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簡化生活只需10件事

有時候,簡單的生活似乎是遙不可及的。有太多的雜物塞滿了自己的生活,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去完成,它們就像山一樣壓在自己的肩上。

達到簡化生活,不需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改善。只有循序漸進,每次做一件事,才能達到目標。事實上,你只要拋棄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就能開始過簡單輕鬆的生活。

你只要做十件最重要的事情,這些事情並不困難。只要你今天開始完成其中一件,明天再完成一件。很快,你就會簡化生活了。

列一份小清單

拿一張小紙片,把它折成一個3×5的小方形,或者用一張索引卡。在紙片上寫下現在你一生中最重要的四或五件事情。什麼對你最重要?你覺得什麼最有價值?你的一生中最想做哪幾件事?優先去完成這些事情,因為你正在為你的生活創造空間,這樣你就有更多的時間做這些重要的事。

放棄一個任務

想想你的一生中有多少事情要做,然後找出一個你不想做的。這件事耗費了你很多時間但收穫甚少。也許你在一個團隊,也許在接受什麼訓練,也許在一個對外委員會,或者其他無論什麼。這件事你每天,每星期,每月都在不停地做,但是你真的不想做了。那現在就把這個負擔給丟掉,給這個任務的負責人打個電話,或者發一封Email,告訴他你沒時間做這個了。我建議你放棄那些在任務清單中無足輕重,不必親為的任務,給自己減輕一些負擔。但是今天,你只要捨棄一個就好了。

清空一個抽屜

清空一個抽屜,或一個書架、一個柜子頂端、一個房間角落。不是整個房間或者甚至整個壁櫥。只要一個小小的空間。你可以把這個空間作為你簡化你的生活的據點,並且向外擴張。如何清理:

把抽屜或者書架里所有東西都清理出來,把它們堆起來;

從這一堆東西中,挑出最重要的或者還有用的;

把剩下的東西扔了,或送給別人;

把你愛的和有用的東西乾淨並有秩序地放回原處。

設一個限度

基本上,你要給經常做的事情設一個限度:收發Email、閱讀RSS文章、任務清單、生活的雜事等等。然後讓自己堅守這些限制。今天,你只需要設定一下這個限度,明天,開始習慣堅守他們。

簡化你的清單

看看你的待做事項清單。如果超過了10個條目,你就能小小地簡化它一下。至少找出一些可以放棄、委任他人完成的、或者可以忽略的條目。每星期簡化一次清單,這可是一個很好的習慣。拓展閱讀:《同強動力的任務改善你的工作效率》。

讓你的自由時間更多

簡化生活的一個方法就是讓你的時間更自由,這樣你就有更多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幸的是,你可能或甚至找不到時間來想想如何簡化你的生活。如果這樣,那你該騰出30分鐘來想想這個問題了。你怎麼樣才能每天騰出30分鐘呢?很簡單:早起一點、少看會兒電視、在你的辦公桌上便餐、午飯後散步、斷開網際網路、每天只查一次EMAIL、關掉電話、每天比前一天少做一件事。

清空你的桌面

一個乾淨整潔的桌子會給你帶來驚人的愉悅感。這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但是它帶給你的好處無法估量。這裡是一些清理桌面的基本步驟:

把桌子上所有的東西都堆積出來,放在別處;

從頭到尾過濾一遍這些東西,每次一件。就像GTD中的收集和處理一樣;

對於每件事,你可以立刻完成(少於兩分鐘)、放入任務清單、委派他人、刪除或存檔;

確定你的桌面只有最後的東西,如電腦、筆盒、手機等等。其他的雜物都應該被清理了;

從此以後,經常清理,確保自己的桌面整潔。

清空你的Email收件箱

這和清空你的桌面有著同樣的效果。你的Email郵箱中是不是堆滿了已讀和未讀的郵件?那定是你不斷地拖延自己處理郵件的決定。如果你的收件箱裡的郵件少於50封,今天你就可以花上幾個小時把他們全部都處理了。如果已超過了100封,你就把它們放到一個臨時資料夾里,每次處理一部分(比如每天20封)。以下是如何過濾你的收件箱並清空,包括已經存在在你的收件箱裡的信件和即將到來的:

從頭到尾過濾一次,每次一封,迅速決定如何處理;

你可以選擇刪除、歸檔、回復(然後歸檔或者刪除)、轉發(然後歸檔或者刪除)、標記上星星(然後歸納)、納入任務清單;

將所有的郵件都處理完成,直到收件箱(Inbox)為空;

每天檢查郵箱時,重複前面的步驟。

走慢點

我們一整天都在奔走,從一個任務到另一個,從一個職位到另一個,直到暮色四合,我們才能躺下。那現在就來改變它,停止忙碌,開始做慢些。慢慢地吃飯、慢慢地駕駛、慢慢地行走、慢慢地淋浴。要有計劃,活在當下。這不是你需要計劃到明天去做的事情,你應該現在就開始練習。

獨立的任務

與多任務不同的是,每次只做一件事情。當你做這件事情的時候你要避免所有的干擾,擺脫其他不相干的習慣(比如查看Email,或者其它習以為常的事情)。堅持那一個任務,直到你完成它。這樣就不會給你很大壓力,也不會影響到你的精力。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褪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714/131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