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麥小田: 中共木材王來了 所羅門巨蘭找不到家

作者:

伐木業是所羅門的經濟命脈,森林砍伐日益加劇。

20世紀初,英國船艦來到索羅門群島,原住民採集的龍爪蘭被帶上船,英國科學家手繪記錄下珍奇的花朵,不過,謎樣的野地身世從未曝光。一百多年後,台灣植物學家團隊深入所羅門雨林,看見龍爪蘭攀附在高聳巨木,長達3米的葉子懸垂半空中,龐然氣勢撼人。

不過,這支在所羅門展開保種行動的植物團隊,也看見「斷根式」的雨林毀絕。台灣清華大學教授、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執行長李家維說,木材是所羅門的經濟命脈,伐木業在稅收的占比曾高達50%以上,出口值也是以伐木業為主,木材多達70%至90%出口到中國,非法砍伐相當嚴重。

伐木採礦吞噬森林中國難辭其咎

近年來,所羅門的木材開發和叢林生態崩解,備受國際關注。李家維指出,當地政府對伐木的限制只有少數條文,例如胸徑40公分以下樹木不砍,部分島嶼禁止砍伐海拔300、400米以上森林,不過,土地大多為私人擁有,每個村子的酋長或長老掌握了決定權,國際調查曾揭露,他們被伐木商邀請到首都荷尼阿拉(Honiara)吃好住好,同時以金錢賄賂,買通勾結案例層出不窮。

十一前夕,所羅門向最大的經濟夥伴中國靠攏,建立邦交之際,中國企業拿下金礦大單,負責金嶺(Gold Ridge)金礦工程,總價值約人民幣57.8億元。長期在所羅門執行保種計劃的植物學家許天銓指出,「礦業開採對當地的地貌和微氣候影響都相當大。」

許天銓表示,金嶺礦區的位置非常接近所羅門的最高峰波波馬納休山(Mount Popomanaseu),這是當地唯一超過海拔2,000米的高山,具有與眾不同的生物相,因為海拔1,000米以上為熱帶霧林環境,終年雲霧繚繞,林間苔蘚遍布,未來礦業的開發腳步深入山區,無可避免破壞自然環境,令人擔憂。

蘭花流離失所台灣出手保種

台灣保種團隊深入雨林,發現紀錄到400至450種所羅門蘭花。

索羅門群島有990多個島嶼,散落在蔚藍的南太平洋,是植物學家眼裡的生態寶庫。許天銓指出,所羅門屬於熱帶海洋氣候,豐沛雨量孕育熱帶雨林,根據文獻資料及台灣團隊近年的統計,當地大約有4,000種原生植物,而蘭花在熱帶雨林的多樣性最高,所羅門也不例外。

從2012年到2017年,許天銓前後在所羅門待了一年半,甚至毅然決然暫停博士班學業,「當地森林破壞和開墾情況相當嚴重,蘭科植物的普查和採樣工作要趕緊進行。」許天銓抱著跟時間賽跑的心情,全副心力放在所羅門的研究工作,迄今他已發現400至450種所羅門蘭花,當中有30至50種是學界未知的新種,而在保種計劃之前,所羅門原本紀錄的蘭花大約只有300種,為當地建立了完整的蘭花資料庫。

辜嚴倬雲植物保種中心在所羅門建造了一座溫室,許天銓說,蘭科植物會先移植到當地溫室,一部分送至台灣,進行長期區外保種。「目前台灣有200多種所羅門蘭花,我們幸運地帶回2個龍爪蘭果莢,種子在無菌培養基中播種、發芽,現在有數以百計的小苗。」李家維露出欣慰口吻。

龍爪蘭野地直擊葉片長達3米

台灣蘭花專家許天銓站在龍爪蘭旁,葉子比人還要長。

雖然英聖龍爪蘭最早由英國人發現,並且發表在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的學報,不過,「台灣團隊是全球首次記錄到它野外生長的樣貌,巨大的外型讓人立刻震懾住了。」許天銓形容第一眼看到的激動,而過去學界只能透過文獻描述的隻字片語,來想像它的型態和特徵。

「這種龍爪蘭可能是蘭科植物中,葉片最長的類群。」許天銓說,「葉片可以長達2至3米,垂掛在巨木的高處枝幹,生長的位置起碼離地面10至20米,而且它們只生長在沒有被干擾過的原始森林,在當地也不容易看見。」

不過,隨著巨木砍伐殆盡,龍爪蘭找不到「家」,各種蘭花的野外族群數量也大幅下降。許天銓看見蘭花流離失所的危機,許多蘭花附生在大樹枝幹上面,以他在所羅門的野外觀察,「愈巨大愈年老的樹木,樹冠層枝條的蘭科或附生植物的多樣性特別高,即便伐木商遵守地方規定,由於巨木消失,整體自然生態也受到嚴重衝擊。」

「我們改變不了伐木公司破壞山林的行為,至少給他們點贖罪的機會。」李家維曾經試圖和華人伐木商「打交道」,雙方達成共識,當樹木倒地之後,樹皮被拖爛之前,由台灣團隊火速取下樹木上頭的附生植物,「這樣的合作雖有部分成效,不過,時間終究不是那麼容易配合。」

即便蘭花和附生植物落在地面,也不容易存活。許天銓指出,原本它們生長在森林的中高層,但是森林底層和高層的微氣候不同,一旦倒在地面,它們可能受到陽光曝曬、下雨潮濕,或是樹木腐爛而受到真菌感染,等於是被迫轉換到不適合生長的環境,慢慢衰弱而死亡。

消失的蘭科植物生態浩劫難逃

英聖龍爪蘭的花徑約5公分,花序長約2米。

「有些生物多樣性的消失,是無法挽回的。」許天銓憂心忡忡說,他在索羅門群島發現2種天麻屬的蘭科植物,「它們很矮小且沒有葉子,和土壤中的真菌有複雜的共生關係,因此,大部分天麻屬物種難以人工培育,棲地毀壞可能對它們造成毀滅性威脅。」

此外,蘭科植物在野外發芽率極低,註定繁衍不易的宿命。許天銓說,蘭科植物的種子非常細小,看起來有如灰塵,幾乎不含多餘養分,從發芽到生長需要透過不同真菌進行養分交換,而且許多花朵需要特定昆蟲或動物協助傳粉,因此,蘭花的生長與生態系健全息息相關,一旦某個環節被破壞,連帶影響生存繁衍。

無奈的是,「當地政府考量的是經濟發展,企圖在短期內獲得大規模的經濟收入。」許天銓說,在經濟掛帥下,所羅門和中國攜手開發的腳步加快,保種計劃的終極期許「物種回到原棲息地」更加難實現,李家維說,「因為樹倒了,叢林不是原來的樣子,你要把當年曾經活在這裡的物種移回去,它們要面對很多挑戰。」

「全球熱帶雨林的消失速度,每年是好幾個台灣的大小。」李家維指出,有專家預估,到2050年地球植物有四分之一會走向滅絕,甚至本世紀結束前高達半數物種會消逝,「很少有植物學家能夠有全面性的看法,但是這種悲觀的成分非常高。」他不訝異臆測中的消失速度,「因為上升的海平面、劇烈改變的氣候等等,這些都可能變成最後悲慘的結局。」

所羅門打開大門,木材王來了,一旦森林棲地被踐踏摧毀,所羅門植物回家的路就更坎坷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013/1354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