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劉備教授:為什麼成了被仇富的對象

作者:
綜合來看,有一個評論說的挺對,如果你生在北京的一個雙知識分子家庭,已經戰勝了全國95%的人口,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已經不可能反殺你了。這可能也就是全國人民擠破頭都要往一二線城市鑽的理由吧。

知乎最早以一二線城市的年輕知識分子為主,後來搞渠道下沉,現在也有了很多三四線的用戶。如果是個購物網站啥的,渠道下沉問題不大,反正各買各的,井水不犯河水。但一個問答社區搞渠道下沉就比較搞笑,經常在一個問題下面看到幾種不同世界觀的碰撞,簡直就是雞同鴨講。

舉個栗子,有個詞叫做‌‌「雙非‌‌」,指非985非211,但在知乎裡面基本上指的是非985非211的一本高校,畢竟一本和三本還有專科差一兩百分呢,怎麼能都叫雙非呢?

以上代表了一種正向的學歷鄙視鏈,大約是TOP2>華五>C9>985>211>雙非(一本)>三本>專科。

但有意思的是,知乎上還存在一種逆向的鄙視鏈。

15年前有一部情景喜劇叫做《家有兒女》,劇情大家都熟悉不介紹了,而且還走出來張一山和楊紫兩位大明星。這劇我只瞄過幾眼,畢竟放的時候我已經大學畢業了。但很多80尾巴和90後都是這部劇的忠實粉絲,所以相關討論很多。

最近有一個非常火的討論是,這部劇裡面,夏東海和劉梅家大概能賺多少錢?

一開始還有人正經討論,但後來就歪樓了,幾百層樓都批評編劇脫離現實,主旨就是這家人太有錢了,理由包括:

1、房子很大,四室兩廳,從設定來說還是北京三環內的,擱現在能值1500萬以上。

2、劉星買了一個羽毛球拍要1000多塊錢,我TMD小時候的桌球拍才10塊錢。

3、有一冰箱的哈根達斯隨便吃。我三十多了都沒吃過哈根達斯。

4、幾個孩子穿的衣服鞋子基本都是耐克阿迪達斯那個檔次的。我現在都只捨得穿361。

5、每頓飯都有四五個菜,有一次平常日子還做了十個菜。現在都9102年了我一頓才吃兩個菜。

6、牛奶和高樂高隨便吃,我TMD這輩子還沒喝過高樂高呢。

7、有一次劉梅出差給留了幾千塊錢,三個孩子說不夠花。我真想嫩死這幾個熊孩子。

8、劉星吃方便麵都吃膩了,我小時候吃頓方便麵和過年一樣。

9、一口氣買了兩台一萬塊錢的電腦。

10、其他BlaBlaBla….

總之,夏東海家也成了被仇富的對象。

2004年的北京我算有點熟悉,除了一冰箱哈根達斯有點脫離群眾以外,其他幾點在比較想得開的中產家庭裡面都算是標配了。當時事業單位和國企裡面,資歷的老員工年收入差不多能有10萬,外企收入能有十幾到二十萬,北京三環內的房子也就6000左右一平方米。所以只要捨得,雙知識分子家庭支撐這種生活品質毫無問題。

當然咯,這家有三個孩子要養,不過這也不是Bug。因為在設定裡面,夏東海的前妻和劉梅的前夫都是給撫養費的,有額外的養孩子的錢。一萬塊錢一台的電腦,一千塊錢一塊的羽毛球拍、幾百塊錢一雙的耐克、幾十塊錢一桶的高樂高,通通都是消費得起的。

講真,如果考慮房價、物價、人工費等問題的話,2004年北京的中產家庭很可能過得比今天更加滋潤。

但其實我也特別能理解為啥那麼多人無法理解2004年的一個北京中產家庭能有這種生活水平。因為2004年的時候,全國大部分地方的人還只能賺到幾百到一千多的工資。包括當時在北京,也存在很多幾百塊錢一個月的工作,愛干不干。

所以他們無法理解2004年一個北京中產家庭的真實生活水平。

大概要到2008年之後,全國工資特別是體力勞動工資才慢慢普漲上來,最後達到送個外賣月賺一萬的水平。三四線的工資水平也上來了,很多體制內差不多也能達到年入十萬的水平,並不差北京很遠。

但雖然工資上來了,夏東海家這套大房子就成了不可逾越的階級分層利器,反正大部分人這輩子都不可能買得起了。

綜合來看,有一個評論說的挺對,如果你生在北京的一個雙知識分子家庭,已經戰勝了全國95%的人口,絕大部分人終其一生已經不可能反殺你了。

這可能也就是全國人民擠破頭都要往一二線城市鑽的理由吧。

責任編輯: 江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0923/134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