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給金正恩3個大禮 中美貿易談判有個關鍵詞

金正恩第四次訪中表現積極,有韓媒稱是因為朝鮮被長期制裁,如今經濟十分嚴峻。金正恩在北京過生日,有媒體披露,北京給了他三份生日禮物。另外,英國媒體稱,美國學者表示,由於中共官員以往經常作出口頭承諾,但之後未有行動跟進,這次中美談判中的美方代表會特別關注中共如何具體執行承諾,「落實承諾」成為談判關鍵詞。

金正恩訪京一切保密;還有關鍵原因

朝鮮領導人金正恩9日結束訪問北京行程,搭乘專列返回平壤,預計10日抵達。這是金正恩與習近平第四度會面,距離上次會面已有202天。朝鮮官媒發布的金正恩訪中行程是7日至10日,但實際上光一趟車程就要19小時,所以金正恩在北京活動開會的時間其實只有8日與9日兩天。

美國之音報導說,朝鮮和中共官方媒體都公布了金正恩一行應習近平邀請訪問中國的消息,但迄今為止對他此次中國之行的行程和議程都高度保密。

去年6月,金正恩首次與美國總統川普會面前後,他曾分別在去年3月、5月、6月三次訪問中國大陸。

尤其是金正恩5月7日至8日第二次訪問中國大陸後,朝鮮對美國、韓國的態度突然變強硬,朝方不僅公開攻擊美國副總統彭斯等人,而且還要脅說朝鮮「是否參加朝美首腦會談」等,導致首次「川金會」險些泡湯。

川普去年曾多次質疑中共從中攪局「川金會」。川普說,金正恩第二次訪問中國大陸後,事情就變了,「我有點失望、不喜歡」。

韓國中央日報報導,對於朝鮮在第四次訪中表現積極的理由,一位要求匿名的消息人士稱,呼籲放寬對北韓製裁和給予經濟援助也是主要目的之一。該人士表示,"不同於對外宣稱的內容,北韓透過非正式管道轉告中國,其內部經濟情況已經因為長期制裁而十分嚴峻。」

韓國朝鮮日報2019年1月10日報導,金正恩在訪問北京時參觀了位於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同仁堂工廠。

據悉,同仁堂是中國最大的中醫藥製造商,擁有300多年的歷史。

報導分析稱,金正恩此次參觀同仁堂,對內既可以炫耀他的愛民形象,對美國則傳達出「在經濟建設方面,有中國這個友軍」。

北京給金正恩3份"生日禮物"

另外,金正恩這次是在中國過生日。

有韓媒分析指出,由於此次訪問中國大陸適逢金正恩生日,中共可能會送出3份"生日禮物",包括在第2輪美朝"特金會"為朝方提供安全保障、向美方提高北韓身價,以及提供經濟援助。

法新社則報導,金正恩周二(8日)抵達北京後,下午與習近平會晤約1小時,主要談及即將舉行的第2次美朝峰會,其後在人民大會堂出席中方舉行的歡迎晚宴。南韓媒體指晚宴上亦有慶祝金正恩的35歲生日,晚宴持續4個多小時。

據韓聯社報導,金正恩據傳生於1984年1月8日,他不像祖父金日成的生日4月15日被定為"太陽節"、父親金正日的生日2月16日被定為"光明星節",這兩天都被視為朝鮮民族重大節日,但朝鮮官方至今未明定金正恩的生日為國定假日。

早前韓國媒體分析稱,金正恩有可能認為自己在政治上尚未有"傲人成績",同時他可能是覺得自己還年輕,需向父親和祖父表達敬意。不過,也有分析認為,這背後可能還有更實際的、說不出口的經濟原因。因為如果把金正恩的生日列為國定假日,當局必須在假日的當天向國民分發大量食物,例如油、肉等,以朝鮮目前的經濟狀況來看,這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中美貿易戰:「落實承諾」成為談判關鍵詞

10日,BBC報導稱,智庫美國企業研究所國際貿易與科技政策學者巴菲爾德(Claude Barfield)表示,由於中共官員以往經常作出口頭承諾,但之後未有行動跟進,美方代表如今會特別關注中共如何具體執行承諾。預料雙方目前不會得出結論性的成果,因為副部級的談判會議通常為高層級談判掃清障礙、確定細節。

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主席艾倫(Craig Allen)發出聲明,對此輪談判表示歡迎,同時督促兩國在接下來的談判中,圍繞外國公司在華平等待遇、中國智慧財產權及技術轉移政策這兩大核心矛盾,有實質性的進展。

他在聲明中寫道,希望兩國達成「可計量的、經濟層面上有意義的」及「能夠解除商界擔憂的」談判成果,從側面反映美國商界與政界站在同一陣線,要求中方不再開出空頭支票、拿出能夠切實執行的方案。

彭博社分析,中美談判的七大關鍵包括智慧財產權、華為及5G技術、中國製造2025、能源貿易、農產品進口、汽車關稅及外國銀行在華市場准入問題。兩國能否在未來更高級別的會談中就以上關鍵議題達成共識,決定了中美貿易戰的下一步走向。

法媒:中國面臨高度不確定性

法廣1月9日文章指,北京最高層近日接連開會,年前連續三天政治局「生活會」,本周一又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前者是政治局委員向「習核心」匯報情況,被指「集體表忠」;後者政治局常委是聽取中共全國人大、國務院、政協、最高法和最高檢的工作匯報,強調「自覺維護習核心」。

文章說,上述現象顯示了當局對體制內忠誠度不夠和社會潛藏風暴的擔心。文章引述大陸歷史學者分析稱,現在對習近平的失望可能已從中共體制外蔓延到體制內。

文章並指,中國社會學者孫立平回顧2018的關鍵詞是「出乎意料」,展望2019的關鍵詞則是「高度不確定性」。他解釋說,「就中國而言,這種不確定性,包括背景的不確定性、方向的不確定性、體制的不確定性和政策的不確定性。」

文章最後引述分析指,中國人已不再對中共政改有所期待,社會從上到下對習體制開始失去信心。這可能是北京不斷強調「六穩」和「維護習核心」的原因所在。

不過,文章沒有提到,除了來自國際上和中國社會的壓力外,中共黨內殘酷的政治生態,也是北京當局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

日前,北京大學退休教授鄭也夫公開表示,中共建政70年來帶來太多災難,完全喪失自我糾錯能力,唯有和平退位,才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現在北京黨政者所能做出的唯一可望載入史冊的大事情,就是引領這個黨「體面地淡出歷史舞台」。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後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110/123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