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德媒:意國擁抱中國投資是歐洲無能的證明

圖為中歐關係圖片網絡照片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訪歐之際,義大利加入了中國新絲綢之路項目。周二,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在巴黎共同會晤習近平。德國政界和德語媒體就此做出了不同反應。

就德國外長馬斯批評義大利擁抱中國的投資,《科隆城市廣告報》寫道:當然,北京為港口,公路和火車軌道提供的慷慨服務不應掩蓋「新絲綢之路」的本質。但馬斯發出的有關和中國做生意的警告也來得太便宜了。在捍衛本國戰略重要領域、阻擋中國的影響力方面,德國並沒有樹立良好的榜樣。德意志銀行,戴姆勒,庫卡,50赫茲--中國早已通過入股深深滲透到德國經濟中。柏林應該對自己和盟友採用同樣嚴格的標準。

《法蘭克福匯報》寫道: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18年後仍未開放公共採購,迫使外國投資者在當地建立合資企業。與此同時,華為等科技集團正在向歐洲擴展。歐盟呼籲互惠因此很容易得到理解。但是,歐洲的統一將是先決條件。此外,人們還必須謹慎使用封閉市場的威脅。如果最後到處都建起了柵欄,德國經濟將遭受最大的損失。

柏林出版的《每日鏡報》寫道:歐盟的新對華戰略顯示,歐洲人現在不僅將中國視為自由貿易的合作夥伴,而且視其為經濟競爭者。比如,歐盟需要中國應對氣候變化。但與此同時,布魯塞爾又希望結束中國的傾銷行為,並結束公共採購中的不平等待遇。中國不再是開發中國家,而是已成為技術巨頭。因此,默克爾,容克和馬克龍在巴黎和習近平會晤時,有必要更堅決地堅持自己的戰略利益。但這三個歐洲人也應自我批評地質問,為什麼像義大利這樣的國家會陷入到要尋求中國投資的境地?中國被歐盟一些國家視為有吸引力的合作夥伴,這是歐盟無能的證明。對自己的港口、鐵路和公路進行必要投資本,來應是歐洲人自己該做的事。

《新蘇黎世報》就習近平訪問法國寫道:雖然習近平訪問法國值得慶賀,因為中法今年慶祝建交55周年,但習近平這次受到的接待不會象五年前奧朗德總統時那麼富麗堂皇,因為馬克龍對中國的新絲綢之路項目多次公開表示持保留意見。他指出,中國追求自己的多邊主義遠景,尋求戰略領先地位。他上周在布魯塞爾要求歐盟以統一戰略應對中國。正因考慮到這一點,他周二請默克爾和容克一起來會晤習近平。這是一個新的會晤格式,目的是要回擊中國避開多元委員會,直接和歐盟個別成員國進行談判的戰略。

馬克龍對中國的謹慎受到了經濟部長布魯諾·勒邁爾(Bruno Le Maire)的扶持。勒邁爾是法國傳統經濟愛國主義的強烈倡導者。法國對投資的監控已大大延伸。最初,投資監控只涉及軍備,通信和資訊技術;但後來,運輸和能源以及人工智慧,半導體產業和網絡安全已都被移到愛國保護傘下。國家保留否決權。新增加的還有對投資者的制裁,如果對方沒有履行有關現金流量或工作崗位的承諾的話。在巴黎,誰都不隱瞞,這些新措施主要是針對中國而設的。勒邁爾去年談到法國受到掠奪的威脅,他拒絕接受多個中方的投資意願。馬克龍顯然要向習近平指明,邊界線在哪裡。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法廣RFI柏林特約記者丹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327/1266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