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美學者:對華接觸政策錯在何處?

華盛頓智庫「對話中國」座談會。(記者王允攝)

左起:王丹、王軍濤、詹姆斯.曼。(記者王允攝)

仍然處於膠著狀態的美中貿易戰,標誌著美國對華政策的重要調整。從2017年開始的這一調整是否意味著,美國過去奉行的接觸政策存在嚴重缺陷?華盛頓智庫「對話中國」最近的一場學者對話,對此給出了新的思路。

這次對話邀請到的兩位學者,從不同角度指出美國對華「接觸政策」存在重大問題。

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異議人士王軍濤認為,美國的對華政策應該把中國的「政體變革」作為重點。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駐校學者詹姆斯·曼(James Mann)則指出,美國對華政策的起點,應該是堅持美國的原則和價值觀,而不是改變這些原則,去容納對方。

王軍濤從1970年代就在中國從事民主運動,他批評美國迴避了對民主力量的支持,

「我已經很多次從美國政府的聲明中聽到,維持中國穩定是美國的利益所在。每當我聽到這種說法,我就知道民主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就缺少活動的空間。」

但他的這一觀點引起了與會者的質疑。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的基幸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說,

「美國幫助中國進行政體變革,或者支持民主力量,必須考慮干涉的道德風險。」

王軍濤回應說,他理解美國政府的擔憂,如果政體變革,中國陷入混亂,可能導致人道災難。但美國政府不能迴避這個問題,

"我所建議的,不是讓美國在中國民主化過程中擔任一個關鍵角色,而是讓美國支持中國的民主化。美國不能一方面希望中國變成民主國家,另一方面又迴避談論中國的民主力量"。

美國的改變中國英文網(chinachange.org)創辦人兼主編曹雅學則強調,重要的是讓美國的外交政策能與中國的人權問題銜接,

「這樣可以迫使中國向公民社會開放,中國人現在遠比過去富有,他們不需要你們的錢。這樣公民社會自己可以成長,中國人很聰明,受過很好的教育。」

詹姆斯·曼在這一點上與王軍濤立場相似。2016年他在美國《紐約時報》上發表文章指出,世界各國與中國的商業利益越來越密切,各國政府也越來越不願意對中國政府的專製做法提出批評,因為擔憂受到中國的報復。

詹姆斯·曼從1987年起,有十年時間擔任洛杉磯時報的駐北京首席記者。他在2007年出版的《中國幻想》一書中就指出,美國的對華政策無法使得中國自由化,而只能讓中國偏向威權主義。他還警告,中國的成功會鼓舞其他威權主義國家拒絕變革。

在這次對話中,詹姆斯·曼還從一個資深記者的角度強調,美國應該考慮把對等的原則應用於中國,「我比較同情新聞界的一種看法,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不應當同意遞送《中國日報》的夾頁,除非中國同意在他們的報紙中也順帶遞送這兩份美國報紙」。

他堅持認為,不能理所當然地接納中國的很多做法,必須重新反省。

(記者:王允 責編:申鏵 網編:瑞哲)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307/1256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