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你關門的樣子 暴露了你的層次

作者: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個職場老手,剛剛拿到獎金,還沒有捂熱,就被叫去老闆的辦公室了。

他興致沖沖地走進去,滿心以為老闆是要給他升職加薪的。畢竟他可是才拿到獎金的人,業務能力也是一流。

結果美夢還沒做多久,老闆就親自下令,辭退了他。

這個人瞬間傻眼了。

被辭退很久之後,他才從別人嘴裡找到了原因。

原來,被辭退只是因為他之前參加會議的時候,重重地關了一下門,將後面的公司高層和股東關在了外面。

一個動作,直接讓他丟了工作。

這個結局,可以說是出人意料了。故事畢竟是故事,實際生活總不會這麼戲劇性,但是道理是通用的:

門裡門外的瞬間,暴露了一個人的層次。

知乎上曾經有個問題:「輕聲關門是否涉及教養問題?」底下的回答都一致地覺得是。

門裡門外,體現的就是你的教養。

沒有教養的人,只會隨心所欲讓自己舒服;而有教養的人,卻懂得儘量讓別人過得舒服。

教養從來都是體現在最細微的地方,比如說話,比如眼神,比如坐姿,還比如,開門和關門。

開門的時候等一下,看看後面有沒有人,是對後來人的體貼;關門的時候放輕一點,不發出大的聲響,是對屋裡人的尊重。

眾所周知,德國就是一個扶門的國家。

他們那裡甚至有規定:如果關門的時候不小心撞到了人,必須給人醫治,並且無條件賠償。

法律的強制規定,讓這個國家的每個人在開門的時候,都會下意識地扶一下門,看看後面有沒有人過來,會不會撞到別人。

這麼多年,德國人也一直奉行這個規矩。輕輕地開門,慢慢地關門。

開門關門雖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它卻暴露了你會不會為別人著想,懂不懂得尊重別人,能不能由己度人。

一個良好的教養,從懂得開門之道開始。

老子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我們總以為,開門關門只是個小事。但是,如果你連這樣的小事都做不好的話,又怎麼能讓別人放心將大事交給你呢?

門裡門外,暴露的正是你的工作態度。

很久以前看過一篇文章,裡面說的是職場中開門與關門的禮儀,內容十分詳細,上面說:

如果是朝外開的門,應該先打開門,再請別人先進;

如果是朝里開的門,請客人領導進去的時候一定要先一步入內拉住門,再側身請別人進去。

職場中的禮儀,是人人都要懂得的潛規則。

開門關門的態度,不僅僅是對於領導和客人的尊重,還是你對於一件事的負責程度。

你有多認真負責,別人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很多人自以為能力出眾,不屑於去做這些小事,覺得麻煩,還覺得這是在拍人馬屁。

但其實,開門與關門,恰恰體現了你會不會細心,懂不懂得善後。好好地完成這些小事,正是你對工作精益求精的態度。

態度比能力重要,選擇同樣比能力重要。 

能力再好,態度不行,自然不如別人討喜。

禮貌地開門,細心地關門,這就是你的工作態度。

而你的工作態度,也必然影響你的工作高度。

莎士比亞說過:「不良的習慣會隨時阻礙你走向成名、獲利和享樂的路上。」

門裡門外,看得也是你的生活習慣。

隨手關門是一種習慣,輕開輕合也是。

一個人的習慣,藏在他的言行舉止當中,根深蒂固,影響著他的選擇和一生。

壞的習慣害人害己,而好的習慣,不僅利於自己,還造福別人。

當隨手關門這一行為變成習慣之後,哪怕沒有別人的提醒,我們也同樣會自覺做到這一點。

可遺憾的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此自覺。

我們單位里,恰巧就坐著一個不會隨手關門的同事。

冬天開暖氣的時候,靠近門邊的幾個人對他意見最大。

這位同事平時事情多,一上午進進出出的次數不下二十次,而且每次,他都會忘記關門。

冷風一吹,凍得人發抖。

單位里也有人提醒過,可是那位同事卻總是會忘記。

沒有隨手關門的習慣,即使這次改了,下次也還是會再犯。

一個好習慣的養成是日積月累的自律,無關品德。

就好比我的這位同事,除了在不關門這件事情上讓人頭疼,別的都好。待人客客氣氣,工作也認真細緻,挑不出錯來。

但是就因為這一個缺點,讓許多人忽略了他所有的優點,固執地覺得他是一個糟糕的人。

習慣的影響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巨大許多。

懂得隨手關門,或許不能證明我們的優秀;但是不知道隨手關門,在別人眼裡就會變成一種糟糕。

古人有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以小見大,小事做好了,大事自然也就能盡在掌握。

開門和關門這點小事,有些人時刻注意,有些人卻不以為意。

但就是這樣的小事,卻能看出一個人的教養、態度和習慣。

一個能好好開門、好好關門的人,給人的第一印象必定是有禮貌、會體貼的。

而一個連開門關門都做不好的人,也就沒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對他另眼相待了。

你怎麼樣關門,你就怎麼樣待人。

姿態放低一點,層次就會高一點,開門如此,人生也如此。

責任編輯: 趙麗  來源:圍爐夜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229/1416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