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人行降息提振經濟?經濟學家:滯漲中大膽之舉

人行降息出乎市場預料,被指「大膽」。

中國經濟下行,通脹上行,出現滯漲格局,市場對降息預期降溫。周二,人行宣布,對當日開展的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下調5個基點,為三年來首次利率下行。德國商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周浩表示,降息顯得有些「大膽」,顯示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人行選擇「穩經濟」。

不過,中國經濟分析人士老蠻指出,人行印鈔針對的三類適格借款人幾乎用完,人行貨幣寬鬆對拉動經濟增長難有實際效果。

人行三年來首次降息

11月4日,中國央行公告,當日開展4000億元人民幣1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中標利率下調5個基點至3.25%,為自2016年2月以來的首次下行。

人行公布政策利率下調後,中國10年期國債期貨直線拉升,截至北京時間10:26,上漲0.28%至97.695元;國債期貨短期拉升,10年期債主力合約漲0.32%。

彭博10年期國債買價收益率(殖利率)扭轉盤初走升勢頭,下跌3.5個基點至3.263%,一年期IRS也由升轉跌。銀行間現券收益率下行幅度擴大,10年期國開活躍券和10年期國債活躍券收益率快速下行。

A股市場也全線上揚,截至午盤,滬指收漲0.68%,劍指3000點,深成指收漲0.63%,創業板指收漲0.31%。上證50創21個月新高,北向資金淨流入近35億元。

綜合多方分析看,一方面,降息反映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期,貨幣政策需要發力逆周期調控,通過下調MLF利率水平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進一步下調,促進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進一步降低;另一方面,5個基點的下調幅度有限,也反映出人行對貨幣政策寬鬆的態度依然謹慎。

滯漲格局下的「大膽」之舉

彭博報導,伴隨經濟增速放緩和通膨壓力上升,中國出現滯漲隱憂,人行時隔三年再度MLF利率,令部分市場人士頗感意外。

中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僅有6%,10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也創下2月份以來的最低水平,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有增無減。與此同時,豬價持續上漲已經助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創2013年來最大升幅,且分析師普遍預計未來CPI還將繼續走高,令市場對於貨幣政策寬鬆的預期有所下降。

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10月28日撰文認為,豬價上漲或將帶動CPI中樞未來半年持續在3%以上水平,明年中國新年期間不排除破「4%」可能,疊加對房價的顧慮,利率仍難以放鬆,不過財政發力之下信貸社融有望溫和擴張。

彭博11月5日引述德國商業銀行駐新加坡高級經濟學家周浩觀點報導,鑑於目前CPI上漲壓力,人行下調MLF利率的行動顯得有些「大膽」,但這也體現出中國正加大政策支持經濟的力度,預計本月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將下降5個基點。

降息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信號

《券商中國》11月5日報導,隨著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市場對降息的呼聲由來已久。

民生銀行首席宏觀研究員溫彬表示,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不能只靠降准等數量型工具或者完善LPR機制,降低政策利率不僅有空間,而且非常緊迫和必要。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高級研究員張斌則認為,當前核心CPI、PPI持續下行,PMI低於榮枯線、勞動力市場景氣度下降等眾多現象一致表明宏觀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不足。

張斌表示,從核心CPI和PPI的走勢和目前低位來看,降息已經非常必要。結構性原因造成的CPI上行不改變總需求不足的事實,不成為制約貨幣政策的理由,考慮到現在經濟的總體特徵是易冷難熱,降息宜早不宜遲。

中信證券固收團隊稱,人行降息顯示其貨幣政策思路仍然以「穩經濟」作為真正的政策底線。此次降息操作對市場有一定的超預期成分,其信號意義更強,說明人行認為經濟存在下行壓力,不會因為「豬通脹」關閉邊際寬鬆的窗口。

天風證券固收孫彬彬團隊分析認為,本輪貨幣寬鬆以來,政策利率首次調降,顯示人行更偏向穩增長。近期市場高度關注通脹對人行貨幣政策的掣肘,本次降息表明在穩增長和穩物價之間,人行更偏向穩增長。

湖南三湘銀行同業部研究總監譚松珩表示,年底經濟表現可能會更加疲軟,人行進行預防性降息以提振經濟。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

中信證券固收團隊表示,9月份以來通脹維持高位、金融數據小幅超預期、中美貿易摩擦緩和、降息預期落空等利空集中兌現,債券利率出現了明顯的向上調整過程,直接推升了企業直接融資成本的上行。本次MLF降息是回應中共國務院對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要求。

聯訊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奇霖分析認為,在短期經濟增長觸及政策底線、穩增長壓力較大的形勢下,人行下調MLF利率,引導LPR調整更具時效性,能更快達到降低實體融資成本,從而達到穩就業、穩投資的目的。

江海證券點評稱,此前LPR下調是依靠壓縮利差,而這無疑將壓縮銀行的利潤,10月LPR利率沒下調,說明銀行不願意壓縮利潤,因此如果要降低資金成本,就需要壓低MLF利率水平。

經濟學家:需要更多寬鬆政策防止經濟下行過猛

英國《金融時報》11月5日報導,一些分析師認為,人行在未來幾個月可能還會進一步放鬆政策。

研究公司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高級中國經濟學家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此次下調「不足以推動信貸增長出現好轉,近期信貸增長已再次開始放緩」。

他補充說,「鑑於未來幾個月經濟活動很可能面臨更大壓力,我們認為需要出台更多寬鬆政策,以防止經濟放緩過猛。」

他預測,截至明年年中,人行會再將MLF下調70個基點。

老蠻:三類適格借款人已用完中國貨幣想寬鬆都難

不過,遲來的降息對刺激經濟的作用恐怕有限,主要原因是可能借款消費或投資的三大類借款人已經透支殆盡,有限降息難以解決問題。

經濟分析人士老蠻10月20日撰寫的長文顯示,人行總資產從2008年之後,大多數年份都處於擴張之中,到了2019年,人行總資產喪失了增長性。截至2019年9月底,人行總資產為36.20萬億,對比2018年底37.25萬億,降幅為-2.8%,這是一個根本性的逆轉。出現這種逆轉的原因在於,人行向商業銀行的借款,已經喪失了增長性,截至2019年9月底的借款額為10.68萬億,較2018年底的11.15萬億,降幅-4.2%。

老蠻解釋說,人行以債為錨印鈔的印鈔模式,在於要找到最終的適格借款人。人行印錢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並不是資金的最終使用方,它必須把錢放貸出去,借給各種各樣的適格借款人,比如購房人,比如企業,比如政府。然而,現在的問題在於,2016年中國啟動「以債為錨」模式,到2019年,短短三年時間,適格借款人就已經用完了。

首先,綜合手機、汽車、服裝、飲料、白酒數據,居民購買力劇烈萎縮,這意味著城鎮居民這個借款人的萎縮;

其次,伴隨終端消費市場的萎縮,企業的投資欲望也隨之萎縮,這意味著第二類適格貸款人——企業,也進入萎縮狀態。體現在數據上,就是產業投資的劇烈萎縮,並帶動整個固定資產投資下行。

第三個適格借款人,中央及地方政府,今年以來確實是拼盡全力在借債花錢。在財政收支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的總赤字規模達到3.65萬億人民幣,遠遠超出去年同期的1.78萬億,足足翻了一倍。與此同時,國債發行規模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2.6%,地方債發行規模同比增加了10.1%。老蠻估計,到今年年底,大概可以發出5-6萬億左右的地方債,但是,相對於當下超過60萬億的年度總投資,超過190萬億的M2(貨幣總量)來說,實在是作用有限,根本起不到顯而易見的拉動效益。

老蠻總結說,三大最終借款人,居民、企業和政府,其中居民已經被掏空了,短期內不具備借錢花錢的能力;企業面對著嚴重缺乏消費力的市場,絕不可能花錢擴大產能;政府雖然極力擴張債務,但是今時今日的政府借錢能力非常有限。這就是目前中國政府在貨幣金融領域面臨的終極難題:以債為錨的貨幣發行方式,遇到了最終借款人不足的尷尬局面,導致想要寬鬆,都寬鬆不起來。

責任編輯: 秦瑞  來源:希望之聲 記者賀景田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106/1365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