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國際娛樂 > 正文

7歲成影后 9歲爆紅 12歲過氣 22歲息影 她的一生堪稱傳奇

說到童星,就不得不提曾經風靡全球的傳奇童星,人們心中「永遠的小公主」——秀蘭·鄧波兒。

3歲初登銀幕。

6歲時已出演整整20部電影。

7歲獲得奧斯卡特別金像獎,並被授予「1934年最傑出個人」稱號。

9歲稱霸好萊塢票房,連續四年獲得最高票房收入,成為當時的頭號票房明星。

22歲退出演藝圈,息影49年後,她以兒童時期的成就,被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18名。

年近不惑進入政界發展,取得了與童星光環一樣閃耀的成績。

78歲,秀蘭·鄧波兒被美國影視協會授予終身成就獎,以表彰她的演藝成就和政治貢獻。

作為童星,秀蘭·鄧波兒交出了一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漂亮答卷。

6歲的鄧波兒因歌舞片《起立歡呼》,一躍成為美國人眼中的超級小明星。

同年,她在福克斯公司還主演了8部電影,每部電影都異常受歡迎。

她也因此獲得了7年的合同。

一年後,年僅7歲的秀蘭·鄧波兒,在奧斯卡頒獎舞台上領取了一座「迷你小金人」,成為有史以來第一位獲得奧斯卡特別金像獎的孩子,並將稚嫩的手印和腳印留在了好萊塢大道上。

不僅演技得到認可,她還是票房號召力驚人的明星。

在1939年,美國經濟最為低落的時期,儘管當時的一張電影票只有15美分,全美1萬5千家電影院卻取得了7億美元的票房收入。

當時一次前所未有的經濟大蕭條席捲全球,無一倖免,美國也不例外。

44%的銀行宣告破產,無數工廠倒閉,大量人口失業,滿地皆是吃不飽穿不暖的窮人,連市政廳的廁所里也擠滿了取暖的人。

面對殘酷現實無能為力的人們,更需要向精神世界尋求慰藉。

掙扎在溫飽邊緣的美國人,一邊排隊領救濟品,一邊從牙縫裡省出錢購買電影票,在電影塑造的世界中忘卻疲憊和焦慮。

平均每個家庭每年看的電影多達150場。

電影本是成年人的市場,由兒童主演的電影,通常都不會受到太多的關注,但秀蘭·鄧波兒卻打破了這一常規。

她出演的每部電影都大受歡迎,票房甚至遠超很多成年大腕,她讓大蕭條中不景氣的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起死回生。

秀蘭·鄧波兒這個名字,成為觀眾是否買票進電影院的依據。

為了討好觀眾,多部電影以她的外形特徵命名,比如《亮眼睛》、《捲毛頭》、《小酒窩》。

甚至不惜花重金為她度身定做影片,比如《小叛軍》、《小上校》、《小公主》。

當同齡人還在纏著媽媽講童話故事時,秀蘭·鄧波兒已經成為故事主角,像小天使一樣,給人們帶來無數歡樂和溫暖。

一頭金色的捲髮,一張圓圓的臉蛋,融化人心的微笑,就如洋娃娃一般可愛。

歌聲甜美,踢踏舞跳起來有模有樣,超越年齡的演技和成熟,俘獲了無數觀眾的心,也吸引了很多大牌粉絲。

總統羅斯福也稱讚這位「小天使」,在大蕭條時期,為千千萬萬的美國人帶來了微笑。

甚至說,只要我們的國家還有秀蘭·鄧波兒,一切就都會好的。

麥可·傑克遜也是頭號粉絲,他有很多與鄧波兒相關的收藏,還模仿過她表演。

當時甚至流行著這樣一句話:覺得生活絕望嗎?那就到電影院,去看看秀蘭·鄧波兒吧。

秀蘭·鄧波兒受到熱烈追捧,廣告也紛至沓來:秀蘭·鄧波兒娃娃、秀蘭·鄧波兒雞尾酒、秀蘭·鄧波兒麥片等。

連過生日的場景都能拍成片出售。

如此耀眼的成績,一個乳臭未乾的孩子,是怎麼做到的呢?

她畢竟只是一個小孩。

能成為獨一無二的童星,是她母親格特魯德一手打造的。

秀蘭·鄧波兒天生是金色捲髮,但沒有標誌性髮型那麼卷。

她的髮型靈感來源於母親的偶像,當紅女星瑪麗·波蘭特。

格特魯德依照偶像的髮型,為女兒設計了56個卷的招牌髮型。

除了髮型,鄧波兒的出生都是格特魯德計劃好的。

格特魯德年輕時的夢想是當個舞蹈家,可是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實現。

17歲結婚後當了全職太太,生下兩個兒子,無奈兒子都很頑皮,不能實現自己的明星夢。

29歲的格特魯德突發奇想,兒子指望不上,那就生個女兒試試。

夫妻倆嘗試了各種偏方,費盡心思後格特魯德終於懷孕了。

格特魯德馬上開始下一步計劃——積極進行胎教工作。

隔三差五就去聽音樂會,看舞蹈表演。

在家時也不閒著,有空就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對未出生的鄧波兒進行藝術薰陶。

功夫不負有心人,按計劃出生的鄧波兒,金色捲髮,漂亮,可愛。

當然,要當明星,光靠美貌是不夠的。

為了讓女兒擁有才藝,格特魯德軟磨硬泡,將只有兩歲半到小鄧波兒,送進了好萊塢的童星搖籃,一所叫米格林的學校。

在學校跟著老師學舞蹈,在家還要跟著母親學說台詞、練習表情。

格特魯德心想,髮型、美貌、才藝都準備好了,現在還缺機會。

於是,從鄧波兒入學開始,只要一有機會格特魯德就帶著女兒到處試鏡。

終於,機會眷顧了有準備的人。

《布勒斯克斯寶寶》的導演來到學校選角,年紀太小的鄧波兒不在推薦名單。

但格特魯德帶著女兒也去了試鏡現場,鄧波兒天生有明星相,導演一眼就相中了。

就這樣,在母親的精心栽培下,鄧波兒走上了明星之路,實現了格特魯德的明星夢。

在電影裡,人們見證了鄧波兒的成長。

在現實中,鄧波兒卻失去了自己的童年。

一個幾歲的孩子,每天要在片場工作超過10個小時。

拍攝結束後,回到家還要準備第二天的拍攝:背台詞,練表情,醞釀情緒。

年幼的鄧波兒還不識字,但母親要求非常嚴格。

母親背一句,鄧波兒背一句,背完自己的台詞,還要背其他演員的台詞,以防拍攝時忘詞。

她根本聽不懂導演說的再來一遍是什麼意思。

出道影片《布勒斯克斯寶寶》拍攝期間,小鄧波兒總是失控,先後7次被關進懲罰箱反省,即便是炎熱的夏天。

格特魯德就陪在一旁,但她很淡定,對工作人員懲罰女兒視若無睹,沒有說一句話,更沒有阻止,也沒有去抱已經哭的稀里嘩啦的女兒。

拍攝時,母親也會對女兒的表現提出各種意見。

明星為了保持人設,通常都要犧牲一些東西。

鄧波兒的人設是無憂無慮、積極樂觀的「小甜心」。

為了保持這個人設,小鄧波兒不被允許私自結交朋友。

公司和母親不讓她去普通學校上學,而是一個人跟著家庭教師學習。

3歲出道,一直到12歲暫別好萊塢,整整9年時間,鄧波兒的童年只有吃飯睡覺和拍戲,玩伴只有母親。

但是沒有不貪玩的孩子。

帶給觀眾無數歡樂的鄧波兒,自己一點兒也不快樂。

失去童年的痛苦,伴隨了她一生。

72歲,第一次見到麥可·傑克遜時,年逾古稀的鄧波兒,一句話沒說就抱著傑克遜痛哭。

因為傑克遜也被父親剝奪了童年,早早上台表演掙錢。

有一次,傑克遜接受採訪時表示,童年被剝奪是令他最耿耿於懷的事。

他們都懂失去童年的痛。

據傑克遜回憶,當擦拭淚水時,秀蘭·鄧波兒又露出了跟小時候一模一樣的那個微笑。

那個天使般治癒人心的微笑。

熒幕中,她永遠積極樂觀,善良堅強。

但在銀幕外,真實的她卻並不討喜。

因為隨著明星夢一起成長的,還有鄧波兒的脾氣。

小小年紀的鄧波兒開始對其他演員指手畫腳。

她總是挑剔別人沒有自己演得好。

如果其他演員忘詞,她也會很不滿。

《小上校》中,祖父的扮演者是57歲的資深老戲骨萊昂納爾。

兩人在戲中配合默契,但在私底下卻鬧過不愉快。

鄧波兒一會兒挑刺說:這位老前輩記性不好。

一會兒又批評說:你這衣服太難看。

老演員自然不會和小毛孩斤斤計較,但鄧波兒卻一點也沒有收斂。

有一次甚至對著自己爺爺輩的萊昂納爾說:全劇組的人可都是靠著我在吃飯。

母親只能跟在壞脾氣的女兒後面,隨時準備給人賠禮道歉。

有一次,秀蘭·鄧波兒受羅斯福邀請到白宮做客,還隨身帶了一個彈弓。

一進屋,她便射了一顆小石子兒到第一夫人的背上,並因射得准而洋洋得意。

總統當然不會和小孩子較真。

但危險卻和名氣一起到來。

秀蘭·鄧波兒經常遭到綁架威脅。

警方還曾逮捕了一個企圖綁架鄧波兒的16歲男孩。

責任編輯: 李雨菡  來源:男神女神深度八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028/136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