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驚世新言!王維洛:中國稀土資源趨向枯竭

—吃祖宗飯、造子孫孽

作者: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中國稀土資源儲量曾占世界的90%,到八十年代曾占世界的80%,之後所占比例一路下跌,48%、45%、43%、36.5%、30%,到2009年僅占世界的23%。尚未發表的2019年數據可能更加悲觀。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在世界上的排位,從第一名下降到第三名,落在美國之後。

6年,徐光憲教授兩次聯合其他14位院士,直接上書國務院,緊急呼籲保護白雲鄂博礦和稀土資源,避免黃河和包頭受放射性污染。徐光憲教授等指出:中國國稀土資源浪費驚人。包頭主東礦年開採鐵礦石1000萬噸中含稀土50萬噸,其中利用10%,浪費10%,其餘80%進入尾礦垻。世界最大稀土礦白雲鄂博礦稀土資源可能在30年內消失!

2009年10月徐光憲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指出:中國南方五省蘊藏著非常寶貴的中重型稀土,工業儲量達150萬噸,但已經開採90多萬噸,只剩下60萬噸,按照現在的開採速度,10年就開採完了。徐光憲所指的中國南方五省所蘊藏的中重型稀土,就是集中在習近平不久前視察過的贛南地區。徐光憲預測贛南地區的稀土資源在10年內就開採完了。贛南的老百姓會高興嗎?

2010年10月《上海證券報》援引國家商務部官員提供的數據,過去13年來,中國稀土資源儲量占全球已探明稀土資源總儲量的比重已從43%降至30%,按照現在的開採速度,中國稀土資源僅能維持未來15至20年的需求。《上海證券報》的這個說法,與徐光憲教授的觀點一致。

2010年記者楊駿在《半月談》第23期上發表《我國稀土遭賤賣資源儲量僅夠10年》的文章,指出: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僅夠10年。

2012年6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了《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報告中有專門一個章節論述稀土過度開發問題的,現摘錄如下:

「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超強度開採,中國稀土資源保有儲量及保障年限不斷下降,主要礦區資源加速衰減,原有礦山資源大多枯竭。包頭稀土礦主要礦區資源僅剩三分之一,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儲采比已由20年前的50降至目前的15。南方離子型稀土大多位於偏遠山區,山高林密,礦區分散,礦點眾多,監管成本高、難度大,非法開採使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采富棄貧、采易棄難現象嚴重,資源回收率較低,南方離子型稀土資源開採回收率不到50%,包頭稀土礦採選利用率僅10%。」

這裡需要解釋一下「儲采比」這個概念。儲采比是指資源開採與儲量的比率。采儲比是反映礦產資源利用情況的指標,它是當年開採量與剩餘儲量的比例或者說是按當前生產水平尚可開採的年數。例如儲采比50,是指按當前生產水平,剩餘儲量尚可以開採50年;儲采比15,是指按當前生產水平,剩餘儲量尚可以開採15年。可見,徐光憲教授等2005年提出的中國稀土資源趨向枯竭,並非聳人聽聞或是空穴來風。

2012年6月2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發表首份《中國的稀土狀況與政策》白皮書的新聞發布會,工信部副部長蘇波出席新聞發布會,並回答記者的問題。2012年06月21日《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國發布稀土白皮書環境污染資源枯竭令人咂舌》的文章,報導蘇波介紹的情況。蘇波表示:「沒有一個國家在環境遭到重大污染、資源遭到重大破壞的情況下,還不計後果地不斷開發一種產品。」蘇波介紹說,2012年3月他第一次率隊實地考察了贛州中重稀土的開採現場,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破壞令他感到非常震驚,光治理將要花費380億元的成本。蘇波在新聞發布會上展示了考察途中拍攝的照片:一張照片上,大量的礦渣、大量的土石流、大量的滑坡、大量的污染物污染了老百姓的飲水,僅在這樣一個縣裡,就有十幾平方公里,有幾萬噸的礦渣,有4.5萬人喝不上乾淨的水;另一張照片上,大量的稀土開採使山頭都變得光禿禿的,因為山上的植被要全部剝離,在下面發現稀土,用小車推出來,這個山形成的土石流會造成長期的污染和破壞。蘇波說:「這些污染有些是可治的,有些是不可治的,你可以試想,在這樣的環境下生活的老百姓,他們的健康和生命有何保障?」「中國承擔了向世界90%的供應量,實際上卻在嚴重地污染自己的環境。」這裡要指出的是,蘇波所描繪的稀土資源被破壞與環境被污染,正是習近平最近視察的贛南地區。蘇波估計,治理要花費380億元人民幣,這是一個大大被低估的數字。比較客觀的估計應該為5000億元人民幣。

2015年世貿組織終審裁決,在美國、歐洲、日本起訴中國稀土案中,中國敗訴。張宏良撰寫了題為《中國稀土敗訴案——環境崩潰資源枯竭已難避免!》的文章。文章中指出,目前中國以占世界23%的稀土儲量,滿足了世界市場上95%的需求量。再有十幾年時間,中國稀土將會枯竭。

賴丹,‎吳一丁在2015年出版的《稀土資源與環境稅收政策研究》一書中指出:「從2010年公布的世界稀土儲量數據來看,離子型稀土礦僅占中國稀土工業總儲量的3%,其開採量卻占10%以上,有的年份高達37%。按已探明的工業儲量和近年來離子型稀土年產量5萬噸(不包括非法開採稀土量)計算,離子型稀土礦的靜態儲采比不足37年,在礦物主要品種中僅次於黃金。而中重稀土只是這些離子型稀土的一部分,更為稀缺,重稀土資源面臨嚴峻的枯竭形勢。」

賴丹,‎吳一丁對稀土資源面臨枯竭形勢的評估,嚴重程度已經超過當年徐光憲教授的評估。

四、結束語

七十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對自然資源,包括稀土資源的破壞性的開發,造就的只是靚麗的GDP數字,財富進入幾大家族的腰包,隨著稀土出口,資金留在了國外,掠奪性開採的結果,導致中國自然資源、包括中國稀土資源,趨向枯竭,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破壞。而治理和修復生態環境的艱巨任務以及需要的巨額資金,作為包袱,留給了子孫後代。這是典型的吃祖宗飯、造子孫孽。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609/1300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