塵封往事的細節,接著說:「未來卻表明,這不是年輕和急躁的表現,而是反映了他的策略觀點,這些觀點他當時已經明確形成了。羅伯斯比爾的命運是眾所周知的。列寧的命運也好不了多少,因為他進行的革命比神話中約彌諾陶洛斯更可怕;這場革命不僅將吃掉自己的孩子,還要吃掉自己的父母。」

普氏分析、普氏預測、普氏結論、普氏期望:「那麼列寧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列寧是20世紀的羅伯斯比爾。但是如果說羅伯斯比爾砍掉了幾百個無辜者的腦袋,那麼列寧將砍掉幾百萬人的腦袋。」「但我不願他落到羅伯斯比爾的下場。願弗拉基米爾·伊里奇活到他完全明白自己策略的錯誤並為所做過的一切而戰慄的時候吧!」

老普同志的預測不幸而言中。列寧同志雖只執政六年,俄國已有百萬人頭落地了。列寧同志死後史達林同志執政,人頭落地更以千萬計。

老普同志的期望不幸而落空。列寧同志沒有如老普期望的那樣長壽,也就根本談不上有老普希望的那種「明白」與「戰慄」。由於在1918年8月,列寧同志遭遇一名女社會黨人的刺殺,連中三槍,雖然極僥倖地活了下來,但身體受到極大的傷害,於1924年1月21日就逝世了,僅活了54歲。

在這次咖啡館談話60年後,1956年的東歐發生了「波匈事件」。

從1956年6月起,波蘭和匈牙利相繼發生群眾走上街頭抗議執政當局的動亂事件。波蘭的事變,隨著哥穆爾卡的上台,波蘇矛盾得以和平解決;而在匈牙利,抗議活動演變成為當局無法控制的動亂,直至蘇軍坦克開進了布達佩斯,事變才得以結束。

「波匈事件」發生是社會主義陣營前所未有的,它對萬里之外的毛澤東同志影響至深至巨。在隨後的幾年中,毛同志不斷總結「波匈事件」的經驗教訓,總結來總結去,赫然竟也是那句話:「他們殺人太少」。

在1956年11月15日的八屆二中全會上,毛同志說:「東歐一些國家的基本問題就是階級鬥爭沒有搞好,那麼多反革命沒有搞掉,沒有在鬥爭中訓練無產階級,分清敵我,分清是非,分清唯心論和唯物論。」

一方面,毛同志很得意於我們中國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他說:我們和他們的情況不同,我們在土改、鎮反中殺了很多人。

另一方面,毛同志又認為在我們中國也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漸,措施就是抓緊階級鬥爭,多殺人,殺夠數目。

正是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他於1957年發動了反右,58年搞了民主補課,即二次土改,59年搞了反右傾,64年開始農村四清,66年終於發動文化大革命

在此之前,有一次劉少奇同志談到越南時對越南土改殺人過多感到「憂慮」,毛同志插話道:

「我們殺七十萬人,六億人,千分之一點三。東歐就沒有大張旗鼓殺人。革命嘛!」

不知這個70萬的數字從何而來?如果是指建國以來所殺的人,恐怕幾個70萬也打不住。毛同志說「革命嘛!」,這句感嘆是什麼意思?當然是說革命嘛,哪能不殺人?而且要「殺人」,而且要「大張其鼓殺人」。

接著,毛同志又突然提到鎮壓反革命問題,他說:對於那些罪大惡極的土豪劣紳、惡霸、反革命,「有些民主人士說殺得壞,我們說殺得好,無非是唱對台戲,這個戲,我們就是老跟民主人士唱得不對頭」。為了解放生產力,「對反革命一定要殺掉一批,另外還捉起來一批,管制一批」。

殺人情結,真是根深蒂固啊!

列寧同志將「雅各賓專政」的失敗的教訓歸結為「殺人太少」;毛澤東同志將「波匈事件」發生的教訓也歸結為「殺人太少」。

因為老普同志的《政治遺囑》是在1999年才公布於世的,毛同志生前是不可能看到的,也就是說毛澤東同志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列寧同志說過的「殺人太少」的話。

然而這兩位偉大領袖卻能相隔遙遠的60多年,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社會背景下說出意思完全相同的話語來。

這叫什麼呀?這就叫主義相通心相通,英雄所見略同。

不過也請注意,即便如此,毛同志仍然是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他的內容包括「殺掉一批,另外還捉起來一批,管制一批」。無論是列寧同志還是後來的史達林同志雖然也都想到要「殺」、「捉」、「管」,但是他們的「管」只想到「捉到牢裡關起來」,或者流放到「集中營」里「管」起來,卻沒有想到將他們放在群眾中。一方面讓群眾將他們「管」起來,另一方面又能讓「群眾自己教育自己」。一箭雙鵰,豈不妙哉!

如此說來,毛同志仍然是棋高一著。

2014-7-09

責任編輯: 東方白  來源:共識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0828/1165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