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美媒:任正非給習近平下連環套 孟晚舟案難收場 把王岐山胡舒立都捲入

北京當局已暗示將華為CFO孟晚舟被抓與美中談判切割。但另一方面,中共官方也在煽動反美情緒,用強硬態度營救孟晚舟,尤其是扣押的兩名加拿大人質身份非常尷尬。美媒引述評論指,任正非或操控體制內力量挾持習近平當局。

公開資料顯示,中共抓捕的加拿大人質康明凱,與王岐山人馬胡舒立有交集。(新唐人合成)

北京當局已暗示將華為CFO孟晚舟被抓與美中談判切割。但另一方面,中共官方也在煽動反美情緒,用強硬態度營救孟晚舟,尤其是扣押的兩名加拿大人質身份非常尷尬。美媒引述評論指,任正非或操控體制內力量挾持習近平當局。

《美國之音》12月14日引述西方觀察家分析指,在孟晚舟事件中,中共的經濟、商務部門表現平和,而軍方、國安、公安部門則態度強硬,其中或有玄機。

政論作家陳破空認為,這顯示華為在利用自己對軍方、國安和公安的操縱,給中共內部和習近平都下了套,讓北京當局左右為難。

他指出,孟晚舟事件後,任正非「不做亡國奴」的「狼性精神」論再獲中國網路熱炒,這讓習近平的中美談判姿態顯得「羊性」十足。

此外,任正非動用網軍、水軍和五毛黨,其勢頭之凌厲甚至超過中共官方,據說反西方聲浪已經衝擊到加拿大房地產網站,其勢力不可低估。

陳破空還表示,為了給加拿大施壓,中方扣押的兩名加拿大人質的身份也極為「尷尬」,都涉及中共內部。第一位與中共政府內外人士有千絲萬縷的關係,更牽涉胡舒立等幾位王岐山人馬,他被抓讓習王難堪。另一位則是朝鮮黨魁金正恩的座上客,正利用自己的白頭山文化協會把西方文化引進朝鮮。

陳破空認為,這些動作也出自任正非,此招一時三鳥,暴露中共內部權力鬥爭的錯綜複雜。

據公開報導,第一位曝光的人質是加拿大前駐華外交官康明凱(Michael Kovrig)。中共官方稱,拘押康明凱的原因是他所在的國際危機組織「未在中國備案」。但據公開資料,國際危機組織中還包括兩位中國理事,分別是財新傳媒的創始人胡舒立和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

康明凱今年還曾以國際危機組織高級顧問的身份,公開會見中共中聯部副部長和中國察哈爾學會秘書長,併到訪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

另一名人質斯帕弗(Michael Spavor),被指與金正恩(Kim Jong Un)關係密切,曾經和金正恩一起滑雪,體驗朝鮮核子試爆造成的地面震動。經斯帕弗牽線搭橋,促成了美國籃球明星羅德曼訪問朝鮮。斯帕弗臉書上,有多張與金正恩的合照。

華為被指與中共江派關係密切。其中共軍方和國安背景已廣為人知,而其崛起時期正值江澤民曾慶紅分別掌控軍方和國安系統時期。

另外,華為的高速「成長」過程,一直伴隨著深度參與中共公安系統金盾工程的開發。金盾工程被指監控中國民眾的龐大網絡,由江澤民長子江綿恆主導開發。海外中文網日前傳出消息指,華為背後是江綿恆在「垂簾聽政」。

中共官方目前一直努力將孟晚舟事件和美中90天貿易談判「分開處理」。外界分析,習近平切割孟晚舟背後,除了要解決貿易戰這一當務之急外,可能還和華為的派系背景有關。

紐約獨立時事評論人士橫河對《美國之音》分析,北京把孟晚舟案與美中貿易談判切割開是一定的。一個是最高層定下的協議要否定不容易,另一方面,美中貿易戰是中共無法承受之重,經濟困境會危及其政治統治的合法性。因此北京必須努力抓住這次與美國「和解」的難得機會。相比之下,孟晚舟事件的影響再大也不會立刻影響中共統治。

橫河認為,孟晚舟事件引發的中國所謂「反美」的「民意」,其實來自中共精英階層和權貴階層。他們其實也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希望中共出面為孟晚舟撐腰,以避免自己將來也陷入窘境;另一方面他們的利益與西方國家緊密相聯,因此也不希望與西方翻臉。

橫河分析,孟晚舟事件給中共的壓力,還來自孟的身份。孟處於華為核心階層,對華為的監控系統和海外間諜活動應該了如指掌。如果被引渡到美國受審,將給中共情報系統帶來重大打擊。

橫河指出,華為最早出名於山寨思科產品。最初中共引進思科,華為立刻模仿其路由器,並逐漸把思科的項目奪走也把它踢走。那時,華為路由器完全照搬思科產品,甚至連產品序號都沒有改。現在,華為則是用產品廣泛監控海內外,把其信息封鎖和防火牆帶往全球,蠶食各個角落的網際網路安全。華為和中興兩家公司不同。國企中興,民企華為,兩者給民眾的觀感截然不同。中興被制裁的是公司,華為現在落在一個人頭,因此後者容易引發同情心。

陳破空則認為,孟晚舟事件引發的民族情緒,應該來源於宣傳不對稱。中興被罰沒有掀起炒作。華為問題上,中共宣傳不說故事全貌,不說華為盜竊美國技術,不說孟晚舟通過美國銀行操作洗錢,更不提華為對西方國家的間諜、盜版和滲透與賄賂活動。中國民眾因此誤會美國是長臂管轄和霸權主義。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新唐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216/1218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