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王陽明:不問天意 不猜人心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掏心掏肺;不是所有事,都值得鞠躬盡瘁。

人生在世,最大的智慧就在進退之間。

孟子曰:「人有所為有所不為。」

意思是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們應該學會取捨,不要在沒有意義的事情上浪費寶貴時間。

許多人活了半輩子、較勁半輩子,才明白這兩個道理:

一是天意不能問,二是人心不可猜。

1.不要問天意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老易悲難訴。目盡青天懷今古,肯兒曹、恩怨相爾汝。」——張元干

古人依靠科舉出仕,但有人滿腹文章,白髮蒼蒼尚未中舉;也有人才疏學淺,年紀輕輕就能及第登科。

每當目睹這些現象,我們總會感嘆天意難測、世事無常。

正所謂形勢比人強,在天意面前,人的力量往往是微不足道的。

從古至今,順天意者昌,逆天意者亡。

漢高祖劉邦最早不過是個小小的泗水亭長,縱然白手起家也能登基稱帝、坐擁萬里江山;

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卻最終兵敗如山倒,落得個自刎於烏江的下場。

天意是人生的軌跡、是命運的安排,看起來虛無縹緲,有時甚至有些喜怒無常。

人活一世,沒有誰能一輩子不遭遇煩惱、挫折、辛苦,我們無法按照個人意志扭轉天意,卻可以調整心態,積極面對生活。

不問天意,也就是古人常說的「樂天知命」——順應天道安排、遵循自然規律,知道人生每個階段該做什麼,進而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

如此才能做到寵辱不驚,在困頓中不至於絕望,在得意時不至於輕狂,保持住內心的安寧。

一個人成功與否,是天意和個人努力共同作用的結果。

我們常說,盡人事,而後聽天命。

把天意難測當成藉口,只會叫人逃避現實、放棄努力;而過分在意得失,又會讓人心生執念,更容易誤入歧途。

古訓有言: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做人應當專注於自己的內心,專注於完善自我。只要自我成熟完善了,取得成就不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因此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天地雖大,只要心存良知,心懷善念,哪怕只是凡夫俗子,也有可能成為聖賢

2.不要猜人心

「筆頭風月時時過,眼底兒曹漸漸多,有人問我事如何?人海闊,無日不風波。」——姚燧

人有愛恨,有七情六慾,有放不下的牽絆,自然也會有內心的陰暗面。

俗話說得好:人心隔肚皮。猜人心就像是隔皮猜瓜,難知好壞。買西瓜只憑經驗就能判斷,可猜人心卻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日本著名小說家東野圭吾曾在《白夜行》中寫道:「世上有兩樣東西不可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

直視太陽,容易被強光刺傷眼睛;直面人心,容易讓猜疑占據心靈。

古人言:「疑心生暗鬼。」疑心重的人,對別人的一言一行都會特別注意。

他們捕風捉影、無中生有,仿佛每天生活在宮鬥劇里,不僅影響身邊人的心情,更影響了自己內心的坦然與自在。

因此王陽明也在《傳習錄》中強調:「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

修德重在修心,一個人心裡有著怎樣的想法,決定了他能看到怎樣的世界。

自己首先要做到心地光明,才能看見命運最美的風景。

與人相處貴在舒服。

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掏心掏肺;不是所有事,都值得鞠躬盡瘁。

人的一生很短,沒有多少時間可以供我們揮霍,與其費盡心思去猜測別人的心思,不如把時間用來做自己喜歡的事,陪伴深愛的人。

有些話聽過就好,切莫當真;有些事知道就好,切莫說破;有些人看清就好,切莫拆穿;有些情隨緣就好,切莫執著。

不要再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不要再為想不開的煩心事徹夜不眠,不要再為看不慣的事據理力爭。

對朋友,多幫助點;對感情,多付出點;對自己,多心疼點。

人生苦短,珍惜每次遇見,珍惜每一段緣。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儒風大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722/1318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