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中國影帝發飆怒斥復聯4排片過高 眼紅?

近日,柏林影帝王景春在社交媒體上曬出《復聯4》的排片截圖,並配文稱:「必須100%排片啊!跪都跪還要什麼臉呢?」此語一出,立刻引來瘋狂吐槽。一位網友的評論頗具代表性:「問題是就是沒有復聯4,也沒有人去看你的電影啊。」很快,王景春被認定為「酸」,沒有風度。

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這位中國演員的言論?《復聯4》近乎百分百的排片,到底有沒有問題?

王景春的煩惱應該得到理解,但不該歸咎於市場環境

在引起軒然大波後,王景春立刻對自己的言論作出解釋:「我今天的確有點酸,但酸的不是漫威電影和觀眾,而是環境本身,希望不同類型的影片有各自的空間。」他還不忘強調,「我也喜歡漫威電影」。

王景春的言下之意很清楚——市場夾道歡迎一部外國電影,卻沒有給更多國產電影,尤其是文藝電影提供足夠多的生存空間。聯想到這位演技紮實、低調敬業的演員剛剛憑藉電影《地久天長》獲得柏林影帝的殊榮,他的想法其實不難理解。

平心而論,作為一名從業者,誰不希望自己的電影作品能夠被更多觀眾欣賞?因此不妨給王景春一些寬容。

柏林影帝王景春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是,撇開王景春並不恰當的措辭(比如「跪」「要什麼臉」)不談,把鍋都讓市場大環境來背,顯然不對。

按照王景春的想法,中國電影市場應該給不同類型的作品更多機會。問題是如何落實。難道要靠行政力量介入?

法國政府的做法,就是一個最生動的例子。時任法國文化部長菲莉佩蒂曾表示,法國規定一部影片在任何一個影院的排片量不能超過三分之一,也不能超過該電影院總場次的三分之一。這樣一來,一片獨大、小眾電影無立足之地的現象自然能夠得到有效遏制,影片多樣性也能得到有力保障。

但這種做法就應該被中國電影市場效仿嗎?恐怕我們更應該認識到國情不同。法國觀眾多年來持續受到藝術電影的薰陶,在觀影口味方面與中國觀眾迥然不同。想一想《地球最後的夜晚》營銷失敗後遭遇的尷尬境地,就不難明白,即使強行推動排片分配,中國觀眾也不見得會買帳。

何況,如今法國電影在世界範圍內顯得愈加小眾,甚至有自娛自樂的趨勢。相信,這也不會是渴望走向世界的中國電影人期望看到的結果。

更殘酷的現實是,即使強行分配排片量的做法得以實現,就有足夠豐富的國產電影類型可供分配了嗎?要知道,國產電影類型本就單一,青春校園電影火了,一大批「致青春」立刻蜂擁而上;愛情喜劇票房創紀錄,「前任」系列馬上讓觀眾目不暇接。所以說,我們可以理解王景春的苦衷,但也應清醒地認識到,電影院怎麼排片還是要讓市場決定。

《復聯4》被院線獨寵很合理,多院線模式也很難捧紅文藝片

也許一些人不會同意,但《復聯4》的高排片其實是合理的。道理很簡單,不求經濟回報,各大電影院根本無法生存。表面上來看,中國電影市場的火爆程度並未減退,看電影也成了國人最青睞的娛樂休閒方式之一。但實際上,院線擁有的可能只是一張光鮮亮麗的表皮。

有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票房不足1000萬元的影院數量占比高達83%,票房不到500萬元的影院數量占比達64%。

按照行業成本的計算方式,這意味著全國半數以上影院面臨虧損的困境。說白了,院線的日子並不好過。能帶來豐厚回報的《復聯4》終於來了,又有什麼理由要求院線錯失良機呢?

更何況,《復聯4》的成功離不開持續十年的布局和積澱。放眼全世界,這樣的例子都不多見。漫威的老對手DC至今沒有摸到門道,X戰警等大IP還處於散兵游勇的狀態。因此,《復聯4》的火爆只是一個特殊現象,大可不必為此太過擔憂。

一條院線被《復聯4》獨占,那能否為其他電影開闢更多院線呢?把目光投向大洋彼岸,美國電影市場就採取多院線的運行模式。《復聯4》會被安排入商業主流影院,它們大多是多廳影院,主要消費群體是青少年。藝術影院主要放映獨立電影、外國電影以及重播經典電影。汽車影院主要放映低成本電影,特點是票價相對低廉。

事實上,早在2013年7月,上海就成立了藝術電影聯盟。而這一做法也早已在全國多地得到推廣。

但問題又來了,中國電影人能夠為藝術院線提供數量足夠多、質量足夠硬的資源嗎?掐指一算,一年到頭,能得到影迷認可的中國文藝片,又有多少呢?雖然王小帥導演曾為《地久天長》的票房不佳而著急上火,甚至鬧出了低俗營銷事件,但事實是,擁有高知名度的《地久天長》在中國文藝片裡已屬於幸運兒。

拿背離市場規律的文藝片,和在全球範圍內如日中天的商業片《復聯》比排片率,本來就不合適。

其實,電影市場上也不缺乏優秀的國產商業電影。就拿今年初的《流浪地球》來說,其火爆程度和超高口碑不比眼下的《復聯》遜色多少。這足以說明,只要質量經得起市場檢驗,國產電影就不必擔心排片率問題。

說到中國影人的委屈,另一位文藝片大咖賈樟柯同樣有資格抱怨。但他在接受採訪時卻表示,「我並不覺得這十來年中國觀眾冷落了我,絕對沒有……我對票房沒有太高要求,只希望不再和觀眾錯過彼此。」

《復聯4》為何能得到中國觀眾的熱捧,而中國電影的海外票房仍然慘澹?

在王景春發表的言論中,一個「跪」字格外刺眼。要說中國電影市場「崇洋媚外」,顯然太過狹隘和敏感。但值得玩味的是,「復聯」為何能得到中國觀眾的熱捧?要知道,該系列歷來充斥著美國式的政治正確。

黑豹代表有色人種在美國社會的崛起,驚奇隊長是女性力量和兩性平權的象徵,更不用說美國隊長根本就是美國精神的化身。中國觀眾看電影的時候,卻沒有多少文化隔閡,反而如痴如醉。

反觀中國電影在海外的票房紀錄,則只能用慘澹二字形容。公開資料顯示,作為2018年度大陸票房冠軍,《紅海行動》北美票房僅154萬美元(約1042萬人民幣)。2018年度大陸票房亞軍《唐人街探案2》北美票房198萬美元(約1340萬人民幣),而這已經是2018年國產電影在海外取得的最好成績了。無獨有偶,《戰狼2》的超高票房絕大部分來自國內,很難被稱作「國際大片」。

倒是《流浪地球》的海外票房接近4500萬人民幣,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在談到這部電影時,一些外國觀眾也談到「帶著地球一起流浪」是一個讓人耳目一新的設定,這裡頭也體現著中國文化獨有的家園觀念。

既有文化特色,又能讓國外觀眾接受。在這方面,印度電影是一個值得借鑑的對象。2017年的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裡,父女間相處的模式和萬千中國家庭如出一轍,引發中國觀眾的觀影熱潮。

回過頭來看,《復聯4》裡的愛情、友情、親情,不也是全人類共通的情感嗎?所以,王景春大可不必為「跪不跪」的問題而感到糾結。文藝片《地久天長》已經在海外得到專業影評人的肯定,接下來,希望中國的「復聯」不會讓我們等太久。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今日話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503/128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