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疫情重創中國經濟首現負成長 多項指標創40年新低

3年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增幅走勢圖顯示,其增幅持續下滑。(國家統計局資料)

本年度1-2月的多項指標都出現40年來最低值。(國家統計局資料)

中國國家統計局周一(16日)發布1、2月各項經濟數據,多項指標創下40年來最低值。中國經濟新冠肺炎疫情重創,同時,有國內財經記者指復工後失業率正快速攀升,但官方禁止相關報導。觀察人士指出,疫情導致的連鎖反應才剛開始,社會底層人士的處境最為嚴峻。(黃小山/程文報導)

國家統計局周一發布數據顯示,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3.5%,其中,外資和私營企業跌幅最大,都超過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20.5%,同時,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5.3%。此外,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在前兩個月同比下降24.5%;貨物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進口下降2.4%,並罕見出現426億元貿易逆差。

國家統計局回應本台記者採訪時承認,多項涉國民經濟的數據處於幾十年來的最低水平。

國家統計局:這應該是最低啊,你查一下我們的資料庫,比較一下。應該都是最低的,一般沒有負成長的。

上述指標創下了改革開放後40多年來的新低。影響更甚於2003年沙士,中國經濟在當年4、5月幾乎停擺,但也沒有出現負成長。經濟出現負成長之餘,國內失業率正快速攀升。

資深大陸財經記者劉先生指,目前中小企業受到的衝擊最大,並且復工就裁員,而國內的媒體不允許報導相關資訊。他還認為,由於疫情波及全球,國內復工後經濟走向仍存在陰影。

劉先生說:因為我一直報導企業嘛,除了口罩和相關產業,其它所有的產業都受衝擊,很多公司都破產了,或者是減員了。我跟你講,這段時間沒有收益,復工之後就裁員啦,只不過不報而已。

對於經濟面臨嚴峻局面,大陸官方表示: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中國官員又聲稱:疫情防控和經濟走向會逐步向好。

本台記者採訪多位企業、事業單位人員,他們也認為,至少目前感知到的,目前經濟局面並不如官方所宣稱的那樣可控。來自四川大型國營企業的貝女士告訴本台記者,他們屬於受衝擊比較小的壟斷領域,上個月工資只少了300多元,但來自身邊市場回饋的狀況並不好,服務行業倒閉和失業的現象都非常嚴重。

貝女士說:房地產受影響,餐飲、零售業這些第三產業相對都受到衝擊。因為它本身老闆支撐不下去了嘛。然後失業的人比較多。而來自湖北事業單位的職工朱君則告訴本台記者,此次疫情讓那些本身就處於社會底層的勞工處境十分艱難。而相反,領財政工資的公務員等,在收入保障方面則幾乎不受影響,甚至會更高。

朱君說:事業單位、黨政、軍隊、公安,拿國家工資的幾乎不受影響,醫生的工資可能會漲一些,但其它各行各業影響很大,也是規定說,他們可以拿到基本工資,但其實,很多人的那種工作他是沒有簽勞動合同的。那麼多人關在家裡頭,本來收入就很低的那種,實際很心酸。

此外,兩個月的全國性封閉防疫各地的財政壓力也開始凸顯。本月初,國務院常務會議關於各地政府的三保(保民生、保工資、保運轉)的會議,亦顯示困境依然在繼續。

去年12月中國武漢爆發新冠疫情後,官方為了經濟和社會維穩,全面封鎖消息導致疫情徹底失控,並禍及全球。近期官方力推復工試圖提振遭重創的經濟,但被指舉步維艱。

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發表報告指,大陸首2個月的經濟數據已顯示出新冠肺炎疫情對大陸自身經濟的衝擊可能比數字顯示的更大。同時,目前的復工進展緩慢,預料3月份數據會出現負成長。野村指,中國經濟在短期內出現「V型」復甦的希望愈來愈渺茫。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已發展成全球大流行,預料供應、外需亦將出現下滑。而考慮到中國迫切需要重啟經濟,疫情在中國二次爆發的風險也在上升。

該行預計,未來幾個月中國將推出更多金融救濟和寬鬆措施,包括公開市場操作、降准、減稅減租等,嘗試進一步減少利息支付和公共事業成本。但由於疫情對供需都造成衝擊,因此通過信貸成長來刺激需求的傳統政策可能難以奏效,而中國貨幣進一步寬鬆的空間也不大。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自由亞洲電台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0/0317/1423505.html