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關稅或成新常態 越來越多供應鏈離開中國

美國對華關稅已經促使在華外企和一些國內企業將部分供應鏈轉移出中國,搬遷到東南亞、日本、墨西哥,甚至美國。有美國公司表示,看似關稅將成為新常態。

在華的兩家美國商會的一項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一的公司表示,由於貿易戰,他們打算轉移到中國以外的地區生產商品,其中6%的公司表示,他們正考慮將業務遷回美國。

美國已經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10%和25%的關稅,商品涵蓋皮帶、冰箱以及摩托車等。貿易戰使得在華電子製造商、工業機械製造商和時尚品牌商正致力於改變其部分裝配線。

管理供應鏈公司接到的搬遷諮詢越來越多

CNN新聞11月16日報導,總部位於香港的Kerry Logistics集團董事總經理William Ma表示:「我們接到大量諮詢。」該公司幫助世界各地公司管理他們的供應鏈。馬先生說:「這一切都發生在貿易戰之後。」

消費性科技品牌商家也在東南亞尋找新的生產地。為東芝和三星等客戶生產電子產品的台灣新金寶集團(New Kinpo Group)消費者部門副總裁Hugh Lo表示,已經被那些急於將製造業轉移到中國以外公司的諮詢淹沒。

他說,一年前,他的團隊每周接到一次諮詢。現在,諮詢數量「可能是30倍以上」。

Lo說,電視和遊戲設備製造商對搬遷特別感興趣。他拒絕透露個別公司的名稱。

韓國電子巨頭海力士半導體公司會將出口美國市場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製造業務遷回韓國。

大型工業供應商也在搬遷

大型工業供應商也受到關稅影響,他們的許多產品都受到2000億新關稅的限制。東芝機械錶示,它正在將部分成型設備的生產轉移到海外。

東芝機械從10月開始轉移對出口美國的機械的生產任務,主要是製造塑料配件的模具。如今在中國組裝的模具,今後可能會在日本本土或泰國進行。

世界第二大建築設備和採礦設備製造商小松製作所(Komatsu)告訴CNN,公司計劃將部分裝配線轉移到日本或墨西哥。法國《世界報》報導說,小松製作所也可能會將部分生產線搬到美國。

「看似關稅將成為新常態」

關稅加速了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勞動力更便宜的東南亞國家。史蒂夫•馬登(SHOO)的手袋被徵收10%的關稅,該公司表示,正在將其大部分產品生產轉移到柬埔寨和其它國家。該公司目前在中國生產約85%的手袋,明年這一數字可能下降到60%或50%。

「這種轉變幾乎完全是由於美中貿易衝突,」史蒂夫•馬登執行長羅森菲爾德(Ed Rosenfeld)告訴CNN,「我們必須做好準備,看似關稅將成為新常態,但我們希望保持冷靜頭腦,能夠占上風。」

位於聖地亞哥的初創公司Sourcify幫助成千上萬的企業向亞洲各地製造商下訂單,該公司執行長雷斯尼克(Nathan Resnick)注意到了今年企業離開中國的潮流。

今年1月,該公司在紡織品和家用電器等行業訂單的90%投放到中國的工廠;現在,他估計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大約50%。訂單重點轉移到泰國、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家。

「這真的是最近才出現的,」雷斯尼克告訴CNN,「去年我沒有去過這些國家。」

雷斯尼克在7月底曾對福克斯新聞說:「在中國之外,勞工成本實際上更加便宜,所以像製衣這樣有很多剪剪縫縫活兒的產品,大多數公司都已經搬出中國了。」

「我多年來往返中國。那裡(生產成本)變得更加貴。隨著關稅來臨,為什麼不到其它地方生產呢?這些公司表示,對關稅的恐慌降低了它們在中國生產的興趣。」

另一方面,對一些公司來說,離開中國也並不容易。華南美國商會會長Harley Seyedin表示,美國企業從中國出口的許多產品必須符合確切的要求,需要專門的設備和訓練有素的工人。供應鏈在短時間內調整有些困難。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記者許禎祺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119/1206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