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鄭成功將掌天庭?驚動蔡政府恢復祭典

道教界傳說,下任的玉皇大帝將由國姓爺鄭成功繼任,信眾將於10月份辦理2萬多人參加的登基大典。上月底在台南的延平郡王祠,中華民國內政部長徐國勇主持紀念中樞祭典。

4月29日,在台南的延平郡王祠,中華民國內政部長徐國勇披著「主祭官」綵帶,主持紀念國姓爺鄭成功來台358周年的中樞祭典。這是祭典被「降格」為地方政府主辦兩年後,再次恢復由中樞派員祭拜。道教界傳說,不久後將由鄭成功接掌天庭

據《UDN》報導,阿美族出身的行政院發言人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音譯),2016年初當選民進黨不分區立委之後,就主張廢除「殖民史觀」的鄭成功祭典。

蔡英文政府執政之後,果然2017、2018年,中央不再舉辦祭典,不料2019年卻又恢復舉辦。如今身為行政團隊一員的谷辣斯,只能在個人臉書上發文表示異議,但也強調,這是「請假時間」的「個人意見」。

中樞恢復祭典因鄭成功即將登基?

政壇有消息指出,道教界傳說,下任的玉皇大帝將由鄭成功繼任,信眾將於10月份辦理2萬多人參加的登基大典。徐國勇對此宣稱,確實是因為鄭氏宗親會陳情,行政院長蘇貞昌核定後恢復,但是與選舉考量無關。

事實上,世界鄭氏宗親總會鄭傳興2018年就拒絕出席以示抗議。他也是「鄭成功接任玉皇大帝」的倡言人之一。

鄭傳興表示,現任第18屆的玉皇大帝是關聖帝君,從1863年至今共計156年,功德圓滿,將回歸本位;而早在2015年,延平郡王鄭成功就已經由五教教主推薦、眾神選拔為下任的玉皇大帝。

所以中華鄭成功文化協會與開元佛殿,將在2019年10月舉辦第1屆國際玉皇文化節活動,同月12日於嘉義的鄭成功園區,舉辦登基大典,並號召25000名信眾共同慶賀。

鄭氏宗親會參加4月29日的鄭成功中樞祭典

玉皇大帝到底是誰?

玉皇大帝為「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玉皇上帝)的俗稱,是「天」信仰的擬人化。

至少從商朝開始,中國人民就有系統性的祭天行為。在五經之一的《尚書》當中就有「上帝」,也稱為「昊天上帝」;而漢代鄭玄註解為「天之別名」。

帝王僅敢自稱「天子」,都要強調自己「受命於天」,不難想像古人對其尊重與敬畏,甚至到今日,「老天爺」仍然是國人習慣用語。

「玉皇」、「玉帝」一詞,大約在東漢以後,隨著傳統風俗匯聚成為道教而出現。據唐宋之間成書的《高上玉皇本行集經》上記載:玉帝是「光明妙樂國」的王子,捨棄王位入山學道,終於成為「諸天之主」,「萬天之尊」。另外還有說法指他姓張,有「張大帝」之稱呼。

玉帝輪流做現任是關公?

明英宗時期整理道教的經典,出版《正統道藏》,其中關公的位階為「元帥」。到神宗時,封他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關聖帝君」、「關帝廟」等說法,由此而來。

那麼為何有部分道教人士認為關老爺就是現在的玉皇大帝呢?

依據學者考證,「關帝接玉皇」的說法,起源於清末以來,道教界盛行的「扶鸞(扶乩)救世運動」。民間出現大量「鸞堂」,各路仙佛聖神經常下凡「降筆」,在沙盤上寫成各種「善書」。

民初的《洞冥寶記》宣稱,玉帝已經在位7000多年,「髦期倦勤」,因此決定讓為給關帝,「眾仙額手稱慶」。並且寫明前後任玉帝的稱號分別為:「蒼穹十七太上聖主無上妙有玄尊」、「蒼穹第十八聖主武哲天皇上帝」。

關聖帝君(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洞冥寶記》一出,廣為多數鸞堂接受,而各鸞堂又「扶」出其它的「關公當玉皇」經書。

至於將延平郡王鄭成功列為第19代的玉皇大帝,則首見於台中「武廟明正堂」的扶鸞著作《瑤池聖志》。

大部分人都愛鄭成功日本人也推崇

許多歷史學家指出了一個有趣現象:300多年來,不分立場、甚至彼此高度敵對的政權都對鄭成功有著極正面評價。

對於立志「反清復明」的遺民,乃至清末的革命黨,鄭成功起兵抗清且鞠躬盡瘁,代表的是不向韃虜低頭之民族精神。清朝康熙皇帝雖然發兵平台,但也表示「朱成功明室遺臣,非吾之亂臣賊子」。

晚清外患疊起,為了籠絡人心,朝廷開始也頌揚鄭成功的忠義精神。同治13年(西元1874年),欽差大臣沈葆禎奏請替鄭成功立祠,朝廷於次年(光緒元年)批准了,並且追諡他「忠節」。

沈葆楨為「延平郡王祠」親書對聯:「開萬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遺民世界;極一生無可如何之遇,缺憾還諸天地,是刱格完人。」鄭成功正式「轉型」,成為清廷頌揚之模範人物。

由於鄭成功出生於日本九州平戶,所以日本據台之後,繼續肯定具有一半大和血統的他,強調「鄭成功的母國日本,統治鄭成功建設的台灣」,並將延平郡王祠改稱「開山神社」。

廈門市鼓浪嶼的鄭成功雕刻。(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不過,日本的「國姓爺熱」可不是殖民台灣之後才開始,早在正德5年(即康熙54年,西元1715年),木偶戲「國性爺合戰」就大受歡迎,隔年改編成歌舞伎劇「國姓爺合戰」,同樣風靡一時。

但是「國姓爺合戰」的男主角,卻名叫「和藤內」。劇情敘述他救了流亡到日本的明朝公主,於是到中國與「大忠臣吳三桂」合作,趕走滿清恢復大明,受封為「國性爺延平王」。換言之,日本的國姓(性)爺傳說,其實已完全「本土化」,與歷史上的鄭成功,八竿子打不著。

到民國時代,鄭成功成為打敗外國侵略者、發揚中華國威的代表人物。在抗戰勝利後,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幫海軍官校親撰新校歌,歌詞特別提及「二鄭皇皇」,強調鄭和與鄭成功的海上霸業。

隨著中國大陸失守,中華民國國軍退居台灣,處境跟當年明鄭相同,自然更是尊崇鄭成功。1947年二二八事變發生,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台灣宣撫,特別晉謁延平郡王祠,興建題有「忠肝義膽」的牌坊。

國防部長白崇禧來台灣宣撫,特別晉謁延平郡王祠,興建題有「忠肝義膽」的牌坊。(圖片來源:看中國)

1950年,蔣中正總統「復行視事」不久,就到延平郡王祠行禮,親題「振興中華」匾額。1963年起,祭典的主祭官,更由台南市長升格成內政部長。

國姓爺地位崇高政黨不敢忽視

內政部恢復祀鄭成功,徐國勇就對其一生作出解讀:鄭成功不被中國利誘投降,不跟中國進行統一,更渡海來台趕走荷蘭人,開拓建設,更是國際貿易家,促進台、日、東南亞國家貿易往來,「從海洋國家角度思考,鄭成功有其重要性。」

而從包括劍潭、鶯歌、鐵砧山等地名由來,都跟「國姓爺路過」有關(其實他從來沒去過這些地方),可知在民間社會中,鄭成功難以搖撼的地位。

當然「民間」的範圍,可能不包括原住民;如果抱持高度的原住民意識史觀,鄭成功「平台」、「墾台」,就是對原住民的殖民。

不過,政府雖然開放原住民用族語登記姓名,但是從2011年到2017年,每年登記的新生兒也仍然不到百人。這些人也未必都有那麼強的「反國姓爺」意識。

相較於排全台第12位的鄭姓宗親,或者是道教信眾,可以預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國姓爺應該都不必擔心,自己會被「轉型正義」掉。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513/1288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