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北交大到底發生了什麼?曾被舉報有30桶鎂粉

12月26日上午,北京交通大學市政環境工程系學生在學校東校區2號樓環境工程實驗室里,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科研實驗期間,現場發生爆炸,造成3名參與實驗的學生死亡。

事發後,消防部門調派8個消防中隊、30部消防車事處置這場爆炸。

小毛是此次爆炸中遇難的三名學生之一,她是一名博士。其家屬質疑,「實驗室中堆放的大量易燃易爆危險品才是這次爆炸的根本原因」。

在事發前幾天,小毛的導師在實驗室里堆放了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學品,這引起了包括小毛在內的幾名學生的不安。

事發前一天,他們撥打過環保部門舉報實驗室里的危險,試著阻止這場危險的發生,但最終未能。

12月26日北交大環境工程系實驗室發生爆炸現場,3名學生遇難

出事前三天,遇難者學生舉報實驗室有大量爆炸物

事後,北京消防給出的消息稱,此次爆炸系在學生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科研實驗期間發生的。

遇難者小毛的家屬對此說法表示質疑。與小毛一同長大的家屬稱,「知道小毛做實驗接觸到化學品,但沒想到有這麼(爆炸)厲害。」

而事後,家屬拿到小毛同學給的事發前幾日的聊天記錄,「越看越冒冷汗」,也更加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其實,出事三天前,小毛和同在實驗室的同學就已覺察到危險。只不過,這場危險還沒有來得及消除,就在26日上午9點發生。

此前,導師「老李」堆放了大量的易燃易爆化學品在實驗室里。這讓其門下的學生們感到害怕。這幾天他們出入實驗室,都是一身的鎂粉。

實驗室堆放的多桶鎂粉,遇難者家屬供圖

尚未有證據表明,學生是否與導師做過溝通。不過,聊天記錄顯示,老李對學生們說,吃點鎂粉是好的。

一位熟悉該導師的家屬稱,做老李的學生很辛苦的。北京交通大學官網資料顯示,導師李某近五年主持並參與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最近完項的北京市某課題,小毛還作為導師團隊成員的報告人在一次業內論壇上發言。

除此,李某曾發表過多篇中英文論文,僅2017年就有6篇英文論文。李某還有15項專利。

據小毛生前與同師門的其他同學的聊天記錄和相關圖片顯示,實驗室有30桶鎂粉,40袋水泥(每袋25kg),28袋磷酸鈉,8桶催化劑,以及6桶磷酸鈉。

事發前幾天的實驗室堆放大量易爆易燃物遇難者家屬供圖

小毛和同學還在群里吐槽「借奶消愁」。最後有人覺得,要是這項目停下,就是要舉報導師李某。

她們真的做了。12月25日,在出事前一天,實驗室一名同學以周邊的居民的身份,撥打北京市環保舉報熱線12369和北京海淀區環保局,但無下文。

12月26日上午,小毛和兩名學生在環境工程系實驗室一樓做實驗發生爆炸,他們沒能逃出來。

遇難女博士,愛時尚,「不願做一個書呆子」

但這些實驗室里的危險,小毛沒有跟家人透露過。就在出事前的一個周末,平時回家次數不多的小毛,還回了一趟在河北的家。

在年齡相仿的親屬的眼裡,小毛是一個活潑、善良、自我化解能力強的女孩,而且還很愛美,這與平時見到的女博士有很大的不同。

小毛曾跟家屬說,她很怕自己讀書會讀得越來越不時尚了,「自己不願做一個書呆子」。

目前,小毛的家屬在26日旁晚時分陸續趕到北京,之後被校方安置在離事發地不到2公里的酒店。

當晚,校方前後來了近20位老師,但小毛的導師老李沒有來。據小毛家屬轉述,當時導師沒來是因為聽到出事時人已崩潰了。

但事故原因,校方「隻字不提」。小毛家屬告訴每日人物,校方表示一切都不知道,已經移交公安部門,不在學校的掌控範圍內。

爆炸後的現場

在沒有得到校方的答覆後,小毛家屬在26日凌晨藉助某平台發出自己的五個質疑,聚焦在實驗室里為何存放大量的危險品,學校是否知曉,導師在做操作何種項目?

「我不想小毛一人就這麼死了,未來這些孩子也要做實驗呀」,上述這名家屬希望有人重視起來。

26日當晚,北交大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沉痛通報》,其中寫道,「學校已全面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改,將全力做好善後事宜,並依法依規嚴肅問責。」

離事發時已過去30多小時,有關此次實驗室爆炸的事故原因仍在調查中

相關報導:北交大實驗室里到底發生了什麼?

據北京消防微博消息:12月26日9時34分,北京交通大學市政環境工程系學生在學校東校區2號樓環境工程實驗室里,進行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科研試驗期間,現場發生爆炸,過火面積約60平方米,並造成了3名參與試驗的學生死亡。

「垃圾滲濾液污水處理」實驗竟如此危險?怎樣才能避免類似悲劇再發生?

疑似厭氧處理環節產生的甲烷發生爆炸

「雖然我也轉發了這條不幸的消息,但目前公布的信息並不多。我懷疑是厭氧處理環節所產生的甲烷發生了爆炸。」一位多年從事污水處理研究的專家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說。

垃圾滲濾液污水是高濃度廢水,包含各種難降解有機物、無機鹽和金屬離子等。一般處理工藝是通過藥劑進行酸、鹼度調節,再通過厭氧、好氧反應,然後進入反滲透膜處理等。

該專家表示,從整個處理流程來看,滲濾液污水是不會爆炸的。一般來說,在厭氧環節會產生甲烷(CH4),也就是通常說的沼氣,泄露到空氣中,一旦濃度超過5%時,遇見明火就會發生爆炸。而報導中提到的,在現場中聞到刺鼻的氣味應該是氨氣(NH3),空氣中氨氣含量在15%-27%之間也會發生爆炸。不過,「氨氣爆炸的濃度遠高於甲烷,爆炸的概率也低於甲烷。」

有新聞中提到,這次爆炸導致了鎂粉桶起火。專家說,垃圾滲濾液的氨含量太高,鎂是用來與氨、磷酸根反應生成鳥糞石,從而達到脫氨的效果。但是鎂粉容易揮發,一般都是裝在桶里或瓶里,密封保存,「理論上是不會有危險的」。

高校多公用實驗室增加了風險

「當前,在常規厭氧、好氧的生物處理環節與膜處理環節,也會有一些新的高級氧化技術,比如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等工藝,這樣來進行深度處理。」一污水處理企業技術負責人說,臭氧發生器環節有部分危險源,有出現爆炸的可能。

「實驗的安全還與實驗者的操作水平和規範程度息息相關。」該負責人說,高校實驗室一般都是公用實驗室,可能幾個老師帶領幾個團隊共用一個實驗室。有些學生操作水平高,嚴格按照實驗規範來做,安全性高,反之就容易出問題。有時,上一個實驗做完時,該小組的人並沒很好收尾,下一個小組來做實驗時如果存在操作不規範等問題,風險就相對較高。」

沒有100%的安全,只有100%的安全防範

其實,北京交通大學實驗室發生爆炸並非罕見。2010年美國德州理工大學(TTU)實驗室曾發生一起爆炸事故,操作的研究生為此失去了左手的三根手指。2015年12月18日,清華大學化學系何添樓二層一間實驗室發生爆炸火災事故,一名正在做實驗的博士後當場死亡。事故調查認為,是使用氫氣做化學實驗時發生爆炸。

中南大學資源與安全工程學院教授吳超曾總結了高校實驗室事故特點:各種實驗室類型繁多、易燃易爆物品種類多、實驗儀器設備設施多、各種實驗樣本標本多、試驗內容和項目變化、接觸和操作人員不固定、危險物品量少易忽視、安全管理制度難落實等。實驗室事故類型包括火災爆炸、觸電、機傷、腐蝕、輻射、中毒、感染和被盜等。

專家告訴記者,從化學屬性來說,是沒有100%的安全,只有100%的安全防範。此外,除了學生操作水平參差不齊,還有實驗室的設備也不如工業生產設備那樣有嚴格的標準和規範,沒有那麼牢固和嚴密,「甲烷衝破設備而泄露是有可能的」。加上現在正值冬天,北京白天溫度都在零度以下,實驗室很可能門窗緊閉,泄漏爆炸的概率比夏天大。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科技日報/每日人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8/1229/1224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